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莲教授治疗中风失语经验
2017-06-27毕聪聪张玉莲
毕聪聪,张玉莲
(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天津 300150)
张玉莲教授治疗中风失语经验
毕聪聪1,张玉莲2△
(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天津 300150)
介绍张玉莲教授治疗中风失语经验。张教授认为中风是由于“神匿络阻”,治疗应以“调神通络”为法。切中病机,采用头舌体针针刺方法结合中药解语丹加减,针药结合,提高失语的疗效。在取头部腧穴时,张教授衷中参西,将现代医学大脑功能投影区与中医腧穴有机结合,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头体针结合治疗中风常见症的系列疗法,在治疗中风病上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中风失语;针刺疗法;针药结合;经验;张玉莲
中风失语是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一种后天获得性语言障碍,是中风病临床常见症之一,轻者表现为言语蹇涩,表达不清,听力理解减退,重者言语不能、理解丧失。研究显示[1]中风患者中大约有28%~42.4%患有失语。中风失语导致患者表达沟通能力下降,甚或缺失,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及家属造成巨大的身心负担。因此,中风失语已成为中风病临床治疗的重点之一。
张玉莲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脑病学科带头人,从事中西医结合脑病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30余年,在中西医结合、针药结合治疗神经内科常见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临床中尤其擅用头体针结合治疗中风后失语、偏瘫、共济失调等。张教授遵古而不拘泥于古,衷中参西,将现代医学大脑功能投影区与中医腧穴有机结合(区中选穴、穴区结合),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头体针结合治疗中风常见症的系列疗法,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笔者有幸跟随张教授学习,现将其临床中治疗中风失语经验整理介绍如下。
1 发病源于“神匿络阻”,治以“调神通络”为法
中风失语,属中医“喑痱”“风暗”“舌痿”等病证范畴。是在中风后出现舌部僵硬、语言蹇涩、思维混乱、表达不清等症状。张教授根据临床实践总结中风失语是由各种原因引起脑络瘀阻、清窍蒙闭、神匿失用、舌络瘀阻而致。言语涵盖了人们的思维、情志、思想等活动,属于“神”的范畴,言出自于神,其功能的发挥需要神的主宰[2]。语言发出的外在载体是舌,心、肝、脾、肾多条经脉与之相连,其气血充足和经脉通畅是保证舌窍功能正常发挥的基础。神明通过主宰各脏腑和经络运行,畅通舌部经络,使舌部得以濡养而言语正常;反之,若神明病,使舌部经络闭阻,则导致失语。其中与失语相关的神包括“脑神”和“心神”[3]。心经系于舌本,心藏神,主神明,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神清明而不散,可主各脏腑功能正常发挥,经络通畅,舌窍通利而可言。若心受邪,神散扰乱神明,脏腑功能失调,经络失畅,舌窍闭阻而失语[4]。脑通过督脉与舌间接相连,“督脉入络脑”“其分支又贯心,至咽喉与冲、任二脉相会合,到下颌部,环绕口唇。”且清代王清任指出“舌中有两管,内通脑气,即气管也,以容气之往来,使舌活动而言。”脑为元神之府,为先天所具有,具有主宰全身机体活动的功能。五脏所化的精气血津液为脑神之物质基础,五脏之神上归于脑,脑神之功能分属五脏,可统帅各脏腑协调工作,促进舌络通畅而言语正常。心脑之神均可统调五脏,而脑神是心神统帅五脏协调工作的最高司令部[5]。据现代生理研究,大脑是主宰人体生命活动和精神活动的最高指挥部,共调心脑之神,在心脑的控制调节下,协调各脏腑功能正常发挥,使气血津液得以输布于舌部,促进语言功能的恢复。故中风失语病位在心、脑,与肝、脾、肾密切相关,病机为脑络瘀阻,壅滞清窍,扰乱神明,神匿失用,脏腑功能失调,舌络闭阻。治疗以“调神通络”为法选方取穴。在根据 “调神通络”的治则取穴时,其中“调神”则为调脑神和心神,指共调心脑之神,促使神机的运转,共同主宰五脏经脉气血运行,畅通舌部经络,增强舌部活动。“通络”包括通“脑络”和“舌络”,指在调神开窍的基础上,疏通脑部经络和舌部经络,一方面可使心脑之神得以充养,激发脏腑功能,使舌部得以精气血的濡养;另一方面,疏通舌部经络,使气血运行流畅,增强舌部灵活性,从而促进语言功能恢复。在临床中,张教授同时结合中药,辨证论治,针对病因,协调脏腑功能,使脑络通畅、脑窍清灵、神明所主、舌络疏通,以治疗疾病。
