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头穴丛刺长留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

2017-06-21梅晨健孙士红王诗陶张燕丽

针灸临床杂志 2017年5期
关键词:日常行为血管性针法

马 莉,梅晨健,孙士红,刘 勇,王诗陶,张燕丽△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头穴丛刺长留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

马 莉1,梅晨健1,孙士红1,刘 勇1,王诗陶2,张燕丽2△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目的:探讨头穴丛刺长留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的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头穴丛刺长留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吡拉西坦治疗。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日常行为能力量表(ADL)及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测定,同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T3、T4、FT3。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MMSE和ADL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且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总效率为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血清T3、T4、FT3水平均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头穴丛刺长留针法能够有效改善VD患者的认知功能与日常行为能力。

头穴丛刺;长留针;血管性痴呆;临床观察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一种以记忆力、智力、视空间技能、情感、人格和逻辑推理等方面能力的减退或消失为主要表现的疾病[1],该病的主要病因为各种脑血管疾病。近年来,由于人口老龄化及饮食结构等改变VD呈现逐年升高的发病趋势。在我国单纯性VD占所有痴呆的3%~5%,然而目前治疗VD的方法并不多,且效果有限。现代医学认为,脑卒中所致的脑缺血缺氧均可直接或间接导致痴呆的发生[2]。目前,中医治疗VD有着显著优势,笔者自2014年起采用头穴丛刺长留针法治疗VD患者30例,对照30例患者口服吡拉西坦治疗,治疗前后观察并评价两组VD患者日常行为能力及认知机能的改善状况,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有VD病例均来自于2014年8月—2016年8月就诊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针灸二科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67.45±5.35)岁;病程(1.56±0.71)年;痴呆程度:轻度16例,中度14例;文化程度:小学17例,中学11例,大学2例。对照组男性15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67.58±5.46)岁;病程(1.61±0.65)年;痴呆程度:轻度17例,中度13例;文化程度:小学15例,中学12例,大学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痴呆程度及文化程度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年龄在45岁~85岁;诊断标准符合美国DSM-IV-R的诊断[3];临床检查可见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和体征,CT或MRI显示有相应的责任病灶,可有或无卒中;Hachinskii缺血量表评分(HIS)≥7分;痴呆多发生于卒中后3个月内,认知障碍症状逐渐出现或波动或突然加重或呈阶梯样逐渐进展;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排除由其他原因导致的各种痴呆症状;经CT或MRI检查未能证实有脑血管疾病;有严重内脏疾病患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根据于致顺教授头部腧穴七区划分法,取患者头部额区、顶前区及顶区,选用0.35 mm×40 mm安迪牌无菌一次性针灸针,患者取舒适体位,诸穴常规消毒后,针体与皮肤呈15°,刺入帽状腱膜下,深约35 mm,捻针200次/min,持续捻转1 min,每个区刺5针,留针6 h,留针期间,开始每隔30 min捻转1次,重复2次,之后每隔2 h捻转1次,直至出针,每日1次,治疗6天休息1天,共治疗8周。

2.2 对照组

口服吡拉西坦片(国药准字H44020779,广东华南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规格:0.8 g/片),每次2片,每日3次,共服用8周。

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日常行为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4]及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us examination,MMSE)的测定[5],并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评分变化。

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后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T3、T4、FT3指标。

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疗效判定,根据治疗前后量表积分的变化计算出疗效指数,作为判定症状改善的标准。疗效指数≥20%为显效;疗效指数≥12%为有效;疗效指数≥12%为无效。疗效指数=(治疗后MMSE积分-治疗前MMSE积分) /治疗前积分×100%。

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5 结果

5.1 治疗前后两组VD患者ADL、MMSE评分比较

经统计学分析表明,两组患者ADL、MMSE评分,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提示治疗前后患者的日常行为能力及智能状态均有显著差异,经针刺治疗后患者的智能明显提高,日常行为能力得到改善,疗效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VD患者ADL、MMSE评分比较

5.2 治疗前后两组VD患者血清T3、T4、FT3指标比较

经统计学分析表明,两组患者血清T3、T4、FT3指标,治疗前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前后组内各指标比较差异明显,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显示针刺可以明显提高患者血清中T3、T4、FT3水平,改善患者的甲状腺功能,进而促进智能恢复。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VD患者血清T3、T4、FT3比较

5.3 两组VD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VD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及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和66.7%,说明两种方法均可以有效治疗血管性痴呆,但针刺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3。

表3 两组VD患者疗效比较

6 讨论

6.1 头针治疗VD的作用机制

血管性痴呆(VD)归属于中医学“痴呆”“呆病”范畴,本病病位在脑,多因患者年老体虚、气血不足,以致肾经亏虚,髓海不足,脑失所养,进而神机失用,发为痴呆。目前现代医学对于血管性痴呆的治疗仍以对症为主,VD尚无法得到根治,临床常用治疗药物主要为脑代谢赋活剂,如吡拉西坦[6]。而传统医学对于本病的治疗则有较大的优势。由于诸阳经皆上行头部,故头为诸阳之会,诸阳经气汇聚于头面,与脑产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对脑髓起到输注经气和濡养的作用。且脑为元神之府,针刺头穴可以调节大脑乃至机体的状态。研究表明[7]头针可作用于大脑皮层投射区,改善局部脑血流量,增强神经传导,兴奋中枢运动神经,激发神经细胞活性,使处于半休眠状态的受损脑细胞苏醒,从而使脑细胞的正常功能得以恢复。此外大量临床研究证实针刺疗法可以改善VD患者的记忆、认知等智能状态及各种社会活动能力。

