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
2017-06-26王爱丽
王爱丽
区域经济是一种综合性的经济发展的地理概念。它反映区域性的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现状及其问题。区域经济的效果,要综合考虑社会总体经济效益和地区性的生态效益。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区域经济提升互为因果关系,交通运输是区域经济发展的血脉,而区域经济的发展则是国家繁荣富强的动力,为此,为了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加强交通运输设施建设迫不容缓。 交通运输是与经济发展之间有着相互制约、相互推进的关系,笔者基于对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去探索交通运输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根据工作经历,谈谈对区域经济发展与交通运输的认识,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区域经济发展交通运输科学发展观全局资源配置
发展地区经济,优化地区经济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一是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只有发挥各地区的特点和优势,充分利用各地区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物质技术条件加速地区经济发展,从而才能促进整个国民经濟的发展;二是地区经济的发展可以使各地更好地互相补充、互相协作,协调发展,发挥国民经济整体优势;三是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是我国消灭贫困,使全国各族人民的生活达到小康水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四是加快不发达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对于保持社会安定,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作为社会发展和社会经济中的基础建设,交通运输带动了经济活动在一定程度上的扩张,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政治和国防意义,交通运输发展对于协调区域发展意义深远。与此同时,交通运输是与经济发展之间有着相互制约、相互推进的关系,经济的发展也完善了交通运输业的建设,因此两者联系是紧密的。要做到解决经济发展与交通运输业之间存在的问题,就必须深入的探究两者存在的内在联系以及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规律。本文基于对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去探索了交通运输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它对我们在了解其两者之间在各自领域中所扮演的角色的一个明确的认识有着很关键性的作用。
一、区域经济发展与交通运输之间的联系
经济发展所必要的条件是交通运输,因为资源要依赖交通运输才可以得以流动出来,这样就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在另外一个地方去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交通运输的完善可以极大的改善生产中所遇到的问题及困难,继而可以带动进一步的经济方面的扩张。交通运输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不可分割、联系紧密的。我们从宏观的角度上来观察,社会经济的发展靠着交通运输的推动。一个完善的交通运输体系对于我们在生产过程中,对资源分配及利用,对地区经济的开发都产生很重要的作用。地区在经济发展这个方面有着三个关键性的作用。首先交通运输是应是我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一种成本的投入,这种投入使得所生产的产品可以进入消费者的使用过程中;其次,交通运输业的进一步完善可以改变经济生产的进一步完善,它可以有效的降低我们在生产过程中的产品滞留,使得产品得以流动,让其在另外的一个地方发挥着更大的效益;最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也可以推动个人福利的改善,让人们可以享受到更多更好的社会设施,去充分的利用这些公共服务,也可以加强人员的集中与扩散。在区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交通运输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建设形成一个高效、可行的交通运输体系,才可以将社会经济的各个点之间联系起来,然后将其所生产的产品进行有效的流通。再从微观的角度去观察,交通运输让商品和生产者在消费的过程中得以流通起来。这种流通包含了地区、城市及乡村之间,它让资金货币可以进入到每个地区和不同的职能部门,它将生产部门和这一些因素更好的结合在一起。另外,拥有一个完善且良好的运输设施可以控制运货所带来的成本消耗,让企业所面临的服务区域得以广泛,从而进一步的带动一定规模的产品生产。此外,交通运输还可以提供一些工作岗位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交通运输业的科技创新受经济的影响很大,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先行官”,交通运输产业的平稳发展依赖于经济的发展。发展交通运输业的同时要注重其和经济整体环境的平衡和协调,深入研究经济发展和交通运输进步的关系和具体数量比例,遵循经济发展和行业进步的客观规律。只有社会经济的发展,才能给交通运输带来更大的需求和市场基础,同时也为其提供了更好的资金支撑,两者是相互推进,共同发展的关系。
二、从交通运输角度思考区域经济发展
便利的交通设施可以优化产业结构,开拓区域经济圈,吸引大量投资。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直接影响产业布局的变化,进而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一般来说,交通运输条件优越的区域其产业结构的层次比较高。区域经济系统的空间演化与交通运输线的联系不断密切,逐步形成以交通干线或运输通道为发展轴的产业和城市高度发达的经济集聚带,它是运输通道与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其发展过程中人员、产业、技术等要素在空间上沿交通干线集聚和扩散,并且由于运输可达性和经济可达性的提高,改善了经济地理区位,促使企业间、产业间、各极点间实现要素在以交通运输干线为主体的线状基础设施束上进行空间运动。便利的交通方便人员、要素流动,降低运输费用形成新的有利区位和优良投资环境,产业和劳动力会受到新的交通干线的吸引向交通轴线积聚,由此既吸引了外资又开拓了市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内涵式交通运输发展道路。
一是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交通运输的进一步发展必须走以提升系统协调能力为主的内涵式发展道路。首先,要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需要,特别是满足经济社会向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知识经济发展的基本需要;其次,要符合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交通运输的总体要求,建立安全、高效、经济、协调、绿色的交通运输体系;第三,交通对资源的占用、对环境的破坏及交通伤亡等要控制在国家允许范围内,实现资源、环境、交通的和谐统一。
二是从区域发展全局出发,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当地政府要从全局和长远出发,结合各区域交通发展的实际,对交通设施、交通道路进行科学设定,在科学论证和反复研讨的基础上,制定有助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化的交通运输发展战略,使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能相互促进,达到经济发展最优和交通设施布局最优的效果。具体就是要加快区域交通运输市场一体化进程,强化整体发展观念,实现区域内不同要素,不同运输方式的互补,努力形成区域发展的统一大市场;不断完善交通运输制度规范一体化进程,从区域整体利益出发,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及标准规范,加强区域内各政府之间的沟通协调,健全区域发展的协调、磋商机制。地方政府要在充分分析区域内的交通运输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适应性问题,不断提升交通的运输量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要合理配置区域空间的交通资源配置,不断加强交通运输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体化规划和建设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最终实现交通运输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三是合理配置交通资源,改善区域经济。道路建设项目能推动与之有关的各项生产的发展,道路建设项目资金的投放必然会在社会生产中引起连锁反应从而带动一系列部门和行业的发展。道路建成通车后,因通行能力增加和行车条件改善带来客货在途时间节约,交通事故减少,运输费用降低等由道路使用者直接获得的经济效益,以及因缓解交通瓶颈制约,大大改善了投资环境,并对其他产业发展产生了巨大波及作用。实践表明,发挥主观条件,制定科学的区域道路交通建设策略,确保资源分配的最优化,使发达地区的资金、人才、技术、先进管理经验等区域经济发展必备因素向落后地区进行扩散,整合区域内原有资源,有效带动落后地区的发展。
三、结语
交通运输作为国民经济的流动载体,沟通生产和消费,是生产过程中的一种要素投入。综合评估交通运输各种运输方式造成的土地占用、能源消耗、运输费用、环境影响、运输安全等成本效应,未来我国交通运输应选择“优先发展铁路、促进铁路公路协调发展”的战略模式。区域经济发展与交通运输关系密切,相辅相成,为了协调区域经济发展,要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建立政府促进交通运输业的投入机制,保障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建设,进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洪伟.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联性研究[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1(3):29-31.
[2]刘秉镰,赵金涛.中国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因果关系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5(6).
[3]寇学聪.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道路运输管理[J].汽车运输研究,2008(1).
[4]陈志华.对道路运输管理的若干思考[J].交通与运输,2005(6):39-39.
[5]崔红建.公路运输市场经济规制的全新视角[J].物流技术,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