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检验人员在血液检验中的生物安全问题
2017-06-20高永厚
高永厚
【摘要】对于检验科室的检验人员而言,血液检验是重要工作内容,但也为医务工作者带来一定的生物安全隐患。人体血液中包含乙肝病毒(HBV)、艾滋病毒(HIV)等病原体因素,如若血液检验工作中不能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则可能造成感染,对自身安全隐患带来严重威胁。因此,本文主要对检验人员面临的生物安全隐患类型和来源途径进行阐释,并提出检验人员在血液检验中的有效防护策略和面临安全威胁时的应急处理方法。
【关键词】血液检验;生物安全隐患;防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R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27.0.02
血液检验是检验科室工作人员最为平常的日常检验工作内容之一,但由于工作人员与不同患者的血液长期接触,因而存在生物安全隐患。所以,医务工作者在开展检验工作时,必须遵循生物安全原则,以消除安全隐患和提高防护策略,保证自身工作的安全性。通過医疗工作实践可知,相关部门人员有必要对检验人员在血液检验中面临的生物安全隐患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防护策略和应急事项,在保证检验人员安全的基础上开展血液检验工作。
1 检验人员在血液检验中面临的生物安全隐患
1.1 检验人员面临的主要生物安全隐患
对于人体血液而言,是多种病原微生物存在的载体。就乙肝病毒、艾滋病毒等传播途径而言,血液是重要的传播途径,具有极强的感染能力,且在发病后难以治愈。医院检验室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中,血液检验是主要内容,可在间接传播和直接传播的基础上,使医务工作者受感染,威胁其生命健康安全。根据国家相关部门调查研究显示,长期从事血液检验的工作人员是感染乙肝和艾滋病毒的高危群体。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检验人员感染乙肝病毒的几率为18%,感染艾滋病毒的几率为0.4%,主要由于乙肝病毒患者的基数更大。所以,有关部门应通过有效措施,增强检验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使其远离乙肝病毒、艾滋病毒的生物安全威胁,确保检验人员身体健康和工作安全性[1]。
1.2 生物安全威胁的来源途径
之所以说检验人员在血液检验中面临着诸多生物安全威胁,是因为其在血液检验工作开展中,如若忽视任何一项操作,都具有感染病毒的可能,这与传染性病毒的传播途径息息相关。首先,皮肤破损是重要传播途径。如果检验人员皮肤存在溃疡、擦伤等问题,并与携带病毒的病患血液标本发生接触,则可能造成感染。其次,黏膜接触。由于人体的黏膜组织十分薄弱,且与下血液循环之间的距离最为接近,加大感染病毒的几率。如,因不同原因导致病患血液飞溅,落入检验人员口腔黏膜、鼻腔黏膜、眼结膜等组织时,则可能引发感染问题。最后,穿刺是生物安全威胁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与病患发生血液接触的针头、刀片、利器等与检验人员发生接触后,可能使携带病毒的血清、全血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皮下组织等,引发不必要的感染问题[2]。
2 检验人员在血液检验中的有效防护策略
2.1 加大生物安全知识宣传力度
对于检验工作人员而言,血液检验是重要工作内容,要使其做好安全防护策略,必须增强其自身的安全意识,因而加大生物安全知识宣传力度势在必行。首先,医院组织检验科室工作人员积极学习《生物安全管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等系列内容,以不断提高检验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其次,利用张贴字画等方式,在检验室办公室内进行生物安全知识宣传,以达到时刻提醒工作人员的目的。再次,检验科室工作人员应在血液检验工作开展之前做好一切准备工作,且医院指派专人进行监督和管理,进而从源头上消除生物安全隐患。最后,检验人员应不断深入学习血液检验的相关知识与技能,提高自身的知识能力与技能水平,更好开展血液检验工作。
2.2 完善生物安全制度
