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庄礼兴教授治疗中风失语的临床经验*

2017-06-21王澍欣庄礼兴

针灸临床杂志 2017年5期
关键词:三针中风针灸

王澍欣,贺 君,庄礼兴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 广州 510405)

庄礼兴教授治疗中风失语的临床经验*

王澍欣,贺 君,庄礼兴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 广州 510405)

介绍庄礼兴教授治疗中风失语的特色疗法。庄教授认为本病病标在舌,病本在脑,与心、肝、肾密切相关,与心经、脾经、肾经相联系;因风、火、痰、瘀等病邪上蒙清窍,窍闭而神气妄行,致舌强或舌软不能语,故以“醒神开窍、通络利舌”为总治则。治疗时强调针药结合,局部取穴与循经辨证取穴结合,多种针法综合使用。

中风;失语;庄礼兴;名医经验

庄礼兴教授出身中医世家,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中心主任,全国中医学术流派“靳三针疗法流派传承工作室”负责人,广东省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从医30余载,临床经验丰富,擅长运用针灸治疗疑难杂症。笔者作为庄教授的学术继承人,有幸跟师学习,颇有感悟,现将其治疗中风后失语的经验介绍如下。

中风失语是中风常见的伴随症状之一[1],主要是由于脑血管意外所致的获得性语言障碍,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口语表达障碍,理解障碍,找词困难,语量少,讲话费力,致使患者的语言功能下降甚至缺失,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中风失语属祖国医学“舌强”“舌喑”“喑痱”“语言謇涩”等范畴。庄教授认为本病病标在舌,病本在脑,与心、肝、肾密切相关,与心经、脾经、肾经相联系。脑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宰精神活动和感觉语言运动等,由于风、火、痰、瘀等病邪上蒙清窍,导致脑络阻滞,神失其用,致舌强或舌软不能语,故以“醒神开窍、通络利舌”为总治则。治疗时强调针药结合,局部取穴与辨证辨病取穴结合,多种针法综合使用,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治疗特色具体分述如下。

1 “靳三针”疗法

“靳三针”疗法是靳瑞教授集历代针灸名家临床经验的精华,总结现代国内外针灸临床经验之研究成果,通过无数临床实践和反复的临床总结,创造出来的一套具有中医针灸特色的岭南针灸新学派。庄礼兴教授作为“靳三针”疗法的第二代传承人,在中风失语的治疗中,灵活运用。主穴:舌三针、四神针、智三针及颞三针。舌三针即上廉泉、左上廉泉、右上廉泉,以拇指第1、2指骨间横纹平贴于下颌前缘,拇指尖处为第1穴,其左右各旁开1寸为第2、3穴,针尖向舌根方向斜刺,直达舌下,刺入约1.2寸,得气后快速小幅度捻转2 min[2]。舌三针位于咽喉附近,此处主要有舌咽神经、迷走神经、舌下神经及其分支以及下颌舌骨肌神经等,对声带以及咽部肌肉的正常功能起支配作用。针刺舌三针即通过刺激舌体根部的末梢神经,从而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舌体的气血濡养,加强舌的功能活动,促进语言功能恢复[3]。四神针位于巅顶,在百会穴前后左右各1.5寸,针尖向外进针,透皮后向外沿皮平刺1寸。智三针:神庭及双侧本神,针尖向上进针,透皮后向上沿皮平刺1寸。颞三针:耳尖直上,发际上2寸为第1针,在第1针水平向前后各旁开1寸为第2、3针,针尖向下进针,透皮后向下沿皮平刺1.2寸[2]。以上各穴均快速小幅度捻转2 min,并分别在进针后第10、20和30 min时行针1次,平补平泻,共留针30 min。针刺四神针,可调整脑腑经气,益智健脑,与四神聪比较,其在脑部的投影范围更大,作用更强;智三针位于大脑额叶表面的头皮层,而大脑额叶又是情感智力之所在,故智三针是提高智力、加强运用的要穴[4];颞三针位于大脑颞叶皮质投射区域,又靠近中央前回、后回,故针刺颞三针对改善头面五官的精细动作障碍有良好的作用[5]。此4组穴位共用,起到益智启窍、健脑利语的作用。

