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液生化检验中标本误差的原因与防控对策分析

2016-03-22赵忠霞

养生保健指南 2016年4期
关键词:血液检验防控对策

赵忠霞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生化检验标本误差与防控对策。方法:研究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出现的63例血液生化检验标本误差,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与对应解决对策。结果:63例标本误差原因中,患者因素为31例,占比26.98%,样本送检因素为17例,占比19.05%,标本采集因素为12例,占比49.21%,标本检验因素为3例,占比为4.76%。结论:血液检验标本产生误差的原因遍布患者自身身心因素,标本采集、送检与检验各环节,要针对不同原因做针对性的开展血液检验工作管理,提升检验工作效率。

【关键词】血液检验;标本误差;防控对策

血液检验需要经历采集、存放、送检与检验各环节,而标本产生误差也因为各环节情况特点也具有多样性。血液检验标本误差在实际情况中无法有效杜绝,仍旧有一定发生率,常常出现检验结果与患者症状相反的问题,因此做好标本误差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即便不能有效杜绝误差,但是可以尽可能的避免误差发生率提升,保证检验工作正常开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出现的63例血液生化检验标本误差,男性38例,女性25例;年龄范围为24岁至67岁,平均年龄为(42.5±7.3)岁。

1.2 方法

相关工作人员依照医师所上报的检验项目做信息核对,其中主要包括血液标本的外观、采集量、凝血状态、患者情况、标本采集时间、标本采集部位、标本存放时间与温度、标本采集时体位,从而来判断血液标本是否规范合格,如果发现差错要将相关情况资料有效的反馈到相关部门,同时对产生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做深入分析。

63例血液检验标本误差原因中,患者因素为31例,占比26.98%,样本送检因素为17例,占比19.05%,标本采集因素为12例,占比49.21%,标本检验因素为3例,占比为4.76%。

3 讨论

3.1 血液生化检验标本误差原因

首先,主要集中在患者自身问题中,由于在采血前、中、后,患者自身在活动状况以及不同种族、年龄与精神心理状态都会导致标本检验结果收到影响,从而与事实情况不符合。由于患者机体血小板、白细胞与嗜酸性粒细胞水平都会存在一定波动变化,从而在血液检测结果上也会受到相关情况的影响波动。如果在受检之前患者存在大量或者剧烈的运动,会导致检验结果失准。如果患者为经期女性,那么也会因为性别原因导致检验结果的差异;此外,如果受检前没有有效的收集患者个人资料,对于其自身全面情况缺乏了解或者忽略,也会导致检验标本产生一定误差而导致检测结果失准[1]。

其次,在血液标本采集、存放与送检各环节中也会有导致标本误差的各细微因素。如采集者自身由于缺乏法律意识,不能有效意识到检验报告的重要作用,从而没有依照相关规范做采集工作的执行,从而导致标本误差。在采集环节中,应该依照相关规定进行抗凝管的正确运用,同时抽血部位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性要有充分认知,选择合适部位,采集量要充分的符合检验项目需求,相关过程操作要符合规范进行,如果产生相关环节问题,则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在存放环节中,标本如果存放在温度过高或者过低等不符合标本适宜温度的条件下,会影响标本内在物质的化学成分变化,同时存放时间长短也会影响标本的新鲜程度,标本如果不能及时送检,会导致标本溶血状况,进而影响标本检测结果。而送检环节中,如果出现标本剧烈震动,可能会导致标本发生一定反应,或者标本在送检过中没有做好密封而导致标本受到污染等,都是导致标本误差的常见原因[2]。

3.2 血液生化检验标本误差防控对策

要提升相关工作人员与患者对标本检验工作的认识。要做好工作人员日常业务技能与知识的培训管理,提升工作人员对相关操作流程、物品使用和注意事项的认识水平,提升操作的效率与准确程度。同时做好相关工作的法律知识培训,提升工作人员法律观念,重视检验工作各环节的规范化。及时的对日常常见误差原因做分析,并针对相关原因情况做针对性的培训指导,提升培训的实用性,而不仅仅是按照往常基本情况做知识培训。同时要提升工作人员对患者的指导教育工作,要做好患者受检前的自身管理指导,做好禁食,避免剧烈运动,保持身体状态的平稳。一般情况下应该做好12h空腹状态,时间不可以过长或者过短。而剧烈运动则会导致机体钠与钾水平的异常,导致检验结果失准,如果患者受检前存在大量运动,需要让其休息一定时间后,身体处于平稳状况再做血液采集[3]。

在标本采集到检验各流程中,使用的工具与设备要做好检查,保证其性能的完好性,避免试管损坏,防止标本与空气产生接触,确保试管与注射器的干燥清洁,避免标本受到污染。不可运用乙醇对试管与注射器进行消毒。在血液采集中,要保证一针见血,不可以让血脉带过长时间的绑戴,同时穿刺位置也不可进行过度拍打,采集部位要有效的避开产生炎症或者受损处。采集中要时刻关注采集量,避免过多或者不足。采集血液中要让血液缓慢顺沿试管壁注入,同时做好血液量标注。采集后要让血液与抗凝剂达到充分均匀融合,操作时动作应该保持相对较慢状态,避免剧烈摇晃。在采集完成后要及时送检到检验科,避免长时间存放。运送过程中要保持

路面平整,避免阳光照射时间过长或者剧烈震动。

在检验操作中,要做好标本分类,依照其需要的存放时间与温度做保存,避免标本产生倾斜与剧烈晃动,防止溶血出现。如果标本需要长时间存放,需要先做好离心处理,而后做对应储藏。而检验设备需要定期做好校准和保养,同时在校准前需要保证试管管道做好了全面彻底的清洁处理,防止蛋白质与血液等相关物质残留。如果对标本产生一定误差怀疑,需要及时做核查,依据相关参数做细致分析,同时要与主治医师做好沟通,找出产生误差的原因与对应解决措施[5]。

此外,要完善检验相关工作制度与提升监督管理,从制度层面上进行有效的指导与约束,提升各工作人员的谨慎规范操作意识与能力,达到整体检验工作的有序规范性。

【参考文献】

[1]李春艳.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分析及预防策略探究120份[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9):288.

[2]陈湘艳,段惠丽,熊艳等.50份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分析[J].北方药学,2012,09(2):84.

[3]刘丽.血站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及对策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4,(17):19-20.

猜你喜欢

血液检验防控对策
高校学术腐败犯罪原因与防控对策研究
提高血液检验准确性的管理措施分析
校园网贷风险及其防控对策探析
试析集团企业实施财务共享存在的风险及防控对策
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
贫血鉴别诊断中采用血液检验的临床效果探析
72份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分析
72份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分析
血液检验标本误差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