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诊断研究进展

2017-06-20莫祝宁孔晓玲韦兴来

医学信息 2017年12期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研究进展

莫祝宁+孔晓玲+韦兴来

摘要: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检查技术已成为现阶段检测颈动脉粥样斑块的重要检测方法,其检测结果也已成为监测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客观数据指标。本文将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诊断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超声;研究进展;早期监测

动脉粥样硬化最常累及的部位就是颈动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则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临床体征,这一敏感指标备受医学界广泛关注[1]。由于颈动脉位置表浅,可作为动脉硬化超声检测的窗口,通过超声检查能全面反映动脉硬化病变的具体情况,并能预测心脑血管疾病。

1 颈动脉粥样硬化标准与检测指标

颈动脉内膜厚度在1.0~1.2 mm,提示颈动脉内膜增厚;颈动脉内膜超过1.2 mm,提示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若有机体存在粥样硬化斑块,则颈动脉管壁三层正常结构消失,管腔出现不同程度的狭窄情况[2]。按照超声表现,可将颈动脉内膜厚度超过1.5 mm的斑块分为三种斑块:①软斑:这类斑块在血管管腔中突出,表现光滑,连续回声,形态不规则,内部结构可均匀可不均匀,弱回声区出现半圆形。②硬斑:这类斑块局部为强回声区或中回声区,块状、点状分布,大小不相同,轮廓比较清晰,伴声影或弱声影。③混合斑:这类斑块由硬斑、软斑混合而成,范围广,形态不均匀,低回声、中回声、高回声并存。

颈动脉内径:颈总动脉收缩内径(正常值5~11 mm),颈内动脉收缩内径(正常值5~7 mm),颈外动脉收缩内径(正常值略小于颈内动脉),随着年龄增大,上述指标收缩内径不断增大。

頸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内中膜正常值在0.1~0.5 mm之间,超过1.0 mm提示存在内膜增厚;超过1.2 mm,提示斑块形成。西方研究人员指出,将血管内外径差值作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能更全面、准确地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程度[3],且与单点厚度、三点厚度的准确率相比,使用Intimation软件自动测量250个点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准确率最高。

2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检查技术

2.1超声弹性成像 超声弹性成像能全面反映组织硬度,评估颈动脉斑块的稳定程度,相关研究资料指出斑块稳定性与硬度两者之间关系密切,若斑块硬度越大,其稳定性能越强,应变率、弹性评分越高。西方研究人员指出,弹性评分能准确、敏感地检测斑块中脂核,有利于及时检测出不稳定斑块[4]。需注意,临床上,弹性成像技术在颈动脉斑块的研究缺乏长期随访、大样本调查,临床应用效果还需要深入探究。

2.2超声造影技术 部分研究资料指出,颈动脉斑块中的新生血管非常容易损坏,其与心脑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密切[5]。随着医学技术不断进步,超声造影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成为检测斑块内新生血管的一项新技术,通过造影剂、发射声波产生的谐波信号成像,能有效获得微小血管的再灌注情况。部分学者指出,结合斑块造影增强情况,可定性、定量分析斑块易损性,从而有助于评价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及预后[6]。与此同时,超声造影技术能全面提升溃疡斑块、低回声斑块的检出率,清晰显示血管血流情况,全面提升了血管狭窄诊断的特异性与准确性[7]。超声造影技术,一方面能准确获得外膜滋养血管的特征,另一方面还能证实血管密度与脑疾病之间的关系。但是,超声造影技术也存在自身的不足之处,具体如下:①二维超声造影技术很容易受到检查人员操作经验、切面变化的影响。三维超声以及超声造影联合使用,能全面显示颈动脉情况以及斑块全貌,同时,还能全面显示斑块血管的空间状态,从而克服单一二维造影的不足。②超声造影技术对于斑块新生血管分析方面,缺乏标准的评价方式,现有的分析方法存在操作者差异及重复性差等问题,值得深入研究。现阶段,四维超声技术也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与二维超声技术的发射原理相同,四维超声属于实时立体成像技术类型,边扫描、边显示,能有效评价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与运动性。

