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眼针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应用研究

2017-06-19张勤良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年32期
关键词:眼针疗效

张勤良

【摘要】目的 研究眼针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6年8月筛选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差异性分为甲组(60例,口服通便灵胶囊治疗)和乙组(60例,口服通便灵胶囊治疗+眼针治疗)。对比疗效。结果 乙组治疗后结肠传输实验标志物在48 h、

72 h时均比甲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患者便秘改善总有效率86.7%比甲组的68.3%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应用眼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结肠传输功能,缓解便秘。

【关键词】眼针;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疗效

【中图分类号】R24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32..01

慢传输性便秘(STC)是因结肠传输功能障碍引起的顽固性便秘,患者主要表现有大便坚硬、次数少、便意消失等[1]。目前关于该病的形成尚未有一个明确的说法。在治疗方面有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等。中医在肠胃疾病的治疗中有较为丰富的经验,本研究将眼针用于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治疗,并将其与单纯药物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探究其疗效。现将研究进行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6年8月筛选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剔除精神病者、严重器质性病变者、妊娠和哺乳期者、沟通障碍者。根据治疗方案的差异性分为甲组和乙组,各60例。甲组男23例、女28里,年龄49~78岁,平均年龄(56.7±7.6)岁,便秘病程1~12年,平均病程(5.8±2.3)年。乙组男34例、女26里,年龄45~76岁,平均年龄(57.2±7.3)岁,便秘病程2~11年,平均病程(5.9±2.1)年。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基本资料配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甲组采用通便灵胶囊(四平市吉特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200552354)5~6粒/次,1次/d,连续治疗2个月。乙组采用通便灵胶囊和眼针治疗。通便灵胶囊用法用量和甲组相同。眼针治疗方法:取双侧大肠区、下焦区、脾胃区、肾区的穴位,使用0.5寸华佗牌不锈钢毫针横刺,留针

15~20 min,得气后取出,1次/d。眼针治疗1周为一个疗程,每治疗一周后休息1天,再继续治疗,连续治疗2个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结肠传输实验结果、治疗效果。结肠传输实验:将特制标志物胶囊给予患者服用,并在服用48 h后、72 h后分别检查标志物排出情况。疗效评价:a痊愈:患者大便恢复正常。b好转:患者大便次數增加,大便干结明显缓解。c无效:

大便无好转甚至加重。便秘缓解总有效率=(a+b)/60×10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结肠传输实验结果

甲组48 h时标志物为(17.6±1.2)粒,72 h时为(6.8±1.1)粒。乙组48 h时标志物为(12.8±1.5)粒,72 h

时为(3.3±0.9)粒。乙组治疗后结肠传输实验标志物在

48 h、72 h时均比甲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便秘疗效

甲组60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中,经治疗后治愈5例(8.3%),好转36例(60.0%),无效19例(31.6%),便秘总治疗有效率68.3%。乙组60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中,经治疗后治愈10例(16.7%),好转42例(70.0%),无效8例(13.3%),便秘总治疗有效率86.7%。乙组患者便秘改善总有效率比甲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结肠慢传输型便秘(STC)的发生原因主要是结肠运动障碍引起,但结肠在临床中并不存在器质性病变[2]。该病目前在发病机制上没有明确的说法,治疗上也缺乏特效药物。临床中关于STC的治疗主要采用药物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给患者造成很大的创伤,因此在STC的治疗中,一般主张先给予药物治疗[3]。通便灵胶囊是STC治疗临床常用的中成药,该药物对患者便秘的改善效果有限。本研究中,我们对乙组STC患者采用通便灵胶囊和眼针治疗。方法是针对大肠区、肾区、下焦区等相关部位取穴,并采用针刺疗法。中医学认为,STC病位在大肠区,脾胃运化失常也可造成便秘。因而以大肠区、脾胃区的穴位为主。肾精亏虚、气血不足,也是引起便秘的重要原因。下焦可辨清浊,气主下行,从而促进废料排泄。因而在取穴中以肾区、下焦区为辅。针刺大肠区、脾胃区等,能够起到调节气血、疏通经脉的作用,进而促进废料排泄。现代医学认为,STC患者采用针刺治疗的机制主要是通过刺激交感神经、肠神经等来促进排便。在针刺时,应在针刺后留针15~20 min,待得气后取出,避免留针过久引起皮下出血。

经治疗后结果显示,乙组STC患者服用通便灵胶囊并给予眼针治疗后,便秘治疗有效率为86.7%,明显比甲组的68.3%高。说明STC患者采用采用通便灵胶囊治疗的同时,给予眼针治疗可以提高疗效,使患者便秘得到更好的缓解。而且乙组患者的结肠传输实验结果优于甲组患者。提示STC患者在应用眼针治疗后,结肠传输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综上所述,STC患者采用眼针治疗是可行的方案,该治疗方法可以缓解便秘症状,改善结肠传输功能。

参考文献

[1] 尹国平,李振宇,周鹏飞.针药结合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38例[J].中医研究,2014,27(8):58-60.

[2] 贾 菲,李国栋.电针结合养血润肠颗粒剂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7):114-118.

[3] 雷丽萍,零佩东,梁芮瑾,等.针灸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方法及选穴规律浅析[J].针灸临床杂志,2015,31(5):84-87.

本文编辑:刘欣悦

猜你喜欢

眼针疗效
近10年眼针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
眼针运动疗法结合温针灸治疗寒湿腰痛的临床观察
酸枣仁汤加味联合眼针疗法治疗心肝血虚型失眠的临床观察
眼针疗法治疗中风病的机制探讨
眼针治疗脑卒中及其并发症研究进展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冷喷联合湿敷甘芩液治疗日晒疮的短期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脐灸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疗效
眼针疗法近20年临床研究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