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流研究概述

2017-06-24孙天颖于津许凯莉张靖彬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7年5期
关键词:心流哈里量表

孙天颖++于津++许凯莉++张靖彬

摘要:心流是人主观上在积极参与有难度的任务时产生的体验,这种体验包括不费力的高度集中注意、自我意识的丧失、控制感和享受感。心流的产生需要三个条件:清晰的目标,立即回馈且挑战与能力相互配合。学界常用ESM法和FSS量表法来研究心流。当前有关心流的研究集中于体育运动、网络活动和教育三个领域。我国对心流研究起步较晚,心流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研究应作为今后的重点。

关键词:心流 流畅 FSS量表

心流概念是于20世纪由美国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Mihaly Csikszentmihalyi)率先提出的,他认为心流隐含的含义,就是许多人形容自己表现最杰出时那份水到渠成,不费吹灰之力的感觉,也就是运动家所谓的处于巅峰、艺术家及音乐家所说的灵思泉涌。相近的描述词比如陶醉、沉浸等。若想将心流操作化,首先要区分心流是一种特质还是一种状态,特质是一种个体定期产生的行为,是一种永久性的内部特征;状态则更短暂,是一种偶尔发生的对情境的突发事件的回应行为。在已有研究中这两种情况都出现过。

一、心流产生的条件

对于心流产生的条件,米哈里是这样认为的:首先面对一套清晰的目标,而此目标又需要你采取适当的手段时,心流的境界很容易达到。因为这些活动都有明确目标,具备行动准则,参与者自然就知道该做什么,该如何做;其次,立即回馈是心流活动的另一特征。它让人知道自己究竟做得好不好,你可以在完成每一步骤之后,立即判断自己是否有所改进;最后,只有高难度挑战与卓越的能力相互配合,个人的全心投入才可能触发心流。如果挑战水平超过自身的技能水平,个体会变得焦虑;如果技能水平超过挑战水平,个体会先松弛然后慢慢变得厌烦。综上,心流的产生条件有三个:清晰的目标,立即回馈且挑战与能力相互配合。国内学者任俊将心流产生的条件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个体所从事的活动要有一定的结构性特征,就是指一个活动要有确定的目标、明确的规则和相应可操作的评价标准。第二,所感知的挑战和技能水平间必须建立平衡。第三,心流的产生还取决于主体自身的特点。米哈里认为具有“自我目的性”人格的人更易获得心流体验,这类人更容易被自己的目的驱动。

二、心流的研究方法

(一)ESM法

ESM(Experience Sample Method,经验取样法或心理体验抽样法)是一种收集信息的方法,在一段时间内反复测试被试对自己以及自然环境的感受。这种方法要求被试佩带一个类似BP机的装置,记录下他们的行为、态度和感受。BP机配置有称为经验取样程序的定制软件。比如,Clive和Kevin的研究使用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掌上电脑)收集被试广泛的信息:活动、心情、对积极表现的觉察以及心流状态。有学者认为这种方法“关注个体在一些典型时刻的信息资料”“存在一个明显缺陷是会妨碍被试的活动表现”。

(二)FSS量表

FFS量表(The Flow State Scale)全称为心流状态量表,是一种对于体育运动和其他活动中心流状态的测量方法,由昆士兰大学的Jackson和悉尼大学的Marsh于1996年共同开发。心流状态量表中的九个分量表代表了米哈里提出的心流的九个维度:挑战-技能平衡、行动-意识融合、清晰的目标、明确的反馈、全神贯注于当前的任务、控制感、自我意识的丧失、时间的变化和享受的体验,每一维度下有四道题,共36个题目。量表的开发基于一是运动环境设定之内或之外的心流的以往研究,二是对精英运动员访谈的定性分析,三是Jackson和Marsh开展的定性研究。量表自身带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国外很多关于心流的研究都采用了这种方法。华东师范大学的刘微娜老师对FFS进行了简化与翻译,开发了适用于中国被试的心流状态量表,更方便国内学者对于心流的定量研究。