2 金津、玉液点刺放血

放血疗法作为一种传统的针灸疗法,有着悠久的历史。《素问·血气形志》篇记载:“凡治病必先去其血”,《灵枢·九针十二原》曰:“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泄之,宛陈则除之,邪盛则虚之”,《灵枢·小针解》指出:“宛陈则除之者,去血脉也”,《针灸大成》也指出:“舌强难言:金津、玉液,在舌下两旁紫脉上是穴,卷舌取之,治重舌肿痛、三棱针出血”。庄教授不仅在中风失语患者的治疗中运用了此法,还改良了此法。穴位点刺放血,原多用三棱针,但由于三棱针每次使用均需高温高压消毒,针体较粗,点刺后出血量较多,疼痛剧烈,部分患者不能耐受,从而畏惧此法。庄教授则采用规格为0.5×38RWLB的一次性注射针头点刺放血。该规格的针头,针体比三棱针细,比普通针灸针粗,点刺放血时不会由针体太细太软,用力后致针体出现弯曲,更不会导致患者过于疼痛和出血量太多。该规格针头长度为38 mm,不会因针头太短,手持操作不便。金津、玉液两穴位于口腔内,点刺放血时无需特殊消毒。操作前先明确患者无凝血功能异常,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告知可能会出现的感觉和症状,然后嘱患者张口翘舌,右手持针头,对准穴位,快速刺入0.3~0.5 cm,点刺出血少许后,用干棉签擦拭出血,嘱患者放下舌头,放松即可,无需专门按压止血。此法可隔日1次,2周为一疗程。

3 循经远道取穴

“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庄教授认为,本病除了舌咽部的局部取穴和根据病因所选的头部取穴外,循经远道取穴也相当重要。从经络循行路线来看,此类病症与心、肾、脾三经有密切关系。手少阴心经“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足少阴肾经“其直者,循喉咙,挟舌本”;足太阴脾经“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因此,中风失语也常取此三经的特定穴位来治疗。例如心经络穴的通里穴、肾经的井穴涌泉穴、脾经的交会穴三阴交穴。通里和涌泉穴可直刺0.3~0.5寸,三阴交穴则直刺1.0~1.2寸,辨证行补泻即可。

4 三风穴

翳风、风池、风府三穴又合称“三风穴”[6],是治疗中风失语的经验穴。庄教授认为,此三穴正好位于脑部,且三穴穴名均冠以“风”字,其功能与治风密切相关。《针灸资生经》曰:“暴痞不能言,翳风、通里。”《类经图翼》载:“风池治中风不语,汤水不能入口。”《针灸甲乙经》云:“暴痦不能言,取于风府。”此三穴在运用时,必须注意针刺的深度及角度。翳风穴直刺0.5~1寸;风池穴宜向患者鼻尖方向斜刺0.8~1.2寸,或平刺透风府穴;风府穴嘱患者头位摆正,微前倾,项部放松,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0.5~1寸[7]。但也必须结合患者的颈围粗细及胖瘦综合考虑,不能一概而论,以免发生针刺意外。翳风和风池与其他穴位同时运用,辨证补泻,留针30 min。风府穴针刺得气后不留针。

5 辅以耳针

耳与经络关系非常密切,早在《灵枢·口问》中就有相应的记载:“耳者,宗脉之所聚也”。《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中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因此,庄教授认为,耳针是体针的重要补充部分,临床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可与体针起到很好的协同作用。本病病标在舌,病本于脑,与心、肝、肾密切相关,故耳穴取穴亦紧密围绕,主穴为舌、心、肝、肾、皮质下(大脑皮层在耳廓的相应投射区)。先用安尔碘常规消毒耳廓,选用Φ0.3 mm×25 mm一次性毫针,医者一手固定耳廓,另一手拇指和食指持针刺入耳穴中的敏感点,垂直耳廓表面进针,深度0.1 cm~0.3 cm为宜,以不穿透对侧皮肤为度,刺入后用刺手拇指由下而上刮针柄,以耳穴局部有麻胀感为度,留针30 min;每周5次,左右耳交替治疗[8],2周为1个疗程。

6 巧用中药

庄教授在治疗此类病证时,除了常规的辨证处方外,多加用石菖蒲和薄荷两味中药。石菖蒲辛、苦、温,归心、胃经,气味芳香,开窍宁神、化湿和胃,有很好的通窍作用。薄荷因其味辛,性凉,归肺、肝经,多作为解表药使用。但它因其清香升散,除了疏风散热、清头目、透疹之外,还有利咽喉、解郁的功效。此类患者中风后言语不利或言语不能,对其日常生活造成了明显的影响,故多伴肝气郁结、心情不畅。加用芳香辛散之品,可开窍、舒肝、利咽,又可制约补益药的碍胃,一举两得。

