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分析

2017-06-26李会娟梁东阁靳秀红

黑龙江医药 2017年11期
关键词:毛细亚群支气管炎

李会娟,梁东阁,靳秀红

(郑州儿童医院呼吸科,河南 郑州 450053)

呼吸系统疾病是小儿常见病,是小儿住院、死亡的首位病因[1]。毛细支气管炎是小儿常见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发病率高,重症化率较高,其与儿童慢性咳嗽、哮喘关系密切,影响婴幼儿的生长发育,也给家长带来较沉重的心理压力[2]。淋巴细胞亚群是评价免疫状态的重要指标,本次研究分析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淋巴细胞亚群指标水平,分析其与疾病发生、病程之间的关系。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前瞻性研究,筛选2015-02—2017-02间郑州儿童医院呼吸科住院患儿及门诊预防接种健康儿童入组。纳入标准:(1)明确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肺炎;(2)未合并其他先天性免疫疾病,可能影响淋巴细胞亚群指标的疾病,如其他感染疾病川崎病、手足口病等;(3)取得家长的知情同意权;(4)入院立即开展检查,非慢性发病,病程<30日。排除标准:(1)已接受对症、免疫治疗;(2)拒绝参与研究者。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的患者50例,纳入观察组,其中男24例、女26例,年龄2个月~22个月、平均年龄(6.1±1.7)个月。发病时间:秋季14例、春季15例、冬季21例。症状表现:咳嗽46例、喘息45例、发热26例、痉挛性咳嗽3例,肺部哮鸣音43例。进行病原学检查:合胞病毒24例、副流感病毒10例、其他16例。同期,根据男女比例、年龄(±2个月),一对一选择诊断为肺炎患者50例,纳入肺炎组,其中男24例、女26例,年龄2个月~24个月、平均年龄(6.3±1.8)个月。发病时间:秋季15例、春季15例、冬季20例。选择同期来我院进行疫苗接种的健康婴幼儿50例,纳入对照组,其中男25例、女25例,年龄(6.3±2.6)个月。三组对象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对象均在入院时进行淋巴T细胞群的监测。采用流式细胞仪监测,试剂采用CD4-FITC/CD8-PE/CD3-PC5三色荧光抗体试剂盒。经肘部外周静脉采血,采用EDTA抗凝,真空采血法2~3mL,单克隆抗体三色荧光直接标记法处理血液样本,甲醛PBS固定监测。进行淋巴细胞亚群与年龄、入院前病程、入院后治疗的相关性分析。将观察组与对照组检测的资料,交给2名医师进行分析,盲法鉴别诊断肺炎、毛细支气管炎。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对比

观察组CD3+低于肺炎组,观察组与肺炎组CD3+、CD3+CD4+(Th)、Th/Ts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与肺炎组CD3+CD8+(Ts)、CD4+/CD8+、CD3+CD19+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诊断分析

根据淋巴细胞检测结果盲法诊断肺炎、毛细支气管炎,敏感性62%(31/50)、特异度68%(34/50)、符合率65%(65/100)。

2.3 相关性分析

相关性分析显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年龄与CD3+、CD3+CD4+(Th)、CD3+CD8+(Ts)、Th/Ts、CD4+/CD8+水平存在相关性。入院前病程2~14日,平均(5.6±3.4)日,入院前病程与CD3+、CD3+CD8+(Ts)、Th/Ts、CD4+/CD8+水平存在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但均为低、中度相关性,有相关性但干扰因素较多。

表1 观察组、肺炎组、对照组淋巴细胞亚群指标±s)

注:与观察组比较,aP<0.05;与肺炎组比较,bP<0.05。

表2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年龄、入院前病程与淋巴细胞亚群相关性分析相关性系数r水平

