APP下载

不做愤怒的“小火山”

2017-06-27许颖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年18期
关键词:危机干预案例分析家庭教育

许颖

〔摘要〕学生小斌因与学科老师发生激烈冲突,情绪失控,并伴有过激行为,有自杀倾向。心理老师和班主任、社工中心、家长四方合力,详细了解了其在家、在校的情況,并为其创造良好的生活学习氛围,最终帮其化解危机。

〔关键词〕危机干预;案例分析;家庭教育;转介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18-0052-03

一、学生基本情况

1.基本资料

小斌(化名),男,12岁,现就读于公办九年一贯制学校预备年级。中等身高,体型略胖,声音洪亮,不擅表达;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动力不足。

2.家庭背景

小斌从小由爷爷奶奶照顾,负责其所有的衣食住行。三年前,因爷爷奶奶身体的原因,才被接到父母身边抚养。

在教育孩子问题上,父母期望较高,但其实父母对小斌的关心、教育及管理很少。其父教育方式简单粗鲁,以打骂为主,而且打得比较狠。母亲对小斌学习和生活上的关心断断续续,不稳定,一般情况下附和父亲。所以,小斌不愿意与父母交流,有时会和父亲发生言语冲突,对父母态度很粗暴,有踹门、骂人等不良习惯。

二、危机爆发形式

开学初,因课上与学科老师发生激烈冲突,导致小斌情绪失控,并伴有过激行为。班主任老师将其带到会议室休整,与随后赶到的心理老师一起先安抚其情绪,期间他在行动上表现出自杀倾向,幸被老师及时制止并说服。

三、危机形成的原因分析

1.家庭方面

家庭教育缺失,父母对小斌的关心、教育缺乏持续性,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家庭成员间很少沟通。一方面,这样的家庭环境使其缺乏家庭温暖,缺乏对家长的情感信任,因此对家长诸多不满,产生抵触心理、不理解且失望,甚至不想修复家庭关系。另一方面,其父本身对人对事的想法偏激、行事暴躁,小斌从其父身上习得了暴力解决问题的行为方式,遇事已习惯以负性思维思考,行为表现过激。

2.学校方面

人际方面:一方面,因小学班主任对他们管理比较严格,语言有时比较尖锐,小斌非常排斥教学风格严厉的老师,对这一类型老师的言行十分敏感,有先入为主的思想,容易与之产生冲突。另一方面,自认为受同学欺负,会立刻反击,人际关系略显紧张。这种人际关系状态,使其缺少支持系统,敏感、焦躁。

学习方面:对学校没有恐惧,但是自觉有学业压力(自述压力来自父母)。有主动改变的意愿,但却又不肯努力去改进,所以考前容易紧张焦虑,成绩一直垫底,缺乏学习动力,因而陷入恶性循环,情绪焦虑烦躁、敏感易怒。

3.个人方面

小斌自尊心强、脾气急,渴望被关注、被平等对待;认为自己小时候太软弱,经常受人欺负,觉得自己凶一点的话就不会受欺负,习惯于自我保护;加之其对人对己两套标准、情绪管理经验缺乏、应对方式比较冲动、生活内容单一、社会支持系统匮乏,因此一旦有事情触动到他,就会有较大的情绪波动、逆反抵触、任性而为、爱发脾气,容易产生过激的行为,如:用很凶的眼神和表情看人、用手上拿着的笔去打人、用手狂抓桌垫或不停摔本子并用脚踩地等。有时是为了吓唬家长、老师和同学,以满足其心理需求。

四、危机干预过程

1.尽快安抚小斌的情绪,了解其内心真实想法与感受,从认知层面予以疏导,并让其尽情宣泄负面情绪。同时,鉴于小斌情绪较为激动,行为过激,所以始终保证其身边有老师陪伴,避免发生意外。

2.第一时间邀请其家长来校沟通,反馈小斌在校的“特殊”表现,并且告知家长:小斌目前心理压力已经非常大,并且萌生了自杀倾向,家长一定要高度重视起来,不可掉以轻心等。同时,进一步了解其家庭情况,尤其是家庭教育方式与小斌在家的表现等,为之后的个案跟进做准备。通过与其父沟通,在征得其父同意的前提下,同时考虑到该生实际情况与家庭经济状况,由心理老师为其安排转介免费心理咨询(不影响其正常学习生活)。

3.心理老师为其转介社工中心。社工老师在与心理老师沟通了解小斌基本情况后,上门与其父母进行访谈。最后三方共同约定了为期三个月的心理咨询疗程,每周二中午与小斌在学校心理室进行一小时的个别辅导,每周与其父母电访或家访沟通。

4、班主任、心理老师、社工对该生情况全程跟进,及时沟通交流小斌近期表现与辅导建议,并保持与其家长的密切联系,提出改进家庭教育方式的建议。

(1)班主任把小斌每天在校的表现及时记录下来,每天关注他的情绪表现及认知动态。在日常生活中多鼓励、肯定他,培养他积极的思考方式和阳光心态。在非班主任的课上,请个别学生及时反馈他的课堂表现。对于小斌的突发状况,班主任第一时间与心理老师、社工沟通,并及时处理好其情绪。

