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火灾特性分析和主要危险因素识别
2017-06-24湖南省有色金属中等专业学校陈湘兰沈情
文 湖南省有色金属中等专业学校 陈湘兰 沈情
校园火灾特性分析和主要危险因素识别
文 湖南省有色金属中等专业学校 陈湘兰 沈情
火灾,是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的一种典型灾害。火灾发生所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后果往往非常严重。我国2009~2013年火灾死亡人数的统计数据显示,五年内共发生火灾928274起,造成6690人死亡,4058人受伤。因火灾造成的损失几乎每12年扩大1倍。
图1:东南大学火灾现场
学校,因长期聚集大量学生和教职员工,学习、生活区域非常密集,防火条件差,管理难度大,一直以来就是火灾事故的重灾区。1997年5月23日,云南省富宁县洞波乡中心学校宿舍火灾,烧死学生21人,伤2人。2003年,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一宿舍楼发生大火,造成41人丧生,71人受伤。2004年7月17日,印度南部泰米尔.纳杜邦校园发生大火,共造成90名儿童丧生。2008年3月13日,东南大学一栋木结构办公楼发生火灾(图1),导致十个实验室被毁,损失极为惨重。同年11月14日,上海商学院徐汇校区一学生宿舍楼发生火灾,4名女生从6楼宿舍阳台跳下,当场死亡。这一系列惨痛事故显示,校园火灾一旦发生,后果往往不堪设想。
一、校园火灾特性分析
基于《安全系统工程学》的事故树分析(ATA)原理可知,任何事故的发生都有诱发的基本原因(底事件)。校园作为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体,虽然包罗了各种错综复杂的因素和关系,但校园火灾与其他类型火灾相比,仍有其本质上的特征和关键性致因。只有充分认识和深刻揭示出校园火灾的特性和主要危险因素,才能有的放矢地制定出校园火灾风险防控措施,有效降低校园火灾风险。
1、整体环境特点
人员数量大、活动密集、消防基础差,是当前我国校园整体环境的特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得到空前发展。学校数量快速增加,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在校人数的急剧膨胀一方面加剧了配套教育资源的紧张局面,大量师生拥挤在十分有限的学习和空间内;另一方面因人数多、诱发火灾因素多、防火意识和知识水平层次差别大,使得校园防火管理难度大大增加。目前,我国很多历史悠久的校园仍在使用老旧的建筑物和配套设施,防火等级差,安全隐患大。有些新建校园虽然采用了较为先进的建造技术并遵循了现代防火设计标准,但在投入使用后并未严格按照消防安全要求进行管理。消防设施配置不足,或缺乏有效维护,一旦发生火灾,难以起到应有的消防作用。非法占用逃生和消防通道的现象也十分普遍,导致火灾发生后人员疏散难,应急抢险难,极易导致群死群伤后果。
2、校园火灾高发区域
大量的事故分析结果表明,引发事故的两个最基本条件是:危险源和疏于管理。校园内最容易形成这两项条件的场所有:
(1)学生宿舍区
学生宿舍区具有极高的人口密度,且因带有一定的私密性,因此也是最难管理的区域。目前生活条件下,学生日常使用的充电器、电脑、热得快、取暖器等用电设备种类繁多,质量参差不齐;为图方便,在宿舍内乱搭乱接电线、插座;学生们的防火意识普遍较低;宿舍管理人员精力也有限,失职情况也时有发生。这些因素都使得学生宿舍区蕴含着极大的失火风险。
(2)食堂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目前校园食堂使用的高温、高压和电气设备普遍增多,增加了火灾危险源数量。在现代生活节奏下,食堂的营业时间普遍延长,也延长了食堂用火时段。更普遍的情况是,食堂引进外界承包商经营,管理责任被切割分散,大大提高了食堂火灾风险。
(3)存有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实验室
实验是学校教学、实践的基本环节。许多实验室都存有大量的易燃易爆危险品,属典型的危险源。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可能由于知识和技术水平欠缺,或受到心理、情绪或外界因素干扰,容易产生操作失误。实验室老师和管理人员也有可能存在工作上的疏忽。这些都有可能导致实验室失火,甚至引发爆炸。
(4)相对封闭的文娱活动场所
生性活泼、爱交际、热衷于文娱活动,是当代学生的重要特征。为此不少学校建设了体育馆、礼堂等集体活动设施,经常举办各类集会节目。由于使用了大量灯光照明、音像设备采暖设施,使得供电线路经常处于高负荷状态。加之学生自律性不强,有些场合为活跃气氛,甚至燃放烟火。这些都在较大程度上推高了火灾风险。
3、 高密度人群随学习生活节律转移
学校特殊的运行规律决定了校园内高密度人群会随着学习、生活节律发生转移。6:30—8:00,11:30—12:30,17:00—18:30,这些时段内学生食堂人员密度最高;8:00—12:00,14:00—17:00,这些时段内教学楼、实验室人员密度最高;其余时段学生宿舍人员密度最高。
4、 火灾致因以人为因素为主