注:*表示该相关性分析P<0.05。

3 讨论

毛细支气管炎是一种急性呼吸系统感染疾病,不同于小儿肺炎,其感染多为病毒感染。研究报道免疫损害在毛细支气管炎发生、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免疫失衡是该症加重、预后不佳的重要原因,临床研究也证实采用免疫球蛋白、胸腺肽、重组人干扰素α-2b等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药物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有一定的疗效,可缩短病程,加速症状控制[3-5]。其实免疫损伤在感染性疾病中广泛存在,病原体侵犯呼吸道,侵犯黏膜、血管等组织,引起T细胞亚群的广泛激活,从而引起免疫功能、体液功能的紊乱,从而导致疾病进展[6]。需注意的是,毛细支气管炎早期诊断率较低,患儿入院时,病情较重,支气管痉挛收缩、局部水肿、炎症分泌物聚集表现较明显,引起毛细支气管狭窄,严重者可并发肺不张、肺气肿等并发症,引起低氧血症、酸中毒、循环功能障碍,进一步加重炎症反应,引起级联反应,淋巴细胞的广泛激活,加重免疫紊乱,引起免疫损伤[7]。本次研究中,观察组CD3+、CD3+CD4+(Th)、Th/Ts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与肺炎组CD3+CD8+(Ts)、D4+/CD8+、CD3+CD19+高于对照组,提示与健康婴幼儿相比,毛细支气管炎淋巴细胞功能确实发生显著变化,存在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紊乱。

T淋巴细胞是人体最重要的免疫细胞,CD3是所有的T淋巴细胞的表面标志,发挥基础免疫作用,研究中观察组CD3+低于肺炎组,提示患儿的细胞免疫受损更为严重,这可能与毛细支气管炎病程较长有关。不同淋巴免疫细胞发挥的作用不同,临床上更倾向于采用Th/Ts等比值指标作为免疫功能分析指标,作为评价免疫功能紊乱的指标,本次研究也证实毛细支气管炎确实可引起免疫失衡[8]。

但需注意的是,根据淋巴细胞检测结果盲法诊断肺炎、毛细支气管炎,敏感性62%(31/50)、特异度68%(34/50)、符合率65%(65/100)。淋巴细胞监测无法作为鉴别诊断指标,特别是病程较长的毛细支气管炎指标变化较明显。从相关性分析来看,淋巴细胞指标也与病程有关[9]。需注意的是,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年龄与病程相关性均呈低、中度相关性,这可能与婴幼儿免疫系统功能变化、喂养等原因有关。我国许多小儿在6个月左右添加辅食,而许多家长缺乏辅食添加的认知,容易发生食物不耐受,长期进食不耐受食物,会导致免疫失衡[10]。

综上所述,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用于鉴别诊断肺炎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但可用于诊断感染。淋巴细胞亚群各项指标与小儿毛细支气管炎、肺炎疾病发生、病程长短相关,可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机体处于免疫紊乱的状态,但临床评价时需要排除年龄、食物不耐受等干扰因素。

[1] 厉梅,曾传军.家庭文化背景对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6,33(6):546-548.

[2] 林争怡,詹春霞.人性化护理服务对NICU家长心理需求的作用[J].中国实用医学,2015,10(28):231-232.

[3] 何兵,边俊梅,蒋屿姝,等.连续静注病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系统评价[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4(4):589-595.

[4] 吴东亮.细胞免疫疗法在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临床疗效研究[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7,30(4):527-528.

[5] 黄治华,余贵周.干扰素和更昔洛韦治疗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疗效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4,19(1):46-48.

[6] 刘萍,梅红.腺病毒肺炎婴幼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分子基因表达及其与血清干扰素-α水平关系[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7,31(4):359-360.

[7] 刘烽,宋少峰,杜燕.肺炎患儿hs-CRP,PTC及细胞免疫指标变化及意义[J].现代医药卫生,2017,33(3):432-433.

[8] 孙奇真.血清免疫球蛋白、红细胞免疫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验对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指导意义[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7,33(3):66-67.

[9] 梁坤,田玲,吴小磊,等.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泡灌洗液中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及T细胞亚群水平研究[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4,21(11):689-692.

[10] 于祥,罗佳,陈琪玮,等.门诊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食物不耐受的检测及意义[J].中国当代医药,2016,10(35):93-95,104.

猜你喜欢

毛细亚群支气管炎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辨证治疗体会
环路热管用双孔毛细芯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茶、饮、汁治疗冬季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的中医调护
远离支气管炎,轻松过冬
出现憋喘 可能是毛细支气管炎!
高渗盐水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外周血T细胞亚群检测在恶性肿瘤中的价值
孟鲁司特治疗不同病原感染后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