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途径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017-06-23刘海媛
刘海媛
【摘要】本文阐述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教师在教学中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几个途径:教学要有合理的目标,教学目标的设定应当遵循明确性、分层性原则,努力实现三维目标;可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开展数学竞赛以及适时、合理的正面课堂评价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将教学与飞速发展的科技相结合,做到与时俱进;课后积极对教学过程的亮点与不足进行反思、调整。
【关键词】初中数学 活动经验
积累 途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A-0115-02
初中是学生思维和心理发展的过渡阶段,学生此时正处于将形象思维逐步转变为逻辑思维的时期。由于数学本身是一门抽象、严谨的学科,而学生的思维发展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很多学生来说,数学成了一门较难攻克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以此达到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总结了以下几个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途径。
一、以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作为初中数学教学的开端
任何行动都需要一个明确的目标作为指导,没有目标的教学活动是盲目的,要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首先要以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作为基础,并以此指导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在制定初中数学教学目标时,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目标要明确
教师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前,要明确本节课要达到何种教学效果,需要学生掌握哪些重难点知识。教师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活动才能条理清晰地开展。若教学目标含混不清,不仅教师授课时毫无章法,学生学起来也会更加迷茫,搞不清学习的方向,不知道哪些知识是重中之重。例如,在讲解因式分解时,笔者将教会学生待定系数法作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并结合典型例题来指导学生灵活使用待定系数法,增强学生的知识转换能力和理性分析能力,给学生积累因式分解的经验,如给学生展示例题:分解因式x3-4x2+2x+1。
(二)目标要有层次
任何教学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学生这一教学主体,因而不管是教学目标的制定还是教学活动的开展,都要考虑学生的耐受性。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承受能力,因材制定教学目标,这样才不致使高水平学生觉得太容易,低水平学生觉得太难,中等水平学生的能力得不到提升。
(三)三维目标的执行
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的提升、过程与方法的总结、情感与价值观的体现。教学不单是为了教会学生知识,还要提升学生的综合实力,将三维目标与学习内容相结合。教学目标并非一成不变,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适时调整教学目标,以便教学活动能顺利开展,数学教学效率有效提升。
二、激发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果学生以兴趣为出发点学习一门课程,那么学生会主动去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希望自己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的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安排的教学活动,学习没有积极性,甚至产生抵触、厌烦的情绪。既然兴趣对积累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效率如此重要,那么教师应努力寻求提升学生数学兴趣的方法。
(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数学本身既抽象又枯燥,如果教师能创设新颖的教学情境,将数学与学生熟知的日常生活、常见事物等联系起来,将教学情境当成连接数学知识的桥梁,就能通过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使学生处于自主探索的状态,在探索中逐渐发现数学的奥妙,从而养成学习数学的兴趣,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例如在讲解数轴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清晰的数轴,用各种美丽的图案,如可爱的小白兔、活泼的小猴、结满桃子的桃树、漂亮的花朵等来表示数轴上的元素,从视觉领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组织数学竞赛活动
初中生热情活泼,喜欢向他人展示自己并具有较强的胜负欲,教师可以将学生这种争强好胜的心理与数学学习有机结合,在课堂上举行数学竞赛:教师将教授的知识进行举一反三,作为数学竞赛题目,对答对题目较多的学生进行适当的奖励。在良好的竞争氛围中,学生学到更多数学知识,获得奖励的学生会更加努力学习,争取一直保持胜利,而没有取得理想成绩的学生也会奋发图强,争取下次竞赛有所突破。
(三)适时激励,提升数学学习兴趣
教师合时宜的激励性语言能使学生充满信心,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应适当创造机会,使学生“学有所成”,并在此时对学生的成就予以肯定,发现学生的优点并进行表扬。精神上的鼓励能使学生产生愉悦感,为了获得更大的满足感,学生将会更加努力学习数学。在此必须注意,教师激励性的语言应恰当得体,过度激励则会让学生产生骄傲自满心理,不利于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
三、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把多媒体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不但可以拓宽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还能使原本抽象化的数学变得形象具体,方便学生理解学习,帮助学生快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在新课程标准盛行的今天,教师的任务已由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转变为创造条件让学生自主探索、自主求知。教师的主要精力不再是检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是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教师不再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主体,而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处于辅助地位。多媒体是一种集图、文、声音于一体的教学工具,能够将复杂的数学知识以直觀的形式呈现出来。如教师在教授《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时,利用多媒体的动画功能,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在平面上生动地展示出来,学生可直观地探索出不同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这就使得教学难点迎刃而解。再加上教师的侧面引导,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而且能大大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促使学生逻辑思维的养成。使用多媒体的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全面提升,积累了大量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师在使用多媒体的过程中需注意,不能盲目放大多媒体的作用,要明白多媒体是教学的辅助,要将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四、课后总结与反思
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同样,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也离不开教师从教学实践中进行课后反思。反思不仅是一种可贵的品质,也是提升教学效率的一种手段。教师通过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查缺补漏,使自身教学水平得以提升,也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反思,既要反思课堂教学的闪光点,又要反思课堂教学的弊端。教师对课堂教学中的闪光点,要总结其成功的地方,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继续发扬优势;对课堂教学的缺陷之处,要总结出不足的原因,并找出相关解决措施,避免以后再犯相同的错误。
综上所述,教师引导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途径有很多。虽然学习是知识慢慢积累的过程,但在讲究效率的现代社会,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能增加学生数学知识量,是每个教师都应思考的问题。教师在提升自身专业能力的同时,应关注如何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创新教学手段,以提升学生数学综合能力为目标。
(责编 刘小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