火灾致因可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大类。从以往发生的校园火灾事故来看,由于雷电、高温气候等自然因素引发的火灾极少,且事故危及范围也十分有限。绝大多数火灾都由人为因素引发,包括:基本设施缺陷、用火不当、火源疏于管理等。从表1所列校园火灾案例可知,10个案例无一例外都属于人为火灾。
表1:近年来我国典型校园火灾事故分析
5、火灾后果严重
从表1不难发现,学生宿舍既是校园火灾发生率最高的场所,也是学生生活最为密集、滞留时间最长的场所。由于学生普遍年轻,防火意识欠缺,又缺乏临危处置经验,一旦发生火灾,往往惊慌失措,导致势态难以控制,极易酿成重大伤亡后果。
二、校园火灾主要危险因素识别
1、危险因素归类
危险因素识别是指识别危险是否存在,进而对存在的危险性特征进行描述的行为,是实现风险管控的基础。从整体意义上,所有存在的危险因素都可归入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缺陷三大类。其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包括:操作失误、造成安全装置失效、使用不安全设备等,如乱接乱搭电线,乱扔烟头等;物的不安全状态包括:设备、设施、工具等本身具有较高的危险性,设备、设施、工具等存在缺陷,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存有缺陷或失效等,如线路老化,建筑物防火等级差,消防设施失效等;管理缺陷则包括:对物性能控制存在缺陷,对人失误控制存在缺陷,工艺过程或工作流程本身存在缺陷和用人存在缺陷等,如未严格执行用电、动火制度,用火过程中人员擅自离岗等。
2、危险因素识别方法
危险因素识别的方法有很多,不同的方法其目的性和适用范围有所不同。目前适用于校园火灾危险因素识别的方法主要有:
(1)依据相关火灾安全法律法规判定法
已经颁布的《公安机关维护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八条措施》、《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以及《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等法律规范以及相关标准,对学校以及学校周边的安全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标准。以此为对照,可用于对校园火灾危险因素进行识别。
(2)安全检查表调查法
安全检查表调查法作为最基本、应用最广泛的危险因素识别方法,具有操作较为简便、效率高的特点。通过选择并查阅编制好的各类火灾安全检查表,辨识出校园中各类建筑物、设备设施和教职员工与学生行为中可能存在引发火灾的危险。安全检查表法往往使风险的识别过程高效快速。
(3)轨迹交叉论
轨迹交叉论(trace intersecting theory)是一种研究事故致因的理论,可以概括为设备故障(或缺陷)与人失误,两事件链的轨迹交叉就会构成事故。即在事故发展进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发生于同一时间、同一空间或者说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相通,则将在此时间、此空间发生事故。该理论强调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在事故致因中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利用轨迹交叉理论,可以对校园火灾灾害的诱因进行较为全面的辨识工作。其分析模型如下:
图2:轨迹交叉论分析模型
(4)专家辨识法
由具有丰富校园火灾风险管理经验的专家和火灾安全保障专业人员,凭借其经验对校园内的火灾风险因素进行辨识和分析。
(5)实践检验法
由具有丰富校园火灾处理经验的人员对校园进行实地探察,对发现的火灾危险因素进行信息搜集和整理。
(6)借鉴类似火灾经验法
充分利用现有的研究成果,如地下商场、学校宿舍、高层建筑等环境的火灾危险因素辨识方法和结果,获取相关的危险因素信息,通过分析、归纳和整理,并类比于校园环境,辨识出校园可能存在的火灾危险。
其它还有工作任务分析(JHA)、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假设分析、图解法等通常使用的危险识别方法。
三、校园火灾主要危险因素
某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20世纪90年代初,校园占地90余亩,学生宿舍、教室、食堂等主要建筑物为砖混结构,20多年来未进行大的修缮。目前在校学生约1200人。学校设有保卫处,无专职消防管理员。根据上级工作部署,现对校园进行消防工作专项检查。采用安全检查表法和专家识别法进行校园火灾危险因素辨识,结果见表2。
表2:某校园火灾危险因素辨识结果
四、结语
开展校园火灾危险因素识别,是建立和完善校园火灾防控体系的基础。通过上述实例的操作可以看出,开展校园火灾危险因素识别可以达到以下主要目的:
(1)识别结果能够准确全面反映校园火灾防控工作实际状况,为相关工作考核建立客观依据,也为进一步开展校园火灾安全评价工作建立基础信息。
(2)通过识别能够准确定位校园存在的火灾重点危险因素,客观上起到校园火灾风险预警作用。
(3)通过对识别结果的研究分析,能够探寻出校园火灾风险存在的主要原因和内在规律,从而为后续整改工作明确方向和重点,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