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之关系
2017-06-24张巍
张巍
摘要: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是人才培养中的两大要素,关系密不可分。然而,新时期、新形势下,如何把握住两者关系,并有效地应用于学生培养之中,值得深入研究。着力阐述了两大要素之关系与如何引导学生成才。
关键词:素质教育 能力培养 关系
当今是一个以人文素养、科技知识、创新思维和能力本位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素质教育已成为中国教育的主流,并摆到了一切工作之首。素质教育之所以重要与现代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举止、工作方法、学习态度、与人沟通交往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市场经济对人才素质特殊要求的重要体现。
何谓“素质”?《辞海》解释为:“素质是指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何谓“素质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所指出的:“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長。”
那么,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一、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的意义
推进教育改革,加快创新步伐,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的呼唤,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核心内涵是以育人为本。如何提供全面、有效的素质教育,让学生由被动的依赖到全面的认知,使其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是需要经过一个过程。学生是教育中的主体,他们的成长除了外界的引导外,更主要来自于自身的主动性。要充分发展他们的个性,唤起他们的主体意识,发挥他们主观能动性,是离不开素质教育这一载体。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是以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这种教育被称为能力教育。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就业模式的改变、能力要求的提升、岗位需求的多样性,对学生的素质和要求已经发生了悄然的变换,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如学生走入工作岗位由招聘转变成订单班;订单班变成了菜单班;菜单班变成了双向学习与培训融合,学生培养更加细化。职业教育更加重视学生的“潜质”及能力的全面培养。
实施素质教育,强化能力培养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具体体现和迎接新挑战的必然选择。
二、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的关系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的大政方针,是所有学生乃至国人必须遵循的教育方向。素质教育可归纳为四大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良好素质是健全人格的核心。历史经验昭示出,国民经济的发展,教育事业的推进离不开整个民族素质的提升;当人文素质、人才培养和创新能力已为国家综合实力象征之时,人的素质必然会变成精神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一旦每个人都具备了相应的基本素质,思想境界的提升将转成共同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和强大的内在动力,来激励人们为国家发奋学习、热情工作。
以能力为本位,应是新时期的基本理念,更是素质教育的重点。能力是指人们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主观条件,是人的综合素质在行动中的体现。在经济大潮中,能力将成为支配和操纵社会与人的发展的主导力量。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它要充分挖掘每个人的潜能,并将其发挥到极致,实现其价值。注重能力的培养,即突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又着眼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带动了学生积极向上。
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素质的提升;反过来,素质的提升又促进了能力的升华,从而使每个人在原有素质基础上,各种能力都得到了完善与提高。
三、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的核心价值
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今中国教育的主流。素质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充满内在活力与动力的学生,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其核心是在育人的基础上,发挥每一个人的潜能,挖掘其创新力和创造力。笔者认为,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应注重以下几点:
1.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做事是学校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它体现在:
(1)崇高的理想。崇高的理想要与实现自身价值紧密联系在一起;学生没有报效祖国,为国家建功立业的精神,就无从具有高尚的理想,更谈不上振兴中华。培养学生具有远大志向是人生奋发成才的第一课。
(2)良好的品性。追求道德完善,倡导德行完美;说到底素质教育,就是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自律、学会思考、学会遵章守纪,学生永远守着行为规范与道德底线。
(3)务实的精神。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乐群、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学会健身、学会生活、学会劳动,使其更加扎扎实实、朴朴素素、脚踏实地地务实学习与工作。
(4)求真的态度。培养求真的科学态度是学生认识自我,实现自我价值最好的方式,没有一种良好的科学观统领学生的思想,也就不会正确认识社会的发展规律。
(5)文明的素养。人文素养包括内在与外在两个方面。前者包括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宽容、对社会责任、权利和义务等;后者为与人打交道时的言谈举止、举手投足、待人接物等,应体现出自我的时代风采。
2.能力为本,注重培养
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世纪。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为重点,是高职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因而学生要具备多种能力要求:
(1)专业能力。知识经济时代更注重能力的重要性。要使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对他们的能力需求,学生就应具备宽基础、高素质、多能力的标准,而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转变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法,为他们的潜能开发和未来发展打下基础。
(2)沟通能力。积极主动与人沟通交流,善解人意是学生必修课程之一;相互理解、彼此尊重无形搭建了新型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积极主动与人沟通是自我成长,自我完善的重要体现。
(3)终身学习能力。如今社会各个层次都提出,争做学习型的团体;尤其各大企业和公司也提出了企业要做“学习型”的企业,员工要做“学习型”的员工。设想一下,一个人终生不再继续学习,他肯定会落伍的。
(4)合作能力。学会与人合作,彼此建立互信,从中可学到许多有用的东西。通过合作,让学生明白,只有相互合作,强化沟通,增加交流,才能实现共同的目标,合作的价值就在于此。
3.培养创新能力是核心和关键
1995年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表现。创新包括意识创新、思维创新和能力创新。
(1)营造创新氛围。构建和谐的学习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相互尊重、相互激励,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当利用各种有效手段为学生创造出一种学习、生活、活动的氛围,开辟第二课堂,组织有益的课余活动等,把学生凝聚在一个核心中。
(2)构建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观念上的转变至关重要。教师应从多元化、多层次视角出发,科学点化,正确引导,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充分彰显自身个性和潜能,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3)培养创新能力。强化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创造实践机遇,鼓励更多学生参与创新实践,为大他们进一步成才、锻炼提供有效的物质与建设上的保障。
素质教育是一种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的教育,而能力培养则是构建每个人成才的关键;把握好两者关系,塑造好每位学生,是我们教育改革的核心。
参考文献:
\[1\]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3200.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
\[3\]钟秉林.努力开创高职高专教学工作的新局面\[J\].职业技术教育,2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