6.2 头穴丛刺长留针法的理论依据

头穴丛刺长留针法源于我校针灸专家于致顺教授,于老认为头不仅为诸阳之会,十二经脉通过经别的联系皆可通达于头部,因此针刺头部腧穴既可以治疗脏腑及经脉疾病,又能调整人体的阴阳气血。基于这一理论并借鉴超声波的原理,于老提出“针场”假说,强调针刺头部腧穴并施以相应的手法刺激,能够产生“针场”,这个“场”通过刺激局部大脑皮层及有关部位,进而对相应部位的病理状态进行调整[8]。根据“针场”理论,于老提出了头穴分区学说,即将头部腧穴划分为7区:额区、顶前区、顶区、枕区、枕下区、项区及颞区,根据不同病症选取相应的治疗区进行治疗[9]。头穴丛刺长留针法可以长时间不断刺激头部腧穴,将针刺感应转变为生物电效应传到大脑皮层,使受抑制的脑神经细胞兴奋性增强。其中针刺额区、顶区及顶前区不仅加强了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导功能,而且促进了VD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及社会行为能力的恢复[10]。

6.3 头穴丛刺长留针法对甲状腺激素的调节

甲状腺激素能够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同时与大脑的认知功能紧密联系。研究显示健康老人的甲状腺功能状态与其认知水平有关,且血浆中游离甲状腺素与大脑认知功能呈正相关[11],因此推测甲状腺激素水平可能是导致VD形成的因素之一[12]。本次研究结果提示两种方法均能提高VD患者的T3、T4、FT3水平,同时患者的认知状态及日常生活能力均有好转,但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头穴丛刺长留针法在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有较好的促进作用。该方法简捷有效,易于操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同时该方法也为VD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路。

[1] 田金洲.血管性痴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44-446

[2] 王枫,刘敬霞,顾玉宝.血管性痴呆的中医研究进展和治疗现状[J].辽宁中医杂志,2016,43(9):1997-2000

[3]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4thed(DSM-IV)[M].Washington DC:American psychiatric sociation,1994:133

[4] 何燕玲,瞿光亚,张梅清,等.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J].老年学杂志,1990(10):266-269

[5] 田金州,韩明向,涂晋文,等.血管性痴呆诊断、辨证及疗效评定标准(研究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2,22(5):329-331

[6] 鹿启民,刘红芝,付燕燕,等.吡拉西坦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23(6):91

[7] 黄琳娜,安军明,苏同生.头针治疗血管性痴呆随机对照临床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2):79-82

[8] 冯德琳,张倩,孙远征.头穴丛刺为主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信息,2014,31(4):139-141

[9] 张立,邢艳丽,熊伟南.血管性痴呆治疗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5,21(8):1414-1416

[10] 于向华,陈丽娜.针刺项颈部腧穴和头穴丛刺长留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对照[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31(2):289-290

[11] 程艳华,张兰,申恂,等.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关系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23):2771-2775

[12] 高义,蒲传强,王玉敏,等.老年人血管性痴呆与甲状腺轴功能关系的研究[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1,20(1):29-31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Long-time Scalp Cluster Needling on Vascular Dementia

MA Li1,MEI Chen-jian1,SUN Shi-hong1,LIU Yong1,WANG Shi-tao2,ZHANG Yan-li2△

(1.TheFirstAffiliatedHospitalofHeilongjiangUniversityofTCM,Harbin150040,China;2.HeilongjiangUniversityofTCM,Harbin150040,China)

Objective:To discuss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long-time scalp cluster needling on vascular dementia(VD).Methods:60 patients with vascular dementi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given long-time scalp cluster needling.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Piracetam.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 and 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 were graded, as well as T3, T4, FT3in serum were test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both two groups. Results:Scores of MMSE and ADL in both groups were improved after treatment compared to those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Total clinical efficacy was 80%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66.7%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reatment group was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levels of T3,T4,FT3in serum were also significantly raised after treatment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P<0.05) in both two groups. Conclusion:Long-time scalp cluster needling on VD patient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ir cognitive function and daily behavior ability.

Scalp cluster needling;Long-time needling;Vascular dementia;Clinical review

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编号:12531654。

马莉(1972-),女,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针灸临床与科研工作。

△通讯作者:张燕丽(1978-),女,高级实验师,主要从事中药学研究。

刺灸聚英

R246.6

A

1005-0779(2017)05-0049-03

2016-11-12

猜你喜欢

日常行为血管性针法
血清尿酸水平在血管性痴呆中的风险预测
日常行为干预模式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揿针穴位埋针法在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便秘中的干预价值
观察调神针法对慢性失眠症患者过度觉醒状态的影响
数码刺绣针法构成规律研究
通督调神针法结合推拿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观察
血管性痴呆的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5氟尿嘧啶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校园文化对高职学生良好日常行为养成的影响与实施
农村幼儿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