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2017-06-23张凤丽
张凤丽
摘 要:德育工作是许多人共同关注的中学生重大教育问题。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学校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由于受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 ,现代中学生在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好地搞好德育教育。
关键词:初中学生;德育教育;问题;方法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18-023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8.149
初中学生是学生阶段最为复杂的一段时期,他与小学和高中完全不同,小学生的心智发展不成熟,对家长教师言听计从。而高中生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对于未来做好了规划,便于教师家长的教育管理。而初中学生虽然在思想上有一定的想法,但还不够完善,辨别是非的能力不足,自知力较差,对于不良人士的诱惑很难拒绝,容易走上歧途。要想规范学生的行为,树立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就要科学地教育学生,帮助学生健康的成长。
一、中学生现状
现在的社会工作压力很大,生活节奏快,很多父母因为工作的困难等方面,没有时间去教育孩子,很多孩子是被老人抚养、教育的,很多孩子是要什么长辈就给什么,可这种过度的宠爱会给孩子产生一种不好的心态。这种心态说好听点是自尊心太强,说难听点是心比天高。这样心态的中学生,他们希望父母教师可以尊重他们的思想、隐私,可以给他们自由的空间,可是一旦他们犯了错误时,却又不希望父母教师对她们的批评、责骂,他们认为自己是对的,从而产生一种反叛情绪。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学生向父母要求名牌手机、衣服,更多的零花钱等等,父母如果给了学生就会到处攀比,不给却又会产生一种怨恨心理和不如其他人的自卑心理,归根到底就是虚荣心作怪
另一方面,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中学生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的增多,中学生受到越来越多的网络刺激,对中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学生强调追求个性,他们追自己的偶像并且模仿等等,甚至有的中学生养成了一些抽烟、喝酒、打架等恶劣习惯。
二、中学生道德教育的问题分析
(一)对道德缺乏正确的认识
中学生的道德往往是来自教师和父母长辈之间的教育,这种教育多是一种理论性的,缺乏生动现实性,中学生对道德的认识缺乏直观的感受。家长和教师只告诉学生这件事是对的还是错的,往往不告诉学生对和错的理由,这就导致学生对道德的认识很模糊,学生可能无意间违反道德后感受到喜悦,那么他可能就会违背道德的底线,而教师和父母发现后如果不是正确的引导,而是一顿毒打责骂,那么效果会适得其反,学生会变本加厉。因此必须让中学生对道德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样才能规范自己的行为。
(二)道德教育过于空泛,缺乏情感
德育教育是为了让学生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认识,养成正确的道德信念,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而德育教育不是随口说说就可以实现的,德育教育要贴近生活,让学生透过生活中的事情自我领悟。而当前的德育教育则是一种纯粹的理论灌输,没有发挥学生自身的主导作用,忽视了道德教育的生活实际性,这种的德育教育理念是没有灵魂的,缺乏情感的支撑,而情感是道德中感性化的支撑所在,它能帮助中学生养成正确的道德意识,发自内心的规范自己的行为,而缺失道德情感的道德教育,则会把中学生培养成一个只知道道德理念,但却不懂的实际意义,最终成为一个表里不一的伪君子,这样的人很容易伤害到别人,同时对社会有极大的威胁。
(三)道德教育不平等,学生缺乏独立性
道德教育是一种带有主观目的意识的客观教育活动,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应该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只有相互平等,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才能有效。而我国当前的道德教育则是教师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教师高于学生,是一种强制性的灌输教育,教师告诉学生这就是对的,不管学生的思想,这样的教育不顾学生的心理情绪,学生当然不满,内心就会出生逆反心理,情绪也过与激化,最终造成你讲我听、我行我素的局面。
三、中学生德育教育的应对策略
(一)不断提高教育者自身素质,以身作则
要想提高德育教育质量,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教师自身要具备优秀的道德素质。教师是学生行为规范的榜样,因此再进行德育教育时,在管理教育学生的同时,也要注重约束自己的行为规范。学校可以通过学习德育教育理论、邀请德育教育专家讲座等多种活动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道德素养,遵守校规校纪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各项要求。学校还可以颁布一些约束教师穿着打扮、言行举止的规定,认真实行,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
(二)德育教育要注重情感
德育教育要注重情感沟通,教师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要讲究师生平等,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对道德的不同理解,正确引导的思想,用耐心和关心教育管理学生,让学生成为一个表里如一,拥有正确到的观念的良好学生。
(三)注重中学生人格教育
中学生的思想还没定性,是形成良好人格的关键时期。教学是为了学生能够成才,而成才的标准在与培养学生成为一个能够辨别是非、拥有良好道德行为的人才。教师教育应该结合学生的家庭情况和自身情况,以身作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学生良好的人格素质,打下成才的基础。
(四)紧抓心理健康教育
中学生的意志力薄弱,情绪不稳定,很容易受到外界的不良诱惑。这就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抗压能力,教导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树立学生健康的心理,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在遇到困难时能够自我克服,能够自我调节情绪,养成意志坚强、品德优秀的性格。
四、結语
学校教育不应该只着眼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更应该着眼在学生的德育教育方面,一个学习好的学生但没有好的德育,那么他对社会、国家的危害会比没知识的犯罪分子更大。因此学校教育,应当保证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德育教育同时开展,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这要求学校大力开展推进学校教育工作开展的活动和方针,同时教师也要改革创新德育教育手法,科学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德育良好,对国家社会未来发展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徐昱.浅析中学德育教育问题[J].卷宗,2015(3):198.
[2] 倪铮.有关中学生德育问题方面的探讨[J].金田,2013(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