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出血后Horner综合征合并反Horner综合征1例报告
2017-06-26尹睿邱彩霞苏忠周
尹睿 邱彩霞 苏忠周
●病例报告
脑干出血后Horner综合征合并反Horner综合征1例报告
尹睿 邱彩霞 苏忠周
Horner综合征又称颈交感神经麻痹综合征,其特点是病侧眼球轻度内陷、瞳孔缩小、上睑下垂、眼裂变窄及同侧面部少汗等,但对光反射正常;常见于中枢至眼部的交感神经通路受损、被压迫等,少数病例为先天性或无明显病因可查。反Horner综合征与Horner综合征相反,其特点是眼球外凸、瞳孔散大、眼裂增宽,但对光反射存在;它是交感神经通路持续受到刺激所产生的临床症状。临床上2种症状发生在同一例患者的病程上十分罕见,现将本院2014年2月18日收治的1例脑干出血后不同时间出现2种综合征的病例报道如下,并结合文献作一分析。患者 男,49岁。因“突发神志不清伴恶心、呕吐2h余”为代诉入院。肥胖体质,家属陈述其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无心脏病及其他心脑血管相关病史。入院急诊头颅CT提示脑干斑片状高密度出血影(图1a)。神志昏迷,因呼吸、氧饱和度欠佳于急诊室紧急气管插管,予呼吸机辅助呼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1.5mm,光反应迟钝;四肢刺激无反应。予重症监护及对症治疗。入院第2天,双侧瞳孔2.0mm,光反应灵敏。第4天(即气管插管约72h),患者自主呼吸能力仍欠佳,向家属交代病情后于手术室行气管切开术。手术步骤:取仰卧位,肩下垫枕,头后仰,于颈部正中2~4气管环处标记,消毒铺巾,2%利多卡因针局部麻醉,切开皮肤并逐层分离,确认气管后T形切开气管环,置入8号气管套管。气管切开后,患者气管套管内痰量较多,予吸痰处理,咳嗽反射存在并逐渐加强。第6天查体发现左侧瞳孔(1.5mm)较右侧(2.0mm)略小,但均对光反射灵敏,左侧眼裂较对侧稍变窄;后续观察发现左侧面部明显比对侧少汗,眼球凹陷不明显。此体征一直反复存在。第49天考虑患者神志较前恢复,肢体可稍自主活动;CT提示脑干血肿吸收,有软化灶形成,气管套管内痰量较前明显减少;故考虑拔除气管套管。当时情况稳定,咳痰次数较拔管前
讨论 头颈部交感神经传导通路包括三级神经元,即中枢、节前和节后神经元。位于下丘脑的中枢神经元(瞳孔散大中枢)发出交感神经纤维,经脑干、脊髓下行至位于C8~T3脊髓灰质侧角的节前神经元(睫状体脊髓中枢),由此发出节前纤维随相应脊神经前根出椎间孔后,经白交通支进入椎旁的星状神经节(不换元)。穿过星状神经节后节前纤维在颈交感干内上行至颈上神经节换元,由节后神经元发出节后纤维沿颈动静脉表面走行,进入头面部和颈部的靶器官如瞳孔开大肌、提上睑的Muller肌、头颈部汗腺及血管平滑肌等。
图1 1例脑干出血后Horner综合征合并反Horner综合征患者头颅CT平扫所见(a:提示脑干出血;b:提示脑干血肿吸收,左侧形成软化灶)
引起Horner综合征的原因很多,如炎明显增多;6h后查体发现左侧瞳孔散大为8mm,右侧瞳孔为2mm,双侧对光反射存在,左侧眼裂较前增宽,左侧眼球稍突出,其余查体同前。紧急复查头颅CT提示脑干血肿吸收,左侧形成软化灶(图1b),未见明显出血或脑梗死等异常改变。观察3d后复查CT无殊,左侧瞳孔恢复为2mm,右侧瞳孔为2mm,双侧对光反射灵敏,左侧眼裂及眼球较前恢复,予出院随访。症、创伤、手术、肿瘤、血肿、血栓形成、动脉瘤等[1-2]。依据临床表现,该病例Horner综合征诊断明确,首先考虑原因为脑干出血引发交感神经中枢部受损;气管切开后特征更明显,考虑因颈部手术置入气管套管后累积影响左侧交感神经外周部所致,类似于节前型[2]。文献复习过程中发现有关于脑桥梗死导致Horner综合征交叉瘫的病例报道[5],与本病例具有鉴别意义。该病例恢复期左侧肌力达Ⅲ~Ⅴ级,且右侧肢体肌力(Ⅰ~Ⅱ级)明显较左侧低,并有轻度的中枢性面舌瘫,复查CT提示血肿吸收伴左侧脑干部软化灶。这考虑脑干出血及吸收过程中损伤了相应的锥体束,因此产生了与脑桥梗死机制不同而结果相似的临床表现。依据该病例拔除气管套管后的临床表现,反Horner综合征的诊断较为容易;考虑原因是气管套管拔除后左侧颈部交感神经解除了压迫,伴随拔除套管后的刺激性咳嗽引起了交感神经通路短暂的刺激。查阅近年来外文临床文献发现无相关病例报道,仅有中文病例报道可见于Pancoast瘤[3],亦可见于上呼吸道感染[4]。
重症患者易影响肺部而造成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初始的气管插管不宜保留时间过长,一般采取气管切开以保证呼吸道通畅。经复查CT及分析排除其他中枢性改变的可能因素,提示该患者出现的反Horner综合征与气管切开有关。因此临床医生必须熟练掌握气管切开操作规范及流程,尽量避免可能的并发症。该病例先后出现Horner综合征和反Horner综合征十分罕见,这与脑干出血、气管切开影响交感神经通路密切相关,应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并正确区分,从而作出合理的诊断与治疗。
[1] Proctor C,Chavis P S.Horner syndrome [J].Journal of neuro-ophthalmology:th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North American,
2013,33(1):88-89.
[2] 黄轶刚,张世民.Horner综合征[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8,26(6):696-699.
[3] 马振亮,冯建国.Pancoast瘤致反Horner综合征1例[J].青岛医药卫生,1998,30 (11):50.
[4] 田千庆,梁瑛,张连胜.上呼吸道感染引起反Horner征两例报告[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1995,8(2):111.
[5] 刘学倩,宁占良.脑桥梗死致Horner征交叉瘫2例[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7,16 (7):640.
2016-09-29)
(本文编辑:陈丹)
10.12056/j.issn.1006-2785.2017.39. 12.2016-1539
313000 湖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尹睿、苏忠周),神经内科(邱彩霞)
尹睿,E-mail:neuroyr@163.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