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教师划分学生群体的新设想

2017-06-25贵州省六盘水市第十中学王智生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7期
关键词:智力因素百分比天才

贵州省六盘水市第十中学 王智生 杨 洋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钱学森同志向温家宝总理提出的 “钱学森之问”。这个问题震撼了所有从事教育的人们。关于人才的培养,基础教育责无旁贷。每个学生都是杰出人才的候选人,但即使在分层教学的情况下,这些候选人的个体差异仍旧存在。对学生群体进行划分是一线教师在潜意识中自主进行的活动,而传统的划分思想存在着极大的弊端,为了更好的避免这种弊端,我们有必要借助任朱利(Renzulli.J.S.)的人才培养理论来审视我国现今基础教育自身的相关方面。

一、任朱利天才观相关理论

1957年,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的成功使美国意识到天才对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性,由此天才教育(或称为超常教育)便登上了美国的教育舞台。任朱利,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曾担任美国国家天才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他的天才观主要包括三环天才模式和全校范围教育模式。至今,任朱利的天才观在美国的超常教育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任朱利认为天才是三环(three rings)相互作用且高度发展后有效结合而成,这三环分别是:第一环:中等以上能力。包括抽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等智力因素的能力和艺术才能,领导才能等特殊能力。这种能力主要通过智力和成就测验来获得,中等以上的能力要求得分115以上。第二环:对任务的承诺(主要指执着精神)。“非凡的承诺是指超越广泛时间局限而卷入一个问题的魄力,包括对任务的动机,兴趣,执着的精神等。”此环是决定高成就者最主要的特征。第三环:较高的创造力。包括思维的灵活、流畅与缜密,对新事物的敏感,勇于创新的勇气等。

任朱利认为单独的第一环因素不能直接诱发一个人的成功,富有成果的人在校期间不都是优秀学生。相比之下第二环才是高成就者最主要的特征。但是判断一个天才的第三环因素却也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三环天才模式确定的天才候选人需要接受三类活动:一般性探索活动,集体培训以及个体或小组研究实际问题的活动,这便是于上世纪80年代形成的全校范围丰富教学模式。其最大优点就是不再单纯通过测验(特别是智力测验)或学习成绩来鉴别天才,天才的鉴定是在学习,活动和研究等方面动态的考察,在培养和发展天才的过程中寻找天才。

二、教师划分学生群体的现状

对于大多数教师而言,学生大体会被归入三个群体:上等生群体(或称为尖子生)、中等生群体和待进生群体。划分学生为某个群体的标准主要是参考学生的成绩(即智力因素)和排名(百分比因素)。这种划分标准难免会造成教师对各学生群体关注度的不同。

(一)利用智商百分比方式划分学生群体

上世纪初期,美国心理学家特鳗(Terman)就利用智力量表测验的方式来鉴别天才儿童,得分大于等于140以上的儿童就属于天才儿童,这部分儿童占总数的1.3%左右。然而,在美国这种智商百分比法确定天才儿童的方式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就受到了质疑。但是至今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教师们还是习惯性地利用这种方式来划分学生群体,即教师通过学生分数(智力因素)和排名(百分比因素)来把学生划分为上等生、中等生和待进生等群体。这种划分学生群体的方式既简单又迅速,因此在教师教育中一直占主导地位。

这种智商百分比方式划分学生群体具有一定的缺陷:第一,德育教育的缺失。由于教师把学生成绩和排名看得过于重要,就很可能忽视德育教育,教育者们甚至会出现溺爱式地把分数高、排名靠前但行为习惯不良的学生划分到上等生群体,致使最终我们培育的某些尖子生成为了所谓的人才,用“智慧”在社会上走歧途。第二,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受到忽视。根据任朱利先生的三环天才模式理论,一个天才不仅可以表现在智商方面,还可以表现在某些特殊才能领域,例如在艺术体育等方面的特长。由于过度强调智力方面的因素,学校的音体美等学科教师人数及课程设置受到了影响。尽管某些学校可能存在艺术特长生和体育训练生,但这些学生大多是出于自愿,而并不是教师挖掘而来。缺少教师在广泛学生群体中发现和挖掘具有这些特殊才能(或才能潜质)学生的过程,使得这些艺术天才的候选人被大量埋没。

