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背景下的数学课堂学习习惯的衔接研究
2017-06-26陈秀庭
陈秀庭
广州市荔湾区双桥学校 广东广州
【摘 要】从儿童身心发展上看,从学前进入小学是儿童身心发展的过渡期,如何使孩子能尽快地适应小学数学的学习呢?本文根据幼小学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抓住幼小数学学习的渗透点、生长点,从数学课堂学习的“听、说、写、作、思”五方面的习惯的养成阐述实践操作中的经验。
【关键词】幼小衔接;小学数学课堂;学习习惯的养成
从学前教育跨入小学教育,是从学前期向学龄期发展的过渡时期。在此期间,儿童身心会发生一定的质变,掌控不了这一阶段教育的规律性就会出现种种“不衔接”的问题,这样将会影响到儿童进入小学后的乃至于适应社会后的发展,影响到义务教育的普及和质量的提高。因此,深入地开展“有效衔接的研究”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在众多方面的衔接中看来,学习习惯具有连续性和一贯性的特点,它不会像其它方面的衔接那样出现阶段断裂或违背的现象。加之正如英国教育家洛克说:“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归于自己的习惯。”高度概括了学习习惯的重要性。的确让我们回顾历史,凡有成就的人,都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一个成功的老师应该做到:“授之以鱼,不如传之以渔,传之以渔,不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幼小教育的异同
1.教学方法的异同
已有研究显示,幼儿教学以低结构化,幼儿中心活动为主,重视游戏与生活对数学教育的作用。在教学上比较喜欢采用游戏性、情境性的教学方式。小学数学以高结构化,教师中心的教学为主。强调课堂教学和课后练习。在教学上较多的会以合作性、讲解性教学为主。
2.教育评价上的异同
从评价重点来看,幼儿园以幼儿学习兴趣和需要作为评价的重点,而小学数学学习侧重于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从评价方式上看,幼儿数学评价多采用观察、谈话、作品分析等鼓励性评价为主的方式,能较好关注幼儿活动的态度、情感。而小学数学教育评价以书面测验为主,考查学生课程目标达成情况。小学个别老师为追求分数会出现重结果轻过程,忽略学习兴趣、学习情感的鼓励性评价。
二、课堂学习习惯的养成
发展的连续性规律决定了衔接时期幼小两阶段的特点会同时并存,且相互交叉。因此,小学一年级的老师要深入了解幼小两阶段间的渗透点、发展点,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观,创设温馨的课堂教学环境,改变教学策略,改变评价方式。实现重视学生知识和技能掌握的同时注重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下面着重从幼小衔接层面上谈谈如何开展数学课堂上的“听、说、写、作、思“五大技能习惯的培养。
1.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
美国教学研究会会长丹尼斯讲过:“从小学到大学,大多数人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课堂倾听来进行的,教师首先教给学生的学习技巧应该是课堂倾听。”认真倾听是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与人交往中良好修养的重要表现。因此对于幼小儿童习惯养成的基础阶段更需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
(1)明确“听”的要求。在我们的课堂上,常常可以看到学生随时插话、随意打断老师或同学发言的现象。原来大多数幼小儿童不明白认真听的标准,不会怎样做。为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给他们一个相对具体的、细化的、可操作的要求,让孩子们心中有一把标尺。要求孩子们在课堂上做到:①要专心听老师和同学们讲话,不能随意打断别人的讲话。②要细心听,把握重点。③要虚心听取别人的建议等。
2.培养认真听的策略
(1)趣味教学,让孩子们乐意听。我们老师要结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创设教学情景或寓知识于游戏中,吸引孩子认真听讲。例如:在数学上经常把孩子们熟悉的卡通动物、寓言人物、熟悉的童话故事等带到数学课堂中一起学习,或在教學环节多穿插一些与数学知识相融合的游戏等。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从而增强听的效率,长而久之就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
(2)榜样示范,鼓励为主。在课堂上老师发现认真倾听的好现象要及时表扬,老师的鼓励能使孩子受到鼓舞,增强自信心。同时由于教师在小孩子心中是“圣者”,因此教师要成为一个耐心的倾听者,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课堂上要认真倾听孩子发言,教师的专注的神情,倾听的姿势将会像底片一样印在孩子的脑海里,孩子们会在潜移默化中模仿老师的样子去听。教师的赞美,夸奖的手势和一颗小红星都向孩子传递一种鼓舞的信息。学生在这种氛围下就会受到感染,互相学习,逐步形成倾听的习惯。
(3)开展形式多样的训练活动,发展听的能力。在课堂上还可以开展“听后复述或精彩点评训练”、“听算训练”、“最佳听众评比”、“文明听众评比”等活动。通过活动促使孩子专心听,善于听,逐步提高听的能力。
3.培养“说”的良好习惯
“说”是学习和运用语言的主要手段,它是获得知识、信息与能力的主要途径。因此,在学习习惯的衔接培养中,它显得尤其重要。
(1)明确小学低年级“说”的基本要求:①回答问题要站直,抬头挺胸,态度落落大方。②声音响亮,说话要完整。③听懂后能复述或对问题给予补充、纠正。
(2)幼小衔接期“说”的数学的基本要求:由于他们识字量比较少,我们可以借助“说算理、说图意、说过程”等方式掌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主要要求学生能说出数的组成;能说出加减法的算理;能用三句话完整表达出简单的全图和图文应用题的图意;能把自己做的过程简单说出来等。
(3)培养“说”的能力策略。①抓住数学语言的特点正确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由于数学语言极其严谨,或许一字之差意义就可能完全不同,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求孩子从小要正确使用数学语言叙述算理,图意等。说话要完整,做到有根有据,有因有果。②在小组合作中培养说的能力。围绕教材内容多设计小组合作活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小组内有话要说,有话可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说”的发展。在教学中加强说的训练,培养说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学习信息的反馈,能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驾驭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4.培养认真书写的习惯
(1)“写”方面的姿势要求:坚持做到保持“眼与纸一尺、身与桌一拳头、手与笔尖一寸”三个一的正确姿势。
(2)“写”方面的数学教学要求:学生能准确工整书写数字、符号。作业格式正确美观。
(3)培养良好书写的策略。①长期不懈抓好学生书写姿势。②要向孩子灌输认真书写的态度和方法。一年级学生在学前教育中已经学过并写过数字,因此总觉得很简单,数字书写比较顺手,为了追求快,而草草了事,不管数字是否写清楚。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教给学生写作业方法,从写数字清楚,然后对学生书写整齐美观,到格式正确,都有规范要求,并要求学生在限时内完成作业。
(4)做好表扬评价工作。设立作业展,每周一评一表彰。营造一种“认真书写我光荣”的班级书写氛围,让孩子们在环境的熏陶下潜移默化地培养良好书写的习惯。
良好的听、说、写、作、思等数学学习习惯,直接为课堂中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只要从幼小阶段抓起,我们的数学课堂才能绽放光彩,学生的数学素养才能得到根本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朱幕菊.《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
[2]《数学课程标准解读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张丽.《幼小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
[4]刘颖丽.《幼小衔接需要衔接什么》[J].教育导刊,2011.
[5]彭英加.《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策略》.科技文汇,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