2.3血管内超声技术 血管内超声技术是近年来新发展的影像学介入技术,在导管技术辅助下,该技术直接将超声探头置入血管腔显像,能全面显示管腔形态以及血管横断面情况,可以精确测量横截面积、血管腔内径,判断血管狭窄程度并发现粥样硬化斑块。与此同时,在虚拟技术学支持下能结合病变回声进行彩色编码,对钙化、纤维脂质、纤维、坏死脂质核心进行颜色区分,从而有助于发现不稳定性斑块。相关研究资料指出,虚拟组织评价、组织学检查结果高度一致,可将其作为评定血管介入治疗的重要方式[8]。

2.4速度向量成像技术 速度向量技术是通过声学采集方式,跟踪超声图像中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具体位置,并通过连续图像间隔的时间,获取斑块运动信息。带箭头的直线表示斑块运动,运动速度用直线长度来表示,箭头方向则表示速度运动方向,然后进行脱机计算分析,研究斑块运动速度、应变率等情况,并提供早期斑块力学信息[9]。部分研究人员通过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分析颈动脉硬化斑块,发现肩部斑块应变率大于顶部大于基底部大于无斑块部位,提示与无斑块处相比,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差,其中肩部位置的斑块稳定性最低[10]。西方研究人员指出,核心部位低回声斑块应变率大于顶部大于基底部大于无斑块位置,而钙化斑块或无斑块则无显著差异性,提示核心应变越大,则斑块稳定性越差[11]。但关于该类型的研究尚处于小样本调查研究阶段,缺乏标准参考指标,还需要深入探究。

2.5实时三维超声技术 二维超声技术通过长宽高估测病变及管腔情况,可为医生提供足够的斑块信息。但有一类患者无任何症状,这就需要更为敏感的方式评价斑块情况,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与二维超声相比,三维超声能获得更全面、丰富的信息资料,并从多方面显示颈外动脉、颈内动脉、颈总动脉的立体空间关系,并直观、全面地观察斑块体积形态、位置、管腔血流情况。相关研究资料指出,斑块成分、形态与体积能更全面地反映斑块情况,在检测这些指标方面,三维超声显著优于二维超声[12]。但这种检测技术也存在一定问题,例如,三维超声技术图像质量与二维图像质量密切相关,必须全面提升二维图像质量;声波频率等探头物理性质会直接影响检查容积。与MR、CT、血管造影等技术相比,三维超声仍具有简便、无创等优势,且重复性好、精确度高,该技术有望成为检测粥样硬化斑块及疗效的首选方法[13]。

2.6超声背向散射积分 通过超声背向散射积分技术,能全面了解颈动脉斑块的性质,进而预测患者有无脑梗死危险性。西方研究学者指出,代谢综合征危险因素越多的患者,超声背向散射积分越低,超声背向散射积分与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有密切关系,可将其作为预测疾病的重要指标[14-15]。

2.7彩色多普勒 颈动脉粥样硬化可以间接反映患者冠状动脉、脑动脉等部位的硬化程度与范围,进而预测心脑血管情况。与MRI、CT、DSA等颈动脉成像技术相比,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局限性比较小,该项具有如下优势:多普勒超声检查属于无创电子触诊,能大幅度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于急慢性血栓的诊断有重要价值,能全面观察血管壁形态,了解颈动脉硬化情况以及狭窄情况,从而及早发现血管病变情况。其次,多普勒超声检查可重复进行,不会对患者造成生理伤害;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硬化敏感度、特异性比较高,能全面反映患者血管阻力指数、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血管内径等情况,从而更好地预测心脑血管疾病进展。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在颈动脉硬化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显著,能直观分析血管壁形态,掌握斑块狭窄及动脉硬化情况,对临床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评估患者病情及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2.8 B-flow技术与E-flow技术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B-flow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其在保持黑色白色两维帧频条件下,进一步拓宽了二维影像清晰度,提升了血流显示能力,这样的技术无须依赖取样容積、扫描角度、色彩阈值、壁滤波等控制指标,能直接显示血管壁临近组织的具体解剖情况以及血流信息,而且,自身分辨率、帧频非常高。在评估患者颈动脉狭窄过程中,B-flow技术在血流成像以及能量方面显著优于多普勒成像技术,但是,对于颈动脉血流缓慢、老年患者、肥胖患者来说,B-flow技术的显像不甚理想。在显示斑块内新生血管方面,B-flow技术不如超声技术敏感,但也是一种实用、有效的超声技术。E-flow技术充分利用复合脉冲技术,全面提升了血流信号检测的灵敏度,与此同时,还能有效抑制血流外溢状况,准确、全面地反映血管微循环情况,并全面显示新生血管的具体情况。相关研究人员研究发现,应用E-flow技术检测脑梗塞病人斑块新生血管情况,发现该技术能有效检测新生血管的血流情况,进而预测斑块的稳定程度,预防发生脑梗死。

