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中的校企合作

2017-06-20张劲松

江苏教育研究 2016年30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信息化

摘要:校企合作是当前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进一步吸引企业、社区等参与校园的信息化共建,可以保证信息化建设的成效。坚持双赢、可持续和开放的校企合作原则,明确校企合作的领域,明晰校企合作共建的利益共享,则可以进一步厘清职业院校与企业在合作共建中的责、权、利,提高校企信息化合作共建的效率与生命力,促进现代职业教育在更高水平上的早日实现。

关键词:职业院校;信息化;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10C-0065-03

信息化建设是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我们应该跳出教育看教育,站在一个更为宏观的层面来审视当前职业院校的信息化建设。必须承认,教育,包括职业教育,首先应该是对社会责任的担当,其实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社会的行为。《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就明确指出要“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密切结合”,除了职业院校,企业、社区等社会存在的主体在校园建设、教育发展过程中也应该承担起必要的社会责任与义务。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们应该通过当前职业院校的信息化建设,努力促成企业、社区等多方参与,并且使各方都能从中受益,进而最大限度地通过教育的发展来造福院校,造福企业,也造福社会。由此,校企合作在当前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中就有了更为广阔的天地。

一、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校企合作的基本原则

(一)双赢原则

企业之所以有参与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是因为这一行为可以为其带来一定的利益,而企业在合作共建中的最大利益应该就是人才的先占原则,谁为人才培养先付出,多付出,谁就应该占得更多的利益。对企业的发展来说,人才是根本。通过合作共建,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话语权明显增加,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以及如何用人,企业的意愿就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反映到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上来,拥有最适应企业生产所需的人才无疑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而院校在校企合作共建中,其在信息化建设投入上的短板就可以得到有效解决,而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又大大满足了企业生产的需要,提高了院校毕业学生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双赢,是企业参与共建的保证,也是院校适应市场的重要一环。

(二)可持续原则

信息化建设不是一种短期的即时性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投入、建设与发展的持续过程。保证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就要有长期化的资金投入保证,也就是院校与企业对共建要有一个较为长时期的规划,坚持逐步投入、分步实施,所以,除了企业的参与,行业组织的参与或许会生成更有力的可持续保障。其次,校企合作要有透明化的建设管理。透明是一种诚信,一种豁达,可以很好地促进相互信任,进而通畅工作渠道,有利于建设管理的顺利开展,甚至可以引入第三方管理,以求最大限度的公平、公正。再次,校企合作还要有合理化的利益分配。如果双方既得利益分配不均,势必导致消极投入与建设,这比没有形成合作共建局面的消极影响会更大。事实上,企业注重投入与产出之比,在信息化合作共建中也存在着许多可以量化的利益分配,只要合理就应该允许存在。

(三)开放原则

信息化建设需要职业院校以一种更加开放的姿态来面向企业、面向社会,封闭办学早已不合时宜,也不会得到应有的发展。信息化建设要具备兼容性,一方面软硬件设施要兼容,如接口标准的统一、应用技术标准的统一等;另一方面也要求校园建设不仅能够满足院校教育教学的要求,应该适当考虑企业、社区教育培训等的要求,构建职业教育与社会的信息化一体式教学。信息化建设要呈现多样性,就是合作共建的模式可以多样化存在,如与某一个企业打包式合作、与多个企业分项目合作等;也可以是合作共建内容的多样化,充分体现学校的地域特色、专业特色。信息化建设要坚持时代性,信息化本身就是迅速发展的代名词,保持与时代同步,让教育技术紧跟时代步伐,就需要教育的敏锐,也需要企业、社会以及国家在经济投入上的大力支持。

二、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校企合作的主要领域

(一)共同投入软硬件设施设备

职业院校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但缺少必要的资金,企业拥有充裕的资金却囿于人才的培养,于是院校信息化建设所需软硬件设施设备的投入就成为了校企合作的一个合理选择。这是一种最直接、最简单的校企合作方式,但也正因为其直接简单而成为最牢固、最可靠的方式,广为应用。

(二)共同合作开发信息化教育资源

开放性是现代职业教育的最大特点之一,教育资源的开发也早已不再局限在校园里,而是一种既面向职业院校,也面向社会、社区乃至行业、企业的全面立体式开发。院校资源毕竟有限,而院校学生面对的又是广阔的天地——职业生活、社会生活。回归生活本真的教育,需要面对生活,需要企业的合作,如企业生产线的布局、工艺流程等就会对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学提出最贴近实践的要求,企业也就有着最大的发言权。合作开发贴近企业生产管理实际的信息化教育资源,可以更好地拓展职业教育对接企业的点和面,提升职业教育的生命力。

(三)共同探索人才培养新路径

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最主要是为了学生全面发展,但归根到底是为了学生的职业生涯的发展,就是间接地为企业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殊途同归,不同的行业、专业,存在着理论上人才培养模式、路径的差异,与不同企业的合作,有针对性地培养出行业、企业所需要的人才,这是企业所乐见的,也是职业院校教育尊重企业、尊重社会的最有希望的一种生存方式。

(四)共同培訓师生、员工信息技术技能

现代企业管理理论认为,对于员工的教育、培训是企业除了生产经营服务以外应该承担的一种社会义务和责任。据此,学校与企业就有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教育人、培养人,这也成为校企合作的重要基础。一方面,职业院校学生可以走进企业,进行生产体验与顶岗实习,另一方面,企业员工也可以走进职业院校,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专门化的实习实训场所、设施设备,进行岗位再学习,甚至可以进行专业技能的系统学习,提升员工职业素养,进而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三、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校企合作的共享机制

企业的行为是一种投资的行为,校企合作靠纯粹的公益性投资是不可持续的,所以校企合作中的利益共享就成为企业合作共建的根本驱动力。校企合作共建共享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资源共享

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资源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资源是异质的,但可以互补。通过共建,职业院校的信息化教育资源得到了进一步的充实与优化,尤其是教育资源的职业性特点得以彰显;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资源也可以在院校信息化教育资源的整合中愈加理性,进而得以充分利用。共享,实际上是一种对各自生存状态的拓展,客观上提升了各自的生命力。所谓资源共享,就是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资源也有着企业的名分,企业也可以在生产经营管理、员工教育培训等方面使用这些资源,增加企业的效益。

(二)人才共享

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即刻成为企业的员工,这是现代职业教育所追求的一种境界,也是校企人才共享的一个主要方面。同时,人才共享还指学校精良的师资队伍、企业精良的生产管理队伍,二者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实现身份的“同一”——院校教师到企业进行岗位生产实践,企业员工到院校进行专业教学(实习指导),院校、企业相互认证,通过交流提高院校的教学水平与企业的生产能力。这种共享,还应该包括相关优秀团队的共享,而且这种团队所能发挥的效能会更大,如学校里的专业名师工作室、企业里的科研开发团队等就可以在更多领域里实现机制、人才及教科研等的共享。

(三)效益共享

职业院校与共建企业各自利益的有效保障是维系校企合作的纽带,只有双方利益得到充分确认,合作共建才有可能延续下去。职业院校的教育以培养合格人才为最大目标,而企业之所以参与校园共建,就是希望自己能够优先得到优秀的人才(员工),保证其生产经营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如果共建院校培养出的人才流向了社会上的其它企业,参与共建的企业就应该得到相应的经济或者其它补偿,在当前人才市场化的运作背景下这一点显得尤其重要。

(责任编辑:曹鸿骅)

作者简介:张劲松,江苏省通州中等专业学校(江苏南通,226300)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信息化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