(二)非智力因素在划分学生群体方面不受重视

我国最早的天才教育始于1978年,中国科技大学建立了少年班,收录理科方面表现超常的学生进行中国的天才教育。目前 “有少年班的大学从高峰时的13所下降到仅剩中国科技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两所,而中学少年班则仅剩10所左右。”有些学者认为“30多年的经验教训表明,超常教育萎缩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的超常教育没能走出‘超常教育是教育的不公’这一人为的陷阱。”其实,更可能的原因是输送到少年班的学生并不是真正的天才候选人,他们可能缺少真正天才的某些品质。

在任朱利的三环天才模式中就提到关于非智力的因素,概括而言主要包括较强的执着精神和较高的创造力。任朱利认为,高成就者的显著特征不是较高的智商而是较强的执着精神,包括“强烈的兴趣、热情和爱好,坚韧不拔,吃苦耐劳、努力工作、献身实践,充满自信,善于摆脱自卑……”在学校教育中,相当一部分学生们具备了这种较强的执着精神,但他们并不一定是传统标准下的上等生,也就是说在中等生和待进生群体中也不乏有很多具备这种非智力因素的学生,只是由于教师太注重智力因素而没有去开发,发展和培养学生的这种精神。同时,对于天才而言,较高的创造力是必备的条件,主要表现在思维敏感,好奇心,对新观点的接受和敢于冒险等方面。钱学森之问中杰出的人才主要指的就是具备较高创造力的科学天才,可见这一非智力因素的重要地位。同样具备这种非智力因素的学生也大量分散在中等生和待进生群体里。审视利用传统方式(利用智商百分比法划分学生群体)划分出的学生群体,根本就是严重忽略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三、教师划分学生群体的新设想

传统的划分学生群体的方式没有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发展。在划分学生群体中非智力因素需要考虑进去,甚至占据主要地位。受任朱利天才观的指导,笔者大胆假设出划分学生群体的新设想,如下图:

任朱利的天才观强调执着精神是高成就者的特征,因此,笔者认为无论其他特征如何,欠缺执着精神的学生都被只能划到待进生群体。本表没有先利用智力因素(标准二)来划分学生群体,学生优秀的成绩和名次可能是来自家庭教育等方面的严格限制的结果,一旦没有了限制,缺乏内在执着精神的学生便会止步不前,更不会终身学习。教师教育最重要的应该就是培养学生的执着精神。在标准一的前提下,能否表现出擅长某一或多个学科或领域便是上等生和中等生的差距。对于中等生而言,教师要着重培养他们在某学科或领域的进步。而上等生要注重在创造力方面的提高,需要强调的是对于上等生而言,只需一个学科或领域优秀便可,不需要是每个方面都优秀的全才。这个表格把学生分为了四个群体,分别是待进生、中等生、上等生和天才后选人。同时也暗示出对前三个学生群体进行教育的方向,例如上等生群体就需要着重培养创造力的提高。通过这个表格,在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前提下,教师划分学生群体的结果预期会与利用智力百分比方法划分的结果大相径庭。笔者认为,代替“急功近利”地提高学生智力的过程,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的过程,更是培养天才的真正之道。

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例如本文强调的执着精神,下属包括很多的子因素,如何对各个子因素进行考察又成为了一个更加复杂的问题。而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这种执着精神也需要不断被丰富以合作,探究等品质。可见,对划分学生群体的新构想需要教育者对影响学生的各个因素重新定性与定量。

猜你喜欢

智力因素百分比天才
党天才
天才or怪咖
普通照明用自镇流LED灯闪烁百分比测量不确定度分析
高素质护理人才培养中的体育策略
趋势攻略之趋势线:百分比线
环保车型最多的美国城市
浅析大学体操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天才的童年
物理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公共艺术与百分比艺术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