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氧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突发性耳聋
2017-06-19张义方
张义方
【摘要】目的 分析高压氧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73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双盲法纳入常规组36例与治疗组37例。为所有患者实施高压氧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3%,与常规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3.33%对比具有显著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压氧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效果显著,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相对较高,有助于患者临床症状的早期改善,建议推广应用。
【关键词】高压氧;中西医结合治疗;突发性耳聋
【中图分类号】R764.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32..01
突发性耳聋也可以称之为特发性耳聋,指的是在不明原因的情况下,患者突然发生听觉损失的情况,患者听力显著下降,对其生活质量也会产生较大影响。文章随机选择本院接受治疗的73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基于临床实践研究证实了高压氧与中西医结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价值,现报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73例突发性耳聋患者,男40例,女33例,年龄29~67岁,平均年龄(45.43±4.11)岁。双盲法纳入常规组36例与治疗组37例。组间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为所有患者实施高压氧治疗,面罩吸氧,压力为0.25 mPa,间隔性吸氧方式,吸氧30 min,静息10 min,而后继续吸氧
30 min,共吸氧1 h,1次/d;2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2周[1]。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凯时
10 μg融入0.9氯化钠250 mL中静脉滴注,融入ATP、维生素B1、B12、胞二磷胆碱治疗[2]。红花10 g、当归10 g、川芎
10 g、生地20 g、赤芍20 g、三七10 g、甘草5 g,250 mL煎服,10天为1个疗程。
1.3 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愈:患者听力恢复正常,电测听结果听阀级≤25 dB;好转:患者听力改善,电测听结果听阀级25~50 dB之间;无效:患者临床治疗无效,症状无改善(总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3]。
1.4 统计学方法
将SPSS 20.0统计学软作作为数据资料计算的方式,应用x2检验计数资料,百分数(%)予以表达,若P<0.05则判定为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3%,与常规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3.33%对比具有显著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突发性耳聋的发病原因尚不够清晰,通常认为与患者的自身疾病因素、生活习惯以及精神状态因素等密切相关,比如病毒感染性感染、精神高度紧张患者或者是大量吸烟的患者,则其突发性耳聋的发生率会相对较高。
螺旋器毛细胞对缺氧状态较为敏感,毛细胞血管发生水肿后,微循环产生阻塞,进而患者内耳供应受到影响,发生缺血、缺氧情况。高压氧能够提供必要的血氧含量,改善患者内耳缺氧状态,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恢复患者组织代谢能力。
突发性耳聋属于中医中“卒聋”、“风聋”等范畴,病症在于气淤血滞、阳虚血瘀,清阳之气难以达到耳窍,故而造成突发性耳聋,患者出现耳鸣、耳聋等症状。西药治疗的方式能够显著扩张患者血管,降低血液粘稠度。融合红花、赤芍等中药材,能够达到滋阴止血、活血补气之功效,当归、三七能够活血化瘀,川芎、赤芍能够滋阴止血,多种中药材的联合应用,能够增强患者的机体功能,与西药联合应用的方式下,能够发挥标本兼治的效果,在快速改善突发性耳聋患者临床症状的同时,增强患者自身的免疫能力,真正达到临床治疗的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恢复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听力水平。
本次临床治疗实践研究中,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3%,与常规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3.33%对比具有显著差异,数据比较的结合充分证实了高压氧与中西医结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价值,对患者临床症状的积极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均能够产生重要影响。
综上所述,高压氧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效果显著,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相对较高,有助于患者临床症状的早期改善,建议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库 薇,刘业海,吴 静,等.国内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突发性耳聋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4,01(12):93-98.
[2] 应海舟,严庆丰.针灸联合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國现代医生,2014,21(24):13-16.
[3] 孙麦青,尉 瑞,张红伟.活血通窍补肾中药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耳聋55例[J].新中医,2010,01(18):61-62.
本文编辑: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