2 头舌体针结合、衷中参西取穴、注重手法调神
2.1 针刺手法
张教授在临床中根据“调心脑之神”和“通脑舌之络”的治疗原则采用头舌体针结合的针刺方法来治疗中风失语。头为精明之府,与脑相通,针刺头部可以疏通脑络、醒神开窍。故针刺头部腧穴来调神,尤其是脑神。舌为声音之主,与心、肝、脾、肾经脉相连,直接刺激舌部可以激活脏腑功能,尤其是心,振奋心神,统调其它脏腑,疏通经脉,增加舌的灵活性而发音。体针的选用则是在调神的基础上,针对病因,畅达全身经络气血,激活脏腑功能,促进舌部运动功能恢复以治愈疾病。
2.2 穴位选取
头部腧穴选百会、哑门、畅语、率谷和浮白。其中畅语穴是张教授在长期临床实践工作中总结出的穴位,其定位在率谷穴与悬颅穴连线的中点。舌部选取聚泉、金津和玉液。体针选内关、通里和合谷。若以心火亢盛为主配内关、曲池;心气亏虚配神门、内关;脾气亏虚配足三里、气海;肝血亏虚配太冲、血海;肾精亏虚配太溪、涌泉;气滞血瘀配太冲、合谷;痰湿阻滞配阴陵泉、丰隆等。
2.3 选穴依据
①百会、哑门均为督脉穴位,督脉与脑最为密切,总督一身之阳入络脑,濡养脑络[6],以“调脑神”为主,具有醒神开窍的功效。另哑门具有利关开音的功效,为治疗舌强不语之要穴。畅语、率谷、浮白三穴是根据失语类型选择取穴,以“通脑络”为主,具有疏通脑络、醒神开音的功效。如运动性失语选取畅语穴,感觉性失语选率谷穴,命名性失语选浮白穴等。这些穴位的选取是张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理念的重要体现。它以西医辨病选区为依据,中医理论为基础,将中医经络腧穴与现代大脑皮层功能投影区相结合,通过刺激相应功能区的腧穴,激发头部经气,畅通经络气血,可激活该区神经细胞活性,改善脑流量,促进脑功能的发挥,从而修复语言功能的损伤。如运动性失语,病变其病变部位在Broca区,位于额下回后部,选畅语穴,其穴位于区内,针刺方向由畅语穴朝向悬厘穴方向平刺15~20 mm。当患者判断为表达性失语,其病变部位在Wernicke区,位于颞上回后部,率谷穴位于本区,由前向后平刺30~40 mm。当患者以对简单物品命名障碍为主要表现,判断为命名性失语,其病变部位在颞中回后部,浮白穴位于本区内,由上向下平刺10~20 mm。当患者失语表现复杂,上述情况均有时,说明病变范围涉及广,应三穴同用,以提高疗效。以上三穴,通过刺激,使相应区内神经细胞激活,改善脑血流量,促进相应脑功能恢复而改善语言损伤情况。②金津、玉液主要“调心神”。两穴在舌下系带左右侧静脉上,其中手少阴心经经脉连于舌根。刺激两穴,可以直接疏通心经、振奋心阳、调心神以司舌窍通利。同时两穴均采用刺络放血的方法,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以疏通舌部经脉为主。聚泉主要“通舌络”,此穴位于舌面正中缝的中点处,根据脏腑在舌分布情况,舌面属脾,脾主运化,脾之运化是保证其他脏腑功能的物质基础。刺激此穴,可以疏通脾经、健脾助运,使气血津液输布有序,畅达舌部经脉,促进语言功能的恢复。③通里为心经络穴,“循经入心中,系舌本”,以通为主,具有宣通心脉、振奋心神作用,为治疗暴喑失语之经验穴;内关为心包经之络穴,心包为心之外包膜,“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络”,调心神为主,具有养心通络、醒神开窍之意。两穴均具有调心神使舌有所主的作用,同时又可疏通经脉,畅达气血濡养舌部,促进舌部功能恢复;合谷为中风常用穴,具有醒神开窍的作用。据现代研究合谷穴治愈头面口相关疾病可能是因为合谷穴和头面口在大脑皮层相接壤,两者可相互激活与支配,从而改善疾病的损伤[7]。诸穴相伍,调心脑神、通脑舌络,使脑络通畅,神明所主,激活脏腑功能,舌部经脉通畅,舌得以濡养,促进语言功能的恢复。
2.4 操作方法