7 验案举例

王某某,男,59岁,因“右侧肢体乏力伴不能言语1天”于2016年1月13日入院。症见:晨起发现右侧肢体乏力,不能言语,右侧口角向左侧歪斜,二便调,舌暗,苔白腻,脉弦滑。查体:NIHSS评分8分,神清,运动性失语,右侧中枢性舌面瘫,右上肢肌力3级,右下肢肌力4级,右巴氏征阳性。颅脑MRI提示左侧额叶急性脑梗塞。西医诊断为:急性脑梗死。中医诊断为:中风-中经络,证属风痰阻络证。治以熄风化痰、醒神开窍、通络利舌。西医予调脂稳定斑块、抗血小板聚集。针刺舌三针、四神针、智三针及颞三针、通里、涌泉、三阴交、翳风、风池。手足偏瘫加用“靳三针”的手三针(曲池、外关、合谷)、足三针(足三里、三阴交、太冲),风痰阻络加丰隆、中脘。以上各穴每日1次,每次留针30 min,风府穴针刺得气后不留针,每周6次;金津、玉液点刺放血,隔日1次;耳针穴选舌、心、肝、肾、皮质下,留针30 min,每周5次,左右耳交替治疗。中药处方:法半夏10 g,陈皮6 g,茯苓20 g,甘草6 g,枳实、竹茹、石菖蒲各10 g,薄荷6 g,水煎至150 ml,饭后温服,每日1剂。两周后患者言语不能、右侧肢体乏力症状均明显好转。继续治疗两周,患者失语基本恢复正常,右侧肢体肌力4级+,NIHSS评分2分。

按语: 本例患者言语不能伴肢体活动不利,系风痰痹阻脑窍所致。言语不能的病标在舌,病本在脑,故当标本同治。庄教授选用舌咽附近的局部取穴,脑部取穴,循经取穴,辨证配穴,经验选穴,辅以耳针,针药并用,在辨证选用温胆汤的基础上,加用石菖蒲及薄荷以开窍解郁、利咽,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本病为临床难治之症,庄教授认为治疗时不应拘泥于某种单一的疗法,而应多种疗法配合使用,以期提高疗效,尽早解除患者疾苦。

[1] Salter K,Jutai J,Folry N,et al.Identification of aphasia poststroke:A review of screening assessment tools[J].Brain Injury,2006,20(6):559-568

[2] 庄礼兴.靳瑞学术思想及靳三针疗法经验集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187-190

[3] 王洪涛,陈凡.靳三针结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脑中风失语症的疗效[J].实用医学杂志,2015,31(3):482-484

[4] 罗培,方剑乔,马睿杰,等.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7(3):326-328

[5] 张娜,唐巧萍,熊友红.靳三针结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功能的影响[J].中国针灸,2014,34(7):657-660

[6] 王兵,张宁.吴中朝“三风一针”平扫法治疗头颈部疾病经验[J].中医杂志,2016,57(19):1637-1640

[7] 王华,杜元灏.针灸学[M].9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91-111

[8] 王澍欣,张宾,廖穆熙.耳针配合体针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16,36(6):571-576

Clinical Experience of Professor ZHUANG Li-xing in Treatment of Aphasia after Stroke

WANG Shu-xin,HE Jun,ZHUANG Li-xing

(TheFirstAffiliatedHospitalofGuangzhou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Guangzhou510405,China)

To introduce professor ZHUANG Li-xing’s experience for treating aphasia after stroke. Professor ZHUANG Li-xing considers that this kind of disease has tongue-related symptoms, but the root cause of it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Heart, the Liver and the Kidney, the Heart meridian, the Spleen meridian and the Kidney meridian. Upper orifices are confused by the pathogens of wind, fire, phlegm and stasis. Obstruction of those orifices leads to frenetic movement of spirit-qi, which causes the tongue too stiff or too weak to speak. Therefore, “Opening orifices to awaken spirit-qiand dredging collaterals to benefit tongue” are the general principle. Various treatments were emphasized, such as the combination of acupuncture with Chinese medicine, the combination of local points and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points along the meridians.

Stroke;Aphasia;ZHUANG Li-xing;Famous doctor’s experience

医家针萃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靳三针疗法流派传承工作室”,编号:粤中医办内涵[2012]105号;广东省第二批名中医师承项目,编号:粤中医办内涵[2015]93号;广东省科学技术厅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14-807-16。

王澍欣(1976-),女,副主任中医师,研究方向:针灸治疗脑病、耳针的临床应用及研究。

R246.6

A

1005-0779(2017)05-0084-03

2016-10-27

猜你喜欢

三针中风针灸
智三针介导JNK信号通路对体外循环大鼠的脑保护作用与机制研究
面向未来的中国医学——针灸篇
颈三针合肩三穴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神奇T恤助力防止中风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针灸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黑河市爱辉区 注入“三针”强效提升党建活力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乙肝疫苗是否一定要打三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