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环境监察的数字化与信息化
2017-06-19韩琦
韩琦
河南省新蔡县环境监察大队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与此同时我国的环境问题不断恶化,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为改变这一状况,需要加强对环境的监察,并不断实现其数字化与信息化建设。因此本文以环境监察的数字化与信息化为研究对象,对其相关内容进行详细的论述,希望能够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环境监察;数字化;信息化
随着环境监察工作的逐步开展,我国环境监察信息化工作已走过二十几年的发展历程,这些年监察信息化工作的研究和探索有力地支持和推动了环境监察工作的进步。特别是近十年来,我国环境监察信息化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初步完成了环境监察信息化的框架建设,制定了符合环境监察业务要求的各类标准、规范,开发应用了各类信息系统软件,环境监察系统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和改善。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环境监察系统与其他环境管理部门、广大公众、排污企业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升了环境监察执法能力建设。下文将对环境监察数字化与信息化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的论述。
一、环境监察信息化建设的目标规划
环境监察信息化工作的总体目标就是通过实现监察执法数据的“动态采集、动态传输、动态审核、动态处置、动态汇总、动态应用”带动环境监察执法工作的数字网络化管理,通过信息技术的综合利用提升环境监察队伍的综合执法能力,用数字网络化手段促进环境监察工作的科学化与现代化。
(一)实现数字网络化管理
通过环境监察系统的信息化建设,要逐步实现“环境监察数据中心”中央数据库平台的联合应用;实现全国各级环境监察机构环境监察信息的数字网络化管理;实现国家、省、市、县(区)、排污者5级业务主体的全国联网;实现环境监察执法工作的上下联动、横向互动,以期最大限度地共享数据资源,消灭信息孤岛。
(二)用数字网络化促进环境监察工作的科学化
从过去的实践中我们可以知道:环境监察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提升高度依赖于环境执法监察业务标准化及规范化的完备程度。因此,我们要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和方法以及网络传输技术,进一步完善环境监察相关标准,梳理监察工作流程,规范监察执法过程,促进环境监察的标准化建设,实现环境监察的科学化管理。这是信息化建设反作用于监察业务流程标准化建设的要义所在。
(三)实现监察执法的6个动态过程
即时、准确、动态地掌控全国环境监察机构、排污主体、自然保护区和生态保护区、污染源监控中心以及社会监督和企业自律的环境监察信息,特别是国家重点监控企业的监察执法信息对于环境监察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对环境监察数据流6个动态过程的综合管理,即动态采集、动态传输、动态审核、动态处置、动态汇总、动态应用,便于环境监察执法形成联动机制。
二、总体框架的规划分析
(一)总体规划技术模型
环境监察信息化建设总体框架是在国务院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国家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的基本框架下,结合环境管理、环境监督,特别是环境监察实际应用需要,在多年环境监察信息化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其技术模型主要包括环境监察管理制度创新、标准化规范体系、业务模型、基础运行环境、基础业务平台、信息系统等内容。
1.基础运行环境。
软硬件基础环境主要包括应用系统平台、网络与基础设施平台。应用系统平台是系统运行的基础性软件,通常包括數据库系统、操作系统、主机系统、Web业务中间件等。网络与基础设施是支撑系统运行的最底层的基础环境,包括广域和局域网、通信网络、服务器、存储设备,以及不间断电源、空调等机房设施。另外,在基础运行环境建设中,应考虑建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与信息安全技术体系。通过这些安全体系的建设,可以进一步提升信息安全的管控力度,加强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提高信息安全防护能力,从技术层面提供对信息安全的技术支撑并对信息安全的运行进行全方位管理。
2.数据资源平台。
数据资源通常包括数据库、数据仓库和各种文件,如多媒体文件。数据资源平台通过对数据的合理组织,满足业务应用系统数据采集、存储和管理的需要,是信息系统数据综合利用、共享、交换的基础,通常以信息流的方式加以表达。信息流是指在业务开展过程中,通过科学、合理、规范地组织与部署信息资源,满足信息系统之间数据的畅通交互,实现系统高效率运转的信息过程。
3.信息系统。
大家都知道信息化建设即是在对传统业务进行梳理、分析和整合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及通讯等信息技术,建立数据采集程序、开发数据分析,使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等初级阶段的数据分析工作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处理,从而达到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强度、优化工作流程的目标。其中,信息系统的建设可以说是信息化最直接的体现。环境监察的信息化也同样如此,其直接体现就是建设排污费征收管理、污染源自动监控、12369环保热线管理等信息系统。根据环境监察管理的基本职能,环境监察信息系统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监察执法类、应急监控类、排污申报收费类、社会监督类和环境监察能力建设。
(二)总体规划业务模型
1. 1个平台。
1个平台指的是环境监察信息平台。通过十几年的信息化建设,各级环境监察机构开发了许多应用系统,但是由于缺乏统一规划、业务标准滞后等原因,数据资源不能互联共享,信息孤岛现象普遍存在。因此,在进行后续环境监察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首先要建设一个综合信息平台,满足对现有信息系统的数据整合需求,为将来开发的信息系统提供应用接口。
2. 2张网络。
2张网络指的环保专网和VPN环保业务网。环保专网用于实现环境监察上下级之间、环境监察部门与其他环保部门之间的数据通讯;VPN环保业务网用于实现环境监察部门和企业、公众之间的数据通讯。这2张网络是环境监察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网络,是支撑环境监察信息系统的基础平台。
3. 3个用户。
3个用户指的是“各级环境监察机构”、“排污法人”和“社会公众”,这三者均是环境监察信息化建设的服务对象。通过构建各类业务应用系统,实现三者之间关于环境监察业务资源的网络化共享,利用信息技术的便捷优势提升三者之间的沟通效率。
4. 4大板块。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部确定的环境监察机构的职能及其历史沿革,环境监察信息化建设内容可划分为“4大板块”,分别是“执法监察板块”、“申报收费板块”、“应急监控板块”和“社会监督板块”。各级环境监察机构在进行信息网络化建设时,应据此对业务进行划分和梳理。
5. 5级结构。
根据我国的行政区划和环境监察系统的实际情况,各级环境监察机构的信息化建设及其系统集成和软件开发必须同时兼顾行政区域管辖和业务应用主体。两者统一之后可以划分为5级结构: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区县级和排污主体。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环境监察的数字化与信息化是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这势必带来环境监察工作的巨大飞跃,相信随着数字化和信息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我们的环境监察水平定将迈上更高的发展平台。
参考文献:
[1] 黄新佳,吴小寅,范宇航等.南宁市环境信息化建设对策探讨[C].广西环境科学学会2002-2003年度学术论文集,2003年.
[2] 林波.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信息化研究[C].第十五届中国科协会第8分会场:环境科技创新与生态环境建设研讨会论文集,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