2.9高分辨率B超技术 在临床医学中,高分辨率B超技术一直是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重要方式,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字电路的发展以及探头技术的进步,高分辨率B超成像质量进一步提升,能全面、清晰地显示斑块形态学特征、大小、位置及回声情况。高分辨率B超技术可以结合斑块内部回声判断其具体性质:①稳定斑块,这部分斑块的回声强,表现光滑,强回声为主的混合斑块。②易损斑块,这部分斑块的回声低,不均质回声斑块、表面粗糙回声斑块。

3 结语

经历了多年发展,超声仪器、软件不断升级,各项超声诊断新技术不断涌现,超声检查一方面能清晰显示颈动脉斑块的体积、大小、位置、血管狭窄情况,一方面还能评价斑块稳定性、检测斑块成分,为血管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目前来说,评估无症状斑块患者情况以及斑块稳定性已成为临床诊断的关键,也是超声研究的重中之重。但是,不同的超声诊断技术有自身优势和缺陷,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与临床需要,合理选择诊断技术。部分新的超声技术尚未建立参考标准或缺乏有力的医学证据,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王敏.颈动脉硬化斑块超声表现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临床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4,14(13):177.

[2]梁文.颈动脉内膜中层超声厚度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8):250.

[3]Sillesen H,Muntendam P,Adourian A,et al.Carotid plaque burden as a measure of subclinical athemsclerosis,comparison with other tests for subclinical'arterial disease in the High Risk Plaque Biolmage Study[J].JACC Cardio-vasc Imaging,2012,5(7):681-689.

[4]Nambi V,Chambless L,He M,et al.Common carotid artery intima-media thickness alone is comparable to 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of all carotid artery segments in improving prediction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risk in the atherosclerosis risk in communities(ARIC)study[J].Eur Heart J,2012,33(2):183-190.

[5]李玲,顾鹏.动脉粥样斑块新生血管的影像学研究现状[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3,10(10):13-15.

[6]李恒.超声造影成像技术用于颈动脉粥样软斑块新生血管检测及临床意义[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9):91-93.

[7]张明顼,陈武.超声造影技术定量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5):512-514.

[8]褚陈诚,汤圣兴.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在易损斑块中的研究进展[J].国际老年医学杂志,2016,37(5):239-240.

[9]马琳,苑丽,阚艳敏,等.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价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生物力学特性的初步研究[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3,21(8):751-754.

[10]宋庆华,曹永政,彭格红,等.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动脉管壁运动及斑块稳定性研究[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4,27(2):166-170.

[11]Huang XZ,Wang ZY,Dai XH,et al.Velocity Vector Imaging of Longitudinal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Shoulders and Fibrous Cap Tops of Human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J].Echocardiography,2013,30(2):211-218.

[12]Johri AM,Chitty DW,Matangi M,et al.Can carotid bulb plaque assessment rule out significant coronary artery disease.A comparison of plaque quantification by two-and three-dimensional ultrasound[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Echocardiography: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Echocardiography,2012,26(1):86-95.

[13]Naim C,Cloutier G,Mercure E,et al.Characterisation of carotid plaques with ultrasound elastography:feasibility and correlation with 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J].European Radiology,2013,23(7):20-30.

[14]翟淵涛.超声背向散射的研究[J].医疗装备,2016,29(12):39-39.

[15]石超会,张树华,阚艳敏,等.超声背向散射积分技术在糖尿病肾病临床分期评估中的应用价值[J].广西医学,2015,37(8):1106-1109.

编辑/王朵梅

猜你喜欢

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研究进展
MiRNA-145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离子束抛光研究进展
独脚金的研究进展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
超声评价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与胆囊改变的关系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
高频超声检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的检查意义
前列地尔和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糖尿病肾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疗效观察
EGFR核转位与DNA损伤修复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