(2)心理老师与社工对该个案进行分析后,就近阶段辅导目标达成共识:小斌身上存在问题较多,包括情绪、学习、人际、自我认识、危机行为等多方面。目前需要重点处理的问题是:做好危机干预,尤其是做出不自伤、不自杀的承诺,在家人、老师和同伴中获得心理支持;学会情绪管理,理性对待应激事件,合理宣泄负面情绪,以积极的眼光看待生活;改进学习方法(考虑到其需求及家庭经济状况,由社工为其安排免费数学家教),提高学习成绩,希望能以此减轻其学习压力、恢复自信。

(3)家长积极采取行动。小斌的母亲对此事有了关注,表示会多关心他;其父说自己在教育方式上也有了转变,并给他请了家教进行一对一的辅导。通过多次沟通,其父在家庭教育方式上确实改变较大,由原来的只关注其生活需求、教育方式较为粗暴,到现在能关注到其心理需求,与其心平气和交流,对其有更多包容和理解。该生也表示父子沟通比以前好,但是其对父母的期望仍未满足。

五、现状反馈

现在,当事人的情绪基本稳定,无太大波动,自我情绪调节的能力更强了,“小火山”爆发的频率也明显降低了。与家人、老师、同学的相处更融洽,即使发生不快,也能尽快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在其生日之际,他还主动感谢父亲为其准备生日宴(因其想与同学庆生,在与父母商议后,父母准备好食物和场地后离开);次日还亲自送蛋糕给老师、同学分享,制作QQ感恩卡送给父母和老师。

在心理老师和班主任老师的推荐下,小斌还加入了校合唱队,认真参与排练,活跃于校园内外的舞台上,与指导老师、队友们的关系也很融洽,一展所长的他也更加自信了。

六、危機处理中的成功经验与不足之处

(一)成功经验

1.危机事件发生后,班主任第一时间上报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小组,学校能根据学生心理危机做出反应,迅速启动危机干预程序。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小组及时将学生转移到安全地点监护,组织班主任、心理老师跟进,通知家长尽快到校。

2.积极寻求多方支持,共同做好危机干预。

(1)班主任老师对其在校学习生活全程关注,做好了学生在校表现和情绪起伏记录。对任课教师和本班学生进行温馨提示,为其营造良好的人际沟通氛围。

(2)学校心理老师立刻介入,通过与当事人本人沟通,并安排老师全程陪伴,避免其发生过激行为发生;运用倾听、同感、探究等技术,协助当事人表达实情、舒缓情绪,学习和掌握新技能,寻求突破与改变。随后,通过与班主任、家长的进一步交流,了解学生基本信息,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家庭状况,在听取学生本人和家长意愿后,为其进行转介专业社工。然后,与班主任老师一起完善该生心理危机干预的过程记录,上报学校领导。

(3)社工根据当事人的实际情况,为其家庭教育提供技术指导与社区支持,成为家校沟通的纽带,进一步巩固其心理支持系统。

(4)心理老师、社工和班主任三方加强合作,对该生情况全程跟进并定期展开心理咨询,及时沟通交流该生近期表现与辅导建议,并注重细微之处,对其点滴进步都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在积极的心理体验中建立理性的认知;保持与其家长的密切联系,提出改进家庭教育方式的建议。同时,提醒该生所在班级任课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该生多些宽容、鼓励,注意教育方式;强调同伴支持,鼓励班级心理委员及时反馈他的课堂表现,尤其是对于该生的突发状况,第一时间与班主任或心理老师沟通,以便及时处理好该生情绪;对该班进行有针对性的生命教育与情绪管理辅导。

3.当事人与其父母都有意愿改变,愿意接受专业支持,为此次心理咨询的关系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当事人的父母在家庭教育方式上在努力调整,由原来的只关注其生活需求、教育方式较为粗暴,到现在能关注到其心理需求、与其心平气和地交流、对其有更多包容和理解。

(二)改进建议

1.进一步加强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制度宣传与落实的力度,明确三级预防流程及相关人员职责。

2.重视学科教师对学生危机预防的意识,关注学生心理状态和个性差异。通过对全体教师的培训,减轻教师自身的心理负担,增强对学生心理危机的辨识,提高心理危机预防的意识。

3.加强对特殊学生的关注度,有效建立特殊学生心理档案,积极指导班主任、心理委员及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对有危机倾向的学生及时上报学校心理室。

参考文献

[1]赵国秋.心理危机干预技术[J].中国全科医学 , 2008 , 11(1): 45-47.

(作者单位:上海曹杨二中附属学校,上海,200062)

编辑/张 帆 终校/于 洪

猜你喜欢

危机干预案例分析家庭教育
社会工作者对企业职工心理问题的有效介入
校园危机干预中的哀伤辅导
父亲缺失案例分析
冷库建筑火灾特点及调查方法研究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移动互联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影响及对策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