①对于头部腧穴,张教授临床常采用平刺推针进针手法,进针时要注意角度,过小为发根部位,不易进针且疼痛度增加,过大针下为颅骨,进针深度受限。通常针体与头皮约呈15°~30°夹角,沿帽状腱膜下快速进针,进针后行小幅度高频率捻转手法。针刺哑门穴,患者取正坐位,使头微前倾,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0.5~1寸(约13~25 mm)。另有研究报道,因男女解剖不同,为安全起见,女性刺激深度要比男性浅2~3 mm[8]。根据中风失语“神匿”的病机特点,张教授常采用“动守神”的针刺治疗方法来调神,从神治之,通调全身经络气血,以促进针灸发挥更大作用。这与《类经》记载的“行针在守神气。故施治于外,则神应于中,使之升则升,使之降则降,是其神之可使也……针灸治其外,而经气不应,此其神气已去,而无可使也”相呼应。“动守神”是医者边行针边指导患者活动相关病变部位,使患者精力集中,意念守于患处,神有所守,气随神至,通调经脉,畅达气血,调整阴阳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9-10]。对于中风失语患者,医者在行针时,与患者说话,指导患者发音,使患者意念集中于发音相关病变部位,神守于舌,气血随之,舌部得以濡养,使失语得以治疗。同时医者应注意比较患者每次说话情况,以协助判断患者的治疗效果。②对于舌针,使患者仰头张口,充分暴露舌部。医者压手持棉垫固定舌头,刺手快速点刺聚泉、金津和玉液,使金津和玉液出血,不留针。③体针三穴均直刺,采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 min。
3 针药合用,相得益彰
张教授认为针药各有优势,治疗上应针药并用,增加疗效。针刺穴位,可疏通经络气血、激发脏腑功能、调和阴阳,配合中药辨证论治,调理相应脏腑,共同畅达全身气机而提高疗效。张教授在临床治疗中,切中“神匿络阻”的基本病机,方选解语丹加减。方中白附子、天麻、胆南星、全蝎可祛风化痰、疏通经络、畅达脑络;石菖蒲、远志可化痰开窍、醒神益智;木香则行气活血、疏通脉络。诸药相伍,相得益彰,共奏醒神开窍、通络开音之功。在临床中,张教授辨证论治,灵活用药。当伴有头晕、心悸等血虚者,加四物汤以补血活血;伴有泄泻、乏力脾虚湿盛者,加白扁豆、茯苓、白术等健脾化湿;伴有口苦、心烦等心肾不交者,加肉桂、黄连交通心肾;心烦郁闷失眠等心火旺盛者则加栀子、百合清心除烦等。
4 典型病例
仝某,男,56岁。2016年5月25日初诊,主诉:言语不利1月余。家属代诉患者于1月余前,因“头晕、言语不利”入住我院脑内科,次日出现了患者说话费力、表达不出,但无偏瘫、偏身感觉障碍,结合脑部CT结果,诊断为“脑梗死”。经入院,症状稍有缓解。今来我院脑内科门诊继续治疗。现症见:言语不利,语量减少,说话费力,能书写,阅读,可以理解说话内容,但表达不出,精神淡漠,心烦,纳可,夜寐安,二便调。舌质暗,舌下有瘀斑,苔白腻,脉细涩。头颅MRI示:脑干、两基地节区,左颞顶枕、右额梗塞及软化灶。中医诊断为中风失语(风痰瘀阻,神匿络阻),治疗以祛风化痰通络、醒神开窍利音为主。针刺取百会、哑门、畅语穴(左)、聚泉、金津、玉液、内关(双)、通里(双)、合谷(双)。畅语穴针刺时朝向悬厘穴方向平刺15~20 mm。刺入后,边行针边与患者交流,以达到“动守神”,并附电针,连续波,小频率,强度以患者承受度为主。舌针直接刺络放血,不留针;其它穴均采用平补平泻手法。1天1次,1周3次。同时给予口服中药,处方为:白附子6 g,天麻6 g,全蝎5 g,胆南星6 g,石菖蒲9 g,远志12 g,木香6 g,炙甘草6 g,栀子12 g,百合20 g。1天1付。二诊(2周1次):患者语量明显增多,说话较前流利,心烦较前好转,在原方减去栀子与百合,其它不变。四诊:患者言语不利基本痊愈,继续治疗1个月以巩固疗效。
按语:患者中年,病程日久,生痰浊和瘀血,痰瘀日久,化火生风,夹痰上逆,瘀阻脑络,蒙蔽清窍,扰乱神明,舌络瘀阻而失语。治疗应祛风化痰通络、醒神开窍利音。畅语穴在Broca区内,针刺该穴可激活该语言区内神经细胞活性,改善脑血液循环,促进语言功能的恢复;百会、哑门为督脉穴,具有振奋一身阳气、畅达经络气血、使元神明、窍清灵的作用;聚泉、金津、玉液属于局部取穴,直接刺激病变部位,醒心神、疏舌络,以利音;内关、通里和合谷属于远端取穴,具有宣通心气、振奋心神、醒神开窍的功效。同时结合中药,以解语丹为基础方加减。白附子,天麻、胆南星、全蝎祛风化痰以通络;石菖蒲、远志化痰醒神以开窍;栀子,百合清心除烦。针药结合,调和气血,经络通畅,脑窍清灵,神明所主,舌络通利,则失语可治愈。
5 小结
综上,治疗中风失语,从“调神通络”入手,采用头舌体针结合中药的方法调脑神合心神,使神机正常,协调各脏腑正常工作,畅达经络气血,使舌窍有所主,舌部得以濡养,增强舌部灵活运动,从而促进语言功能的恢复。
[1] 姚婧璠,张玉梅.卒中后失语症类型的相关因素研究[C]∥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2015版.成都:中华医学会,2015:370-371
[2] 常静玲,高颖,孙塑伦.“形神合一”理论指导下的脑卒中后失语康复治疗与评价[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9):2523-2527
