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管圈在降低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感染中的应用

2017-06-20邹霜

医学信息 2017年12期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品管圈

邹霜

摘要:目的 探究使用品管圈对于降低 ICU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感染的应用效果。方法 针对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间40例ICU患者进行感染预防的常规护理,并归为对照组,针对我院2015年2月~2016年3月间40例ICU患者进行感染预防的品管圈管理,并归为观察组;在两组护理结束后对其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发现,观察组患者均相对较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相关肺炎发生率发现,观察组患者12.50%(5例)明显较低(对照组为9例,比例为22.5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品管圈在降低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感染中的应用发现,其对于患者情况的改善,和相关不良事件的减少均具有积极意义,因此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品管圈;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应用

ICU(重症监护室)病房内的患者身体情况往往较差,同时患者可能伴随有器官功能不佳的现象,因此呼吸机是较为常用的辅助干预设备,对于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但是呼吸机的使用也会引起患者出现影响的不良事件,例如最常见的肺炎等,威胁患者安全,此时采用有效的方法帮助患者改善其临床情况就对于患者而言十分重要。本次我们分别在我院ICU实施不同的护理管理办法,目的在于改善患者临床情况,同时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本次研究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针对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间40例ICU患者进行感染预防的常规护理,针对我院2015年2月~2016年3月间40例ICU患者进行感染预防的品管圈管理;在开展本次研究前,我们均对相关的患者和家属进行了研究概况的说明,纳入本次研究者,均为知晓研究概况且同意参加研究者。对照组中女18例,男22例,年龄22.5~78.5岁,平均年龄(55.35±2.35)岁;观察组中女17例,男23例,年龄22.0~78.5岁,平均年龄(56.65±2.21)岁;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其中P>0.05,故可比。

1.2方法

1.2.1对照组 在实施护理的过程中采取常规方法,即对于患者使用的相关器具严格进行杀菌消毒等处理,同时医护人员在操作的过程中,需要注重自身的手卫生清洁工作,以期减少患者感染或相关肺炎的发生。

1.2.2观察组 患者进行品管圈管理。首先由科室的相关医护人员组成护理小组,组间投票选出组长或直接有护士长或医师联合担任,组织小组进行相关肺炎以及感染的分析,目的在于减少甚至杜绝其发生;针对小组成员可以个人进行观点的阐述,并进行详细分析,组间将相关问题均进行讨论后,制定相应的管理计划,并在全组间进行明确和学习[1]。其主要内容包括医护人员需要在接触患者或相关器具后严格进行自身手卫生的清洁,同时严格按照相关的操作标准进行无菌操作,将患者的床头抬高到一定程度,避免发生误吸,如果患者情况允许,则需要及时对患者进行脱机,对患者做好相关的护理监测,并严格执行杀菌等工作。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在组间进行平均值的计算后进行比较,后对于两组患者出现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进行观察和统计,并在组间进行比较[2]。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实验数据分析,用χ2检验计数资料,计量资料用(x±s)表示,同时采用t进行检验,经过检验若P<0.05,则说明两组间的数据具有明显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情况改善时间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发现,观察组患者均相对较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的相关肺炎发生率比较 针对性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肺炎发生率发现,观察组患者12.50%(5例)明显较低(对照组为9例,比例为22.50%),组间比较χ2为12.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临床针对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发现,其主要原因和呼吸机的使用存在密切关系,因为呼吸机是ICU对于患者使用的一个重要器械,且对患者呼吸质量的改善,甚至是生命的延长均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因此在ICU中使用相对普遍。但是其对于患者而言属于介入性操作,因此在相关病菌入侵的过程中,很容易引起发生相关的感染,继而使得患者出现相关性肺炎,肺炎的发生使得患者身体情况越发下降,对于患者的恢复产生一定影响,甚至可能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我们在对患者进行呼吸机使用的过程中,如何能够采用有效的方法进行护理干预,从而降低其不良事件的发生,对于患者而言就十分重要。常规的护理方法就是对患者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流程,同时做好相关的杀菌等护理,但是该方法虽然有效,却很难真正做到系统性的干预,使得患者的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很难真正得到降低。品管圈的实施的过程中,首先针对患者导致相关肺炎发生的因素进行逐一分析,通过综合小组间成员的意见,使其因素逐渐全面,继而针对性制定相应的干预办法,在组间进行明确和讨论后积极在临床进行实施,则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情况[3]。我们在分析的过程中发现,患者床头的水平位置如果较低,则可能会引起患者出现误吸现象,因此我们积极在护理的过程中,对患者实施床头位稍高的措施,使得该项因素得到杜绝。而由于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相关干预的过程中,可能会在较短时间内干预到不同的患者,但是各个患者本身情况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我们严格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做好自身的手卫生清洁工作,从而避免在该因素上出现疏漏。同时在实施护理的过程中,对于患者的整体消毒和杀菌工作均进行加强,使得患者临床情况得到较好的改善,从而有效减少感染和相关肺炎的发生[4-5]。

本次研究中,比较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氣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发现,观察组患者均相对较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相关肺炎发生率发现,观察组患者12.50%(5例)明显较低(对照组为9例,比例为22.5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说明品管圈在降低 ICU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感染中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品管圈在降低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感染中的应用发现,其对于患者情况的改善,和相关不良事件的减少均具有积极意义,因此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莫红平,李颖雅,肖秀红,等.医护院感品管圈在降低ICU患者VAP发生率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4):6-8.

[2]李显.品管圈管理对于降低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6(3):66-68.

[3]高兰芳,邸清洁,赵可新.品管圈活动在呼吸机相关肺炎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3):134-136.

[4]张芳,文艺,张理,等.品管圈在ICU改进吸痰碗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4,12(19):1803-1805.

[5]李喜元,尹吉东,王东信,等.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应用效果[J].临床荟萃,2014(7):812-814.

编辑/张建婷

猜你喜欢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品管圈
美罗培南不同输注方案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效果对比观察与分析
培育情感之花 铺就成功之路
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分析
骨三相显像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松动与感染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降钙素原在外科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高危因素及病原学状况分析
品管圈在质量文化构建中的应用
品管圈“转”起来
品管圈的魅力
医疗质量也要有“品管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