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沉浸式教学在旅游专业双语教育中的应用
2017-06-23唐淑慧
唐淑慧
摘 要:沉浸式教学法应用于旅游专业双语教学中,不仅强调双语语言的充分浸泡,也重视旅游专业完全沉浸体验的营造。本文通过分析沉浸式旅游专业双语教学模式的相关概念、理念依据、主要内容和教学方式,探讨实现由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堂教学和书本知识掌握为中心到以素質养成和解决问题为中心转变的可能性。
关键词:沉浸教学模式;旅游专业双语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18-001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8.004
双语教学是指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作为教学媒介语言, 来进行语言学习以外的各门学科专业知识内容的教授。它包含两层含义, 其一是通过双语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外语综合能力;其二是用双语传授给学生某一学科专业的核心理论和知识。
沉浸双语教学模式最早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加拿大政府在法语语言教育中推行的沉浸式教育实验。它一方面是指在施教过程中巧妙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进入一种沉浸体验的学习状态;另一方面,则强调在语言教学中,学生被浸泡在第二语言环境。沉浸式旅游专业双语教学在教学理念上与人才能力的要求培养契合度较高,因此具有极高的可行性。
一、沉浸式旅游双语教学理论依据
(一)沉浸理论
沉浸理论于 1975 年由创造力研究者、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米哈里首次提出,是人们投入到一种活动中去而完全不受其他干扰的影响,这种体验是让人高兴,使人可以不计较任何代价与付出,人们完全出于对事情本身的兴趣而做它。1993年,米哈里扩展提出沉浸体验的八个维度,包括目标和即时反馈,平衡挑战与个人实际,融合行动与意识,集中精力,可控感,自觉意识消失,时间失真,自发和自我激励等,这可以作为沉浸教学的目标及评价工具。
(二)双语教学模式
1985年,科林 贝克将威尔士的实践经验加以总结,提取形成了双语教学模型,共包括四个变量,包括输入、输出、情景和过程,涉及社会、情感、个性、认知、生物、性向、教学等诸多因素。
(三)交际能力理论
海墨(Hymes,1971)[3]提出的交际能力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也就是能够运用恰当的语言,在适当的场合、适当的时间,用适当的方式,进行真实的交际的能力。
(四)认知建构主义理论
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意义建构的过程,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强调学习的非结构性和具体情境性以及学习中的社会性相互作用;重视通过协作化学习和交互式教学在学习中的作用。
二、沉浸式教学法在旅游专业双语教学中的应用
沉浸式旅游专业双语教学实践中,可以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队伍、新教育技术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与情商水平等方面提升课堂效果。
(一)培养综合能力的教学目标
沉浸式旅游专业双语教学在制定课程大纲时需综合考虑语言目标、学科知识目标和综合素养目标三者间的协调。语言上学生从词汇、术语以及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逐步过渡到能够听懂英语授课,读懂相关英语原文资料,最终能够用英语较为流利地进行口头的和书面的交流的目标。学科知识目标需完成该学科核心理论知识的讲授、学习和研究。综合素养目标则要求学生以英语使用者的思维方式进行学科思考,并培养交际能力、跨文化能力等。
(二)教学内容安排与沉浸式环境设计
为保证沉浸式课堂四要素的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需要在教学内容安排时注意理论内容与活动组织相结合。理论内容方面,可以安排国际导游、酒店服务、目的地旅游资源、跨文化管理等内容为主线,适当增加了文化类知识。活动组织可以包括课堂互动活动、案例分析、小组任务作业等参与式教学外,还可安排部分实践课,以此来构建有效的课堂和学习的逼真环境,并针对课程特点设置对应的沉浸环境设计。
(三)双师合作队伍建设与师生关系塑造
沉浸式旅游双语教学对教师综合素质要求较高,除语言水平、专业技能外,还需要成熟的课堂管理及氛围营造技巧。专业技能方面,可考虑引入双师制,吸收来自旅游管理实践领域的行业专家承担部分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教学;并努力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四)新教育技术应用搭建共享知识平台
新教育技术的应用是适应当前学生学习方式和行为的必然,不仅可以提高课堂互动性,还可以丰富教学资料。如旅游地理、导游实务等VR技术营造时空感知环境;运用云端技术构建教学资源云平台;通过新社交网络(SNS)等辅助小组式学习和任务教学法的团队作业;通过网络公开课等平台,丰富教学资源。
(五) 跨文化交际能力与情商水平培养
跨文化交际能力强调全球意识系统、文化调适能力系统、知识能力系统和交际实践能力系统,情商水平由自我觉察能力、自我情绪调控能力、自我激励能力、控制冲动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4]组成。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着力建构一个多向交流的、建构性的、互动的教学关系,注重合作、平等,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通过语言和知识逻辑对比,形成跨文化意识和思维;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培养学生移情能力。
参考文献:
[1] LI Jianghua. Studies on Immersion Teaching Strategies in the Open Language Classes[D]. Suzhou University, 2009.
[2] Csikszentmihalyi, Isabella Selega, ed.Optimal experience: Psychological studies of flow in consciousnes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