在医院内部,针对检验科室的工作人员,应创建完善的生物安全制度,既能为检验人员提供工作标准依据,又能有效降低工作人员感染病毒的几率。首先,严格为检验人员制定健康档案,组织检验人员定期进行体检工作和注射疫苗,并为其配备统一的、安全的防护用品。其次,对于有条件的大型医院而言,可以引进先进的技术,应用真空采血系统,能够避免医护工作者和病患血液发生直接接触,大大降低检验人员感染病毒的可能性。最后,针对检验工作人员的装束做明确规定。如,进入检验室之前,检验人员必须穿工作服、带一次性乳胶手套、口罩、护眼罩等,可最大限度减少检验人员皮肤和患者血液的接触[3]。
2.3 做好检验室仪器设备等的消毒与处理工作
对检验室做好各项消毒和处理工作,能够降低检验人员感染病毒的几率。首先,对于检验科室内部的垃圾应遵循分类处理的原则,将生活垃圾、医疗垃圾分别放置。如,对于医疗类垃圾,应坚持分类收集、专人管理、特别包装和运送的理念而开展处理工作,严控各环节,减少其对医院环境的持久性影响。所以,检验室工作人员,应对各种仪器设备进行妥善处理。其次,做好消毒工作。一方面,对于检验科室环境而言的消毒工作而言,每日最少进行两次消毒;另一方面,对病人进行采血或开展检验工作时,都应对仪器设备等进行妥善的消毒工作,保证检验室及其检验设备始终处于干净、卫生、无毒的状态中[4]。
3 检验人员存在生物安全威胁的应急处理方法
从事血液检验的工作人员在日常检验工作中,可能面临多种生物安全威胁,因而相关人员必须掌握合理的应急处理方法。首先,对于针头损伤、皮肤沾血的情况,建议检验工作人员应立即使用肥皂进行清洗,以流动性清水冲洗伤口或污染面的方式为宜,可降低病毒感染几率。其次,对于黏膜被血液污染的情况,建议检验工作人员使用流动清水、生理盐水对污染部位进行冲洗。除此之外,针对乙肝病毒和艾滋病毒等意外接触有具体的应急方法[5]。
3.1 关于HBV意外接触的应急方法
乙肝病毒可以通过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两种方式而感染。由于我国乙肝患者的基数较大,因而血液检验工作人员与乙肝病毒患者的接触频率更高,要求检验人员必须事先注射乙肝疫苗,进而对乙肝病毒产生抗体,降低感染乙肝的可能性。
3.2 关于HIV意外接触的应急方法
如果医务工作人员与艾滋病毒有意外接触,由于世界范围内缺乏有效的防治艾滋病毒疫苗,所以不可能对检验人员采用免疫预防。在检验人员感染艾滋病毒时,利为其注射抗艾滋的药物,即AZT,它能够阻止病毒向人体DNA的发展演变,对预防艾滋病毒具有一定的成效。然而,该疗效尚处于不稳定的阶段。对于血液检验的工作人员而言,如果皮肤与HIV有意外接触,选择该方案的情况主要有三种:一是确诊为艾滋阳性;二是极度怀疑属于阳性;三是在检验人员与艾滋病毒有直接意外接触后,及时采取该预防方案[6]。
4 讨 论
检验人员在血液检验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安全威胁有乙肝病毒和艾滋病毒两种,因而要求检验人员必须做好安全防护措施,严肃对待生物安全问题,消除安全风险隐患。如若面对意外事故,工作人员应及时做好处理工作。根据检验人员的工作实践,作者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提出具体的防护策略:一是加大生物安全知识宣传力度;二是完善生物安全制度;三是做好检验室仪器设备等的消毒与处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秦小玉.浅析我院检验人员在进行血液检验中的生物安全问题及对策[J].当代医药论丛,2015,14:24.
[2] 王 寅.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开展现状及检验项目合理化设置研究[D].复旦大学,2010,42.
[3] 孙 广.医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问题与对策[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08:184-186.
[4] 金美玉.血液检验中HBV和HIV的危险性及其防护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4,30:395-396.
[5] 齐 云.医院检验人员在血液检验中的安全危害与防护[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0,10:3542-3543.
[6] 章 欣.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建设关键问题及发展策略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6,5(4):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