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幼儿进行“爱家乡”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2017-06-24林玉霞卢来娣
林玉霞++卢来娣
摘要:充分挖掘幼儿园的周边资源,有利于丰富幼儿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实现对幼儿进行深入的乡土教育的目的。期望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出发,摸索出一条本土化的“爱家乡”的教育模式,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关键词:幼儿教育 自然资源 爱家乡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将“萌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列为幼儿园教育和保育的主要目标之一,随之出台的《广东省幼儿园教育指南》(试行)也强调:“充分利用社會各方面的资源,引导幼儿实际地感受和体验家乡的变化和发展;利用多种手段和方法激发和丰富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我国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强调活的教育、活的教材,主张到大自然去。我园地处粤中,属农村小城,境内有道教名山——罗浮山。罗浮山特有的自然环境、名胜古迹等,是幼儿可见可闻、可理解、可接受的“乡情”。合理地利用罗浮山自然资源,对幼儿进行“爱家乡”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是一条有利的教育途径。
二、研究内容
1.界定“爱家乡”综合教育的概念
本课题给“爱家乡”综合教育做出了明确的界定:幼儿园爱家乡综合教育是幼儿在了解、熟悉家乡的历史文化、风土民俗、建筑及其变迁、优秀人物等基础上,萌发幼儿祖国、爱家乡的情感;把“爱家乡”综合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实施并贯穿于幼儿一日学习和生活之中,使幼儿对家乡罗浮山自然资源产生浓厚兴趣和好奇心;并在更高层次上进行有益的抽象、概括和相互迁移,从而培养幼儿的本土文化智慧,让幼儿从小在本土文化氛围中认识和了解自己的家乡。
2.探讨“爱家乡”综合教育活动的特点
(1)目标的启蒙性。第一,让幼儿对罗浮山产生兴趣,为家乡这一名山而感到自豪,从而让幼儿萌发爱家乡、爱祖国的积极、健康的情感;第二,使幼儿能将罗浮山的资源与生活联系起来,学会关心自己的生活,初步感知本地的风土民俗;第三,使幼儿走近大自然,探索大自然,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珍惜自然资源,从小形成环保的意识;第四,使幼儿有机会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认识罗浮山,初步形成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2)课程内容的生活性。幼儿最有效的学习就是最感兴趣的学习,最有效的学习内容就是他们可以感知、具体形象的内容。充分挖掘罗浮山的自然资源,利用幼儿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和当地的资源,并对这些内容进行过滤、筛选。
(3)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不能硬性地将罗浮山的名胜古迹、文学欣赏、自然资源、特产割裂开来,而是从某一个领域切入,寻求多个发展领域之间的相互联系,使不同的内容之间产生联系,以促进幼儿的学习迁移。如主题《罗浮的山》把山峰、传说、动物、植物等有机整合起来,让幼儿通过美术、音乐欣赏、语言讲述、数学分类、科学实验等活动来表达对罗浮山的认识。
3.确立“爱家乡”综合教育的指导思想、目标体系,操作程序及教学方法。
4.总结“爱家乡”教育经验,形成园本课程。
三、研究方法
采用研究法、观察法、文献法、调查法等。
四、研究对象幼儿园的全体小朋友。
五、研究过程
(一)“爱家乡”教育的作用
1.“爱家乡”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以及重要组成部分。让幼儿从了解乡土风情开始,从爱家乡逐渐延伸到爱祖国。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应从幼儿生活入手,由近及远,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而“乡情”是具体、形象的,幼儿就生活在其中,是幼儿随时随地能感受到的事物,如家乡的一草一木,尤其是特产、名胜古迹、山川河流,日新月异的建设和变化,辛勤的劳动人民等。
2.“爱家乡”教育是实施体、智、德、美教育以及幼儿良好个性习惯的形成、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爱家乡”教育活动,创设一种情感和认知相互促进的教育环境。例如,带幼儿参观、学习,既陶冶了幼儿的情操,增长了见识,加深了对家乡人文风景的印象,同时锻炼了幼儿的身体,磨练了意志;通过观察家乡的人情风貌,听故事、听传说、唱歌曲,培养了幼儿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和想象力等;在主题活动中爱护环境,良好的公民意识,对家乡的责任感、义务感等的教育,是德育内容的重要成分;对家乡自然风光的感受、描绘家乡的建设风貌、朗诵家乡的民间歌谣、歌唱赞美家乡的歌曲,是对幼儿美育教育的最好内容。
(二)确立主题活动流程及教学方法
1.主题活动流程认知是情感与行为相互转化的中介,所以我们对于不同主题活动,设计了各种主题活动流程。
(1)罗浮山的山:爬山→说山→展览山图片→塑山、画山→为罗浮山感到惊奇、自豪。
(2)罗浮山的水:玩水→水的实验、游戏→水的用途→保护水源,节约用水。
(3)罗浮山景点:实地参观和观看录像、图片展览→讨论、交流→结构游戏→不乱扔杂物,保持公共场所整洁。
