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年级孤残儿童良好行为习惯之养成教育的研究

2017-06-20上海市儿童福利院陈伶虹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14期
关键词:行为习惯习惯同学

上海市儿童福利院 陈伶虹

我们此次研究的对象是一年级(A)班、一年级(B)班、二年级、三年级四个班级,共43人。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发现在这些学生身上多多少少都存在着一些行为习惯方面的问题,在收集了他们常有的一些问题后,我们分别对四个班的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此次调查共访问43人,发出问卷43份),通过数据分析,得出低年级孤残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发生率,如下表。

二年级 三年级生活行为习惯一年级(A)班一年级(B)班46% 28.2% 40% 34%学习行为习惯54% 47.2% 33% 50%社会行为习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2% 56.8% 47% 49%

从表格以及问卷内容,我们可以看出,四个班级在行为习惯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例如,在生活习惯上,普遍存在着挑食、浪费粮食的不好习惯;在学习习惯上,学习态度差、写字姿势也大多不正确;在社会行为方面,同学与同学之间相处比较敏感,喜欢给同学起外号等。

一、成因分析

(一)生活环境因素

1.缺乏细致的关心

许多孩子在一起生活,生活老师不可能对每一个学生都关心到。

2.同伴间的模仿

低年级孩子是最容易模仿他人的。

(二)学校教育因素

1.重知识轻德育

老师往往偏重知识的教学,而忽略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2.重说教轻落实

老师有时仅仅停留在空洞的说教,对具体的后续的落实纠正情况有时忽略了进一步的跟踪监督。

(三)社会环境因素

1.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

身处纷繁复杂的社会,学生的信息来源很多,但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缺乏正确的判断是非的能力。

2.缺乏及时正面的引导

孤残学生平时以集体生活为主,而无论老师或是其他工作人员,对于学生中出现的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不能给予正面引导和纠正。

二、对策探究

(一)优化生活环境

创设情境,生活区与学校合力。在生活区,我们张贴一些行为规范的宣传画报,放置一些适合他们年龄的书籍等。

(二)强化学校教育

1.日常行为,儿歌引路

低年级学生要养成的习惯涉及课前、上课、放学、……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无一不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教育。由于儿歌朗朗上口、生动有趣,对学生具有吸引力,我们设计让不同年级的孩子背诵不同的幼儿礼仪儿歌。一年级(A)班背诵了《吃饭歌》《起立歌》《洗手歌》《起床歌》;一年级(B)班背诵了《站立歌》《端坐歌》《排队歌》《走路歌》;二年级背诵了《待客歌》《文明用语歌》《礼貌常用语》《走路静悄悄》;三年级背诵了《问路歌》《升国旗》《交通规则要记牢》《一日生活三字经》。

2.常规训练,加强监督

在学校班级教育中,晨会课、班会课是老师们进行行为规范教育的好机会,我们都充分利用好这些时间和机会向学生进行认知教育和专项训练,及时总结与表彰。如语文课上,课文中有大量值得挖掘的行为规范教育训练点,如关爱家人,帮助同学,爱护小树等。

3.目标明确,活动丰富

升旗仪式、值日、课间活动、校内外的各种实践活动都是我们进行规范教育的好途径。如在“三八”妇女节的时候,我们让学生给生活区老师唱首歌,做一件事情进行感恩教育;同时,我们进行了每月一次的扮亮生活家园的捡垃圾活动,在活动中,同学们与老师都积极参与,把垃圾及时捡到指定地点,充分让他们在活动中养成不乱扔垃圾及爱护环境的好习惯……把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寓于各种丰富多彩而又实实在在的活动中。

4.做好表率,恰当评价

榜样是一种向上的力量。学生在学习中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老师了,教师应该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

(三)社会实践激励

1.创造机会,接触社会

尽可能的带学生走出院门,接触社会,例如,参观各类博物馆、游乐园、电影院等。

2.同伴互助,形成共识

对于长期生活在机构内的儿童,同伴是接触最多的人,对于自律性较差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同伴间的相互督促是切实有效的方法。

三、成效与反思

1.成效: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在师生的不懈努力下,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首先,对目前孤残儿童存在的行为习惯问题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其次,促进了我们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育行为的变化。从一个学期孩子们的表现情况以及我们进行了第二次的问卷调查反馈情况来看,同学们在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三方面习惯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改善,具体如下表:

二年级 三年级生活行为习惯一年级(A)班一年级(B)班30% 13.6% 19% 13%学习行为习惯38% 21.8% 12% 25%社会行为习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1% 25.5% 18% 30%

将二次问卷情况进行比较,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一年级(A)班在生活行为习惯、学习行为习惯、社会行为习惯方面的问题分别降低了16%、16%、11%;一年级(B)班在生活行为习惯、学习行为习惯、社会行为习惯方面的问题分别降低了14.6%、25.4%、31.3%;二年级在生活行为习惯、学习行为习惯、社会行为习惯方面的问题分别降低了21%、11%、29%;三年级在生活行为习惯、学习行为习惯、社会行为习惯方面的问题分别降低了21%、25%、19%。由此说明,此次的研究是有效的,方法是恰当的。

2.反思:在低年级孤残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上,我们才刚刚起步,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需从多方面去做更多的努力。一方面要对现有的一些手段和方法进一步提炼,巩固成效,使之成为一种教育的常态;另一方面针对学生中出现的新问题,要及时发现,及时纠正,及时探究新的教育对策与方法。

猜你喜欢

行为习惯习惯同学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上课好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好习惯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