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梦回故国思断肠

2017-06-20徐小可

知识窗·教师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李煜赏析

徐小可

摘要:李煜是我国唐代著名词人,也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词作家之一。本文主要从词的角度,艺术地分析和鉴赏了李煜作品《浪淘沙令》。

关键词:李煜 《浪淘沙令》 赏析

词是我国重要的文学形式之一,与乐府歌辞相同,都是能够演唱的文学形式,其从诗歌分化而来,逐渐形成了一种脱离诗歌、具有独立魅力的文学形式。

词产生于唐朝,流行于宋朝,是一种言情文学和心绪文学,擅长表达作者深婉复杂或者幽约细腻的内心情感。在唐代成就最高的诗人中,不得不提李煜。

一、李煜个人简介以及作品格调

李煜是我国南唐最后一位皇帝,其在位十四年,后人称其为“唐后主李煜”。李煜作为一位皇帝,被史学家评为无能昏庸的亡国君主。虽然李煜作为皇帝十分失败,但是他多才多艺,能诗文、知音律、工书画,其成就最高的当属词。

李煜创作的词,从格调和内容上来分析,可以亡国被俘前后为分界线,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时期。在亡国之前,李煜是南唐的君主,不理朝政,每天沉溺于宫廷的缠绵恩爱、清歌艳舞之中,其作品也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在亡国之后,其作品多为描述对亡国的剧痛深哀以及对往昔的追忆。如《虞美人》《浪淘沙令》《相见欢》《望江南》等作品,李煜将内心亡国的痛楚都赋予作品中,成为其后期词的主要情感意蕴。

词的中心和灵魂是情感,也称为“词心”,词心是作者不得不发、蓄极积久的真实情感,是作者通过语言的形式,表达内心的情感体验。这种融入了“词心”的作品是作者情感的自然流露和表达,随着时光的推演,依然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

二、《浪淘沙令》作品赏析

《浪淘沙令》这首作品创作于李煜被俘后,此时,李煜的作品风格已经发生了巨大转变,由以往的清丽娴雅变为悲怆深沉,以压抑的情绪、精妙的比喻、深痛的情感以及准确的表达,描写了李煜的思乡之情以及亡国之痛。在《浪淘沙令》这首作品中,没有晦涩的文字以及深奥的典故,李煜只是将情感寄托于简单的文字中,像春天洋洋洒洒的春雨,慢慢地、轻柔地、飞扬地、自然地飘进了读者的心中。它将一副伤感而凄美的画面展示给读者,那么真实而具体的感受,那么伤感而心酸的画面,让读者为之动容、为之动心。

《浪淘沙令》的上阕描写了欢乐的梦境,但当李煜梦醒后,感受到深夜的寒冷,听着帘外的泠泠雨声,让李煜想到再美的春天也终将逝去,发出了一声无奈的哀叹。李煜在五更醒来,体现了梦境的短暂,“罗衾不耐五更寒”,也印证了李煜无法安然入睡的痛苦,这是对一名亡国之君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身上淡薄的衣服不能抵御深夜的寒气,这种寒冷不仅是自然环境带来的,还暗喻了作者难以忍受的寂寞和痛苦,所以“罗衾不耐五更寒”中的“寒”字具有双层含义,它与下阕的“梦里不知身是客”形成对比,相互照应。通过这两句词,更能体现出“寒”的深层含义,比字面蕴含了更加丰富的情感。在梦境中,李煜依然是南唐的君主,是欢乐的、洒脱的,梦里没有寒冷。但当梦醒后,凄凉的寒风将李煜从梦境拉到现实,不断地提醒他现在的身份,欢乐的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让作者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寒”。梦境与现实的残忍对比,温暖与寒冷的相互交替,怎能让李煜不感到寒冷呢?