(4)罗浮山的特产:实地观察→绘画、泥塑、手工、编织→角色游戏、烹饪活动→进餐时不挑食,喜欢欣赏工艺品。
(5)罗浮山的植物:实地观察→寻找、种植中草药,品尝水果→角色游戏→喜爱植物、培养环保意识。
(6)罗浮山的古迹:实地参观→谈话、讨论→保护文物。
(7)本地风俗:实践活动→看录像、讨论→了解当地人情风俗。
(8)英雄人物:参观军营、东江纵队遗址→请解放军、东江战士爷爷来园讲故事→延伸活动→热爱英雄人物。
2.教学方法
(1)实践法,适用于小、中、大班。如游“罗浮山的景点”、“古迹” ;参观东江纵队纪念馆和葛洪博物馆;体验“客家婚俗”品尝“罗浮山的特产”等主题。
(2)亲子活动法,适用于中、大班各年龄阶段,教师要针对各项活动内容进行正确的家教指导并组织好有家长参与的亲子活动。如:和孩子共同种植一盆植物、陪同孩子收看博罗新闻等。
(3)家长助教法,适用于各年龄阶段。因为我们开展的活动内容是本地资源,所以家长也非常熟悉我们教学内容,因此,请家长来当助教是一项很受幼儿欢迎而家长又非常乐意的活动,如在“品尝特产”“客家山歌”“本地童谣”“东江纵队遗址”等主题中,我们就请来了能歌善舞的家长妈妈来上音乐课、请爷爷家长来给小朋友讲战斗故事。
(4)结构游戏法,适用于小、中、大班。如建构罗浮山、葫芦岭、宝塔、东江大桥等主题活动。
(5)品尝法,适用于小、中、大班各年龄阶段,中草药、水果、甜茶、客家风味菜肴,九天观矿泉水等都可以作为主题活动的内容。
(6)动手操作法,适用于小、中、大班各年龄阶段。如品尝中药、挖树根、编藤条、粘贴罗浮山、制作飞来石、百草油擦试、水的实验、粘土泥工、石头画等活动。
六、研究结果
经过几年的教育实践,从幼儿的发展变化,教师教育行为和家长教育观念转变上,肯定了《挖掘罗浮山自然资源,对幼儿进行“爱家乡”教育的实践与研究》的有效性,是适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而又符合社会提倡全面发展人才战略要求的。
(一)幼儿
1.扩大了幼儿知识面,使幼儿对自己所处的国家、家乡的人文环境有了一定的了解,尤其幼儿对家乡的一草一木产生了浓厚兴趣,如:喜欢哼客家山歌,喜欢舞狮子、舞黄牛,喜欢折纸、剪纸、染纸等。对于一些民间故事、民间传说、名胜古迹、山川河流、革命老区、葛洪文化等,能说出大概来。
2.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审美力、语言表现力等。
3.培养了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
4.萌发了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科学、爱劳动、爱革命前辈的情感。
5.锻炼了幼儿的身体,磨练了幼儿的意志。
(二)教师
1.“爱家乡”教育的开展,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我园的全体教师人人都投入到挖掘收集整理有关家乡罗浮山自然资源的活动中,随着对家乡资源的不断挖掘和整理,使广大教师更深入地接受了弘扬家乡自然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增强了教师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2.在组织幼儿活动中,教师们深深地感受到了“爱家乡”教育对孩子们的强烈吸引力,尤其是让教师们认识到了“爱家乡”教育对于儿童发展的教育价值,这些都是有利用于教师教育观、儿童观、游戏观的更新,提高了教师的素质。
3.拓宽了教师的知识面,教师们通过查阅资料、实地参观、收集标本等,对自己的家乡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
(三)幼儿园
1.“爱家乡”教育过程中,节约了经费,改善了办园环境,充分发挥了低投入多产出的优势,符合我园的实际情况。
2.形成了以“爱家乡”为特色的校园文化特色,对幼儿的成长和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我们在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上力求体现“爱家乡”教育特色。如在三楼天棚搭建了具有家乡罗浮山特色的“角色游戏园”;在公共楼梯上画上家乡名胜古迹,山川河流、著名景点、特产等;在布置教室时,我们根据节日和主题活动的要求,创设了具有浓厚传统的家乡特色环境来影响幼儿。
3.创编了具有家乡特色的教育内容。在“爱家乡”教育活动中,教师们积极探索本土资源在幼儿园学科教学中的运用,自编儿歌、改编民间故事,设计了多个“爱家乡”教育主题材活动方案,撰写了20多篇教学论文,汇编成《挖掘罗浮山自然资源、丰富幼儿教学活动》一书。
(四)家长
愛家乡教育得到了广大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家长们在参与幼儿园“爱家乡”教育活动后,从中获得了教育,常常为活动出谋献策,提供素材,家园的共同协作,形成了多个亲子活动方案,家长的教育主体意识,家庭教育理念在不断改变。
七、思考
如何在开展“爱家乡”教育过程中,潜心挖掘,充分利用好本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活动,有待我们去实践、摸索和探讨。相信今后在《规程》《刚要》《指南》《一日活动指引》等精神指导下,在各级领导、专家引导和帮助之下,我们只要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努力探索实践,敢于正视困难,善于解决问题,就会使我们的教育活动富有地方特色,并取得更大成果。
参考文献:
\[1\]谢小彬.开发本土资源,培养幼儿爱家乡情感\[J\].科教文汇,2015,(04).
\[2\]王素敏.《指南》引领下培养幼儿家乡归属感的实践\[J\].早期教育,2014,(03).
\[3\]刘玉平.浅谈如何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利用家乡资源,设计主题活动\[J\].新课程学习,2012,(01).
\[4\]任华.幼儿教育中本土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小学时代,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