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思维导图助力思想品德课堂
2017-06-20曹旭东
曹旭东
[摘 要]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好思维导图这一工具,可以优化学生的学习思维及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及质量,帮助学生深层次理解所学知识。教师可指导学生在预习、新课学习、复习和解题的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以提高思想品德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思维导图;运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6005201
所谓思维导图,又称“心智图”“思维地图”等,是一种典型的思维辅助工具,它利用指定的中央关键词,将各具体知识内容用关键词表示,将各知识内容之间的某种本质联系以辐射形式表示,而其次级关键词又可成为节点进行发散,以构建完整的可视化知识网络体系。而初中思想品德知识内容模块化,每一册内容都相当集中,对应不同的主题,思维导图很好地契合了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的需要,运用好思维导图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质量的提高及学生学习情感体验的改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实际出发,根据思维导图运用原则,结合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特点,从多方面讨论思维导图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一、运用在预习中
在预习中使用思维导图,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熟悉新课知识点,了解教学重点,明确学习目标,从更深、更广的角度理解内容,提高预习效率及质量,更能帮助学生将预习内容与以往所学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进行类比思考、学习,促进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每次在新课教学前,教师应要求学生对具体知识内容进行预习,运用思维导图,以具体知识要点名称为关键词,画出本章节、本课时的大体知识结构图,并附上必要的注解,如对重点关键词进行解释、对连接线或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进行解释等,让学生初步了解大体知识内容,形成思维导图雏形。
二、运用在新课学习中
在预习阶段,学生初步绘制了相关知识内容的思维导图,但这个图往往是不完善的,有很大的优化空间。在新课学习中运用思维导图,一方面,利用关键词加少量注释说明的方式代替大量的文字记录,通过关键词的理解记忆来归纳课堂学习重点,能够起到笔记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帮助学生更为深入地去探讨、思考知识内容,深化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及课堂教学质量。例如在教学《我们应尽的义务》一课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以“公民应尽义务”为中央关键词,在授课中有针对性地以“家庭或道德义务”“个人社会责任义务”“法定义务”等次级关键词进行发散,细化义务详情、为什么要尽个人义务等相关知识内容,让学生依据自身理解自行编制、完善思维导图。最后教师还可让学生调查尽义务对个人发展的作用,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探索精神。思维导图是学生依据自身对知识内容的理解而编制的一个辅助记忆、理解的工具,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都不相同,因此教师不能强制要求学生按照特定布局进行编制,要严厉禁止抄袭,真正发挥思维导图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
三、运用在复习中
将思维导图运用至学生复习中,能够颠覆传统思想品德的复习方式,帮助学生理清知识体系,提高复习质量。在预习或新课学习中运用思维导图是“做加法”,一般是增加关键词丰富其具体内容,而在复习中不仅要“做加法”还要“做减法”。复习时所绘制的思维导图在精而不在多,能够满足学生自我使用要求、复习要求即可。这时学生要“砍掉”思维导图上的部分枝叶,将一些简单或已经详细理解、记忆的非必要知识内容省略,通过记忆主要节点、深化理解的方式,减少记忆内容,提高复习效率。例如在复习八年级上册一书时,以“交往”为中央关键词,以不同交往对象为次级关键词,也可以章节主题为次级关键词,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在绘制过程中让学生先自主回忆知识要点,再查看书本或其他复习资料,根据自身理解,对思维导图进行补充与完善。思维导图的绘制、完善过程即是复习过程,学生在此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通过记忆关键词代替记忆完整知识内容,达到高效复习的目的。
四、运用在解题中
思维导图对解题同样有帮助,教师可将其作为一个解题技巧,教授给学生。例如在解答论述题时,许多学生不知如何下笔、如何组织学科化的语言,这时可画出题干,提取考点,以其为中央关键词,进行回忆或发散,形成含3~4个次级关键词的简单思维导图,结合答题方向,组织语言,丰富对关键词的解释与其中连接线的说明,深化表述,即可完成答题。运用思维导图解题有助于学生排除题目干扰,直观呈现考点与答题方向,准确快速地进行解题。
总之,思维导图的本质是充分发掘人脑机能潜力,结合人类大脑的自然思考方式,辅助使用者思考、学习。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思维导图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必将更加广泛,教师要坚持以“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发展”为最终教学目标,结合课标要求,创造性地使用好这一工具,推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发展。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