在亡国被俘后,李煜经常在作品中写到梦境,梦见南国的清秋、南国的春花,体现了李煜对过去生活的留恋,以及对故国的回忆和深刻情感。在梦中,李煜忘记了俘虏的身份,获取了片刻的安宁和欢乐,但是梦境终究会醒,在醒来后,李煜更加苦痛和凄凉,亡国的苦恨更加深切。在《浪淘沙令》这首作品中,李煜将这种矛盾的悲剧心理描绘得更加细致和深入。

现实虽然残酷而真实,但是李煜必须面对。在《浪淘沙令》这首作品的下阕中,李煜凭栏远眺,却已经看不见故国的大好河山,更是添加了思乡的惆怅之情。“独自莫凭栏”中的“莫”字是对李煜内心的深层描写,“莫凭栏”是李煜对自己的忠告,想要暂时忘记失去国家和自由的痛苦,体现了作者愁苦以及孤独的感受。“无限江山”表达了李煜对故国的赞美和怀念,而现在是“见时难”,李煜哀叹自己的“无限江山”就这么轻易、草率、匆促地丢掉了。《浪淘沙令》这首作品的下阕向读者展示了作者无限的感慨和留恋,“别时容易”是李煜对亡国的痛苦和懊恼,就此与大好河山别离,永不相见,短短几句道出了作者悲痛却又无可奈何的哀痛。

收尾是《浪淘沙令》这首词的精妙之处和点睛之笔,其中“天上人间”与上阕的“春意阑珊”形成对应,同时也具有双层含义,既是意喻春天,又是在说人,在悲伤春天的同时,也在感念自己。“天上”意喻自己曾经奢侈的君主生活,而“人间”则是现在被囚的生活,春天匆匆逝去,落花随着流水远逝飘散,一眼望去,尽是凄凉,意喻作者当前亡国被俘的生活与以往的君主生活相比,真的是人间与天上。“梦里不知身是客”,李煜在梦境中回忆过去舒适而安逸的生活,在梦中是欢乐的,但是梦总是要醒的,所以作者慨叹春去人逝、落花流水。

悲哀与欢乐、现在与过去、现实与梦境,三者共同组成了“人间”“天上”,通过梦境的欢乐短暂,暗喻现实的痛苦而漫长,作者运用反衬手法,形象地体现了李煜的内心感受。往事成空、身处异国,犹如一场梦境,梦醒了,国破了,这种对故国的留恋让李煜痛彻心扉,却无能为力,只能将一腔思念之情寄托与梦中。

《浪淘沙令》这首作品深刻描绘了李煜的亡国之痛,让读者被词中血泪的文字所感染,似乎一副冷落、凄美以及清晰的画面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在春雨淅淅沥沥的深夜,一位惆怅哀伤的亡国之君,穿着单薄的衣服依偎着栏杆,发髻凌乱,目光哀伤,听着帘外潺潺的雨声,独自伤感,望穿春愁,在感慨春天逝去的同时,寄托了一腔故国梦魂的愁绪和情怀。天上与人间,人生境遇发生戏剧性的变迁,对故国的相思如同绵绵不断、淅淅沥沥的春雨,不停折磨着李煜的内心,梦回故国短暂,转眼天上又变人间,这种巨大的转变怎能不让李煜沉痛心碎?

三、结语

李煜的一生是悲剧而不幸的,但正是由于这种不幸的经历,让其创作出流传千古的名作。虽然国破,但艺术成就了他不朽的生命,为后代留下了经久不衰的血泪文字。

参考文献:

[1]李小雨.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朱彝尊《卖花声·雨花台》赏析[J].高中生之友,2014,(22).

[2]潘新娜,沈中.《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课例赏鉴[J].语文教学通讯,2015,(Z1).

(作者单位:江西省宜春广播电视大学)

猜你喜欢

李煜赏析
泣血之声谁人懂?
赵匡胤:卧榻之侧,容不得李煜长吁短叹
我们家的小“坑货”
书画作品赏析
误做皇帝的李煜
佛教文化对李煜诗词的影响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作品赏析
No.3 最佳小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