三、心流的应用领域

(一)心流与体育运动

米哈里对心流的发现与研究始于艺术和体育运动,他在著作中记述了专业舞蹈者和专业跑步者对“心流”的简单描述,这可以看作是体育领域中研究心流的发端。20世纪70年代开始,一些美国运动心理学家开始研究运动员运动时的心理状态,他们把这描述为“身体灵活,有时即便没有用力但是力量、速度和灵活性却发挥得很好,自己会感到意外,注意力完全放在运动中,身心协调一致,认为运动是一种享受”,等等。后来积极心理学出现后,心理学家对运动员的心理特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认为运动员在运动项目中的技能和挑战相匹配时,他可能会产生心流状态。这与米哈里对心流产生条件的研究结果基本相一致。

纵观国内,学者对运动员心流状态的研究始于21世纪,起步较晚。研究特点是按运动项目进行研究。比如,胡咏梅等人研究棒垒球运动员的流畅心理状态发现,其流畅心理状态最主要的特征与米哈里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而且“运动员流畅心理状态的主要特征与比赛成绩高度相关”。这是很重要的研究发现,即心流对有可能影响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劉世军对优秀网球运动员的研究发现,诱发他们产生流畅

心理状态的因素为“合理的赛前准备、良好的自信心和动机、及时的赛中调节、对手和同伴的发挥、适宜的比赛情境”,认为优秀网球运动员的心流状态是可以控制的,进一步将心流操作化并对心流实施干预,这对提高运动员的比赛状态有重大启示。

(二)心流与网络活动

从以往研究获知,心流最有可能产生于网络购物和网络游戏两个情境中。吴小梅、郭朝阳基于心流体验的视角,研究发现“心流体验在网站互动性和生动性与购买冲动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他们建议电子商务企业投入相当的资源用于提升网站的购买“体验”,加大消费者的心流体验,延长其注意力放在网站上的时间,从而提高销售额。

(三)心流与教育

国内研究在教育领域对心流的研究成果较少,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王峥芳等人对流畅体验、内外动机、数学焦虑以及数学成绩的路径分析。通过让被试完成自制的考试流畅体验量表、学习动机量表和数学焦虑量表,对流畅体验、内外动机、数学焦虑及数学成绩进行路径分析,结果表明,考试成绩能够在流畅体验的中介作用下受到内部动机和数学焦虑的影响。

国外研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美国学者Udo Konradt等人的研究发现:当美国高中生觉察到的难度和自身技能都处于高水平并相互平衡时,学生体验到高投入感;相比于听讲座、看录像或参加考试,学生在个人或小组工作中更投入。所以提出建议,学习活动最好能尽量依靠学生自主性,难度与技能可以达到平衡,这样能提高学生对学业的投入。

四、对以往研究的评价

与国外相比,我国心流研究起步较晚,研究领域不够全面,对教育领域心流的研究不够深入。这些研究论文来自于各类学报以及硕博论文中。还发现学者最为关注运动领域中的流畅状态,同时在此领域也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在其他领域的研究成果则略显单薄。未来的研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领域上,应注意拓宽心流在教育等领域中的研究成果,比如探讨心流与学习成绩、学习动机、学习参与等之间的关系。国外研究发现了心流对学习的积极影响的可能性,国内学者更应该抓住这个契机,填补心流的巨大研究空间。

2.在借鉴国外丰富的研究成果的同时,注重本土化研究,尽早使用“心流”一词进行研究,更有利于与国外研究相互交流,否则,使用“流畅状态”“巅峰体验”这样的词汇进行研究会与“积极性”“幸福感”等关键词相混淆。

参考文献:

\[1\]\[美\]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 著.陈秀娟 译.生命的心流\[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42-46.

\[2\]任俊,施静,马甜语.Flow研究概述\[J\].心理科学进展,2009,(01):212-213.

\[3\]王峥芳,周雅,刘翔平.流畅体验、内外动机、数学焦虑及数学成绩的路径分析\[J\].心理科学,2011,(06):1372-1378.

\[4\]Giovanni B.Moneta.The Flow Experience Across Cultures\[J\].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2004,(05).

猜你喜欢

心流哈里量表
基于心流PAT模型的界面设计策略研究
心流理论下公共健身服务设施设计评估研究
跃入心流
基于心流理论的儿童画板设计
你已经拿到了
哈里·吉尔斯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中学生智能手机依赖量表的初步编制
PM2.5健康风险度评估量表的初步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