[3] 田昕,郭齐,杨傲然,等.关于“心主神志”与“脑为元神之府”的几点思考[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4,32(9):2066-2068
[4] 李晓琳,常静玲.论中风后失语辨证中的“痰”与“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9):3450-3454
[5] 王巍.脑神与心神,五脏神关系及整合机能探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14(7):481-482
[6] 张捷,李蕾,韦玲,等.“通督调神”学术思想在脑病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民间疗法,2014,22(9):5-6
[7] 刘健华,高昕妍,徐婧,等.“面口合谷收”的脑机制[J].中国科学,2015,45(3):279-288
[8] 吕莹莹.哑门穴的针刺安全性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9:29-31
[9] 卓廉士.感应、治神与针刺守神[J].中国针灸,2007,27(5):383-386
[10] 高旸,陈爽白,徐放明.浅谈患者守神与互动式针刺法[J].中国针灸,2004,24(5):333-334
ZHANG Yu-lian’s Experience in the Treatment of Apoplectic Aphasia
BI Cong-cong1,ZHANG Yu-lian2△
(1.Tianjin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Tianjin300193,China; 2.TheSecondAffiliatedHospitalofTianjin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Tianjin300150,China)
Professor ZHANG Yu-lian’s experience of treating apoplectic aphasia(AA) was introduced in this article. Professor Zhang thinks apoplectic aphasia is due to the blocked collaterals and disappearing spirit, therefore the treatment should be unblock collaterals and regulate spirit. It has been proved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scalp acupuncture, tongue acupuncture, and body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modified Jie Yu Dan can increas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AA. The unique systematic therapy was developed for AA by Professor Zhang, according to the reasonable combination of acupoints and functional projection area of brain, which has achieved preferable clinical efficacy.
Apoplectic aphasia; Acupuncture therapy; Combination of acupuncture and Chinese medicinal; Experience; ZHANG Yu-lian
医家针萃
毕聪聪(1990-),女,2014级中医内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张玉莲(1963-),女,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西医结合脑病临床与科研工作。
R246.6
A
1005-0779(2017)06-0050-03
2016-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