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生活化的思考
2017-06-19李云宝
李云宝
摘 要:作为一项极具个性的创造活动,写作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情感与生活的体验,但现阶段学生的作文中普遍存在缺少生活气息、千篇一律等问题,为了使学生更加注重生活化写作,提升写作的个性化,教师应从作文教学各层面进行指导及改进,从而增强写作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高中作文;教学;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0-052-02
0
写作源于生活,若与生活相脱离,即使有再华丽的辞藻,也难以感化读者。目前高中生在写作方面存在缺乏新意、素材陈旧、写作方法掌握不到位、文章内容与情感表达不充分、缺乏感染力等问题。而上述问题的产生主要因其文章中缺乏生活元素。因此,教师应倡导学生立足于生活,感受生活,将所见所感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从而增强作文的韵味与感染力。
一、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教育与生活密切相关,两者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作文应该再现或映照生活。作文生活化的重要意义也就是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与个性,尊重教育规律,从而使作文回归至现实生活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完成对写作素材的积累,并从中收获灵感,通过生活来丰富自身的思想,抒发真性情,从而减少效率低下、千篇一律的写作。
二、作文教学的现状与原因
作文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爱上写作,提升其写作能力与语文素养,进而推动全民素质的提升。然而目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经常出现学生不会写与教师不会教的情况。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过于追求共性。以集体为重而忽视个人的思想对教育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学生的创造性,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个性自由,影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但现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富有创造性的人才,因此个性、思维独立的人应得到重视,同时教师应善于帮助学生开拓思维,培养其创新意识。
(2)缺乏富有新意的素材。学生写作时所用的素材通常集中在几个名人身上,较少使用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的素材,从而造成素材陈旧,缺乏新意,该应对写作的方式并不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作为写作的原始材料,素材是写作中表情达意的基础,对于高中生而言,家庭、校园是其最熟悉的素材。封闭式的管理制度,使学生与社会的联系不断减少,每天三点一线的生活,使学生将素材的来源都集中在了课文、课外读物上。学校生活范围的限制,从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所写的题材单一,文章缺乏生气。
(3)思维定式、从众心理带来的负面影响。思维定式在一定情况下能够使人们对事物快速做出反应,明确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然而在人们解决新问题与认识新事物的过程中,思维定式并不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更多的是负面的影响。加之从众心理的影响,部分学生标新立异的思想往往被扼杀在摇篮里,或者使周边的人认为是不合群的一种表现。因此,为了获得心理上的认同感与安全感,学生通常将众人所认为正确的事物当做信条,造成人云亦云,从众思维使人们独立思考的能力降低,影响其对问题的深入分析与理解。在教学的过程中表现为缺乏创新与特色,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就是盲目听从,缺少独立思考的机会,过于从众,从而影响了自身的发展。
三、作文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一)感受生活,收获感知
生活中并不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同样,写作素材并不缺乏,缺乏的是学生对生活的认识与体会。现今高中阶段的学生大部分都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看书、背书、做题似乎已经占据了他们的全部时间。因此,其对生活的认知仍是朦胧的,不明确的,要求学生运用文字将生活呈现出来也较难实现。所以必须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生活,观察和感受身边的景象。
在进行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关注生活,善于观察周边的景、物、人,将脑海中对生活的模糊影像转变为自我认知与感悟,从而能够在下笔时有所写。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事物时,应引导其从观察身边的事物与人物开始,如在描述“我”的记叙文当中,在进行写作训练之前,教师可先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对话,使其明确如何以“我”的身份来转述,应使用何种语言进行表达。从而使学生在观察的同时对语言进行转化,从而有助于学生更真切地感受第一人称在文章中的使用,并在感知生活的前提下进行写作,以丰富写作素材。另外针对学生不知写什么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其积累的素材较少,从而出现不知从何入手的问题,最终导致作文内容空洞无深度。对此,教师应指导学生从生活中寻觅写作素材,发现具有写作价值的人或物。例如一个惊喜、一场雨、一次分别、一个动作等都能够成为写作素材,学生应重视收集细微的生活元素,并将其融入到写作之中,增强文章的韵味。
(二)增强生活体验,提升生活认知
写作实际上也是学生认知生活的方式之一,是学生通过文字表达观点、反映生活以及抒发情感的一种手段。高中时期学生对生活仍缺乏全面的认识,其价值观念尚未成熟。因此为了使学生将其对生活的认知提高到理性认知的层面,仍需其参与到生活之中,获得更多生活体验,使其写作渠道得以拓宽。
首先,教师应指导学生将直观的生活现象过渡到理性思考的层面,使作文的内涵得以提升。虽然是对生活事件进行描写,但仍需要进行思考与加工,而非单纯地列举。为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勤于动脑思考各类生活现象。使学生养成在进行某项活动的过程中对其进行思考、体悟的习惯,从而得到更多收获。将自身对生活的体验与反思渗透到作文之中,从而达到增加文章内涵的目的。此外教师还应指导学生拓展写作途径,写作训练一般在单元课程教学结束之后进行,因此导致学生平时练习量不足,加之进行写作练习时,学生多数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进行写作,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对生活的思考与写作体验。为此,教师应将定时的写作训练转化为日常化的多渠道写作,让学生将写作灵感随时进行记录,而记录的渠道包括学生使用较广的微博、空间日志、日记等方式。
(三)意识生活化,发掘生活细节
对现阶段高中生所写的作文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其过度追求艺术化,或者受到教师所给的范文的影响,导致其作文缺乏生活气息,文章生硬,缺乏情感,枯燥无味。意识生活化主要是让学生在生活中建立起“写生活”的意识,并挣脱模板作文与范文的限制,从而真正实现作文源于生活。
(四)丰富课内外活动,拓展创作源泉
生活是写作素材的重要来源,若生活这一源头枯竭,学生则难以完成写作。对此,教师应重视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使学生的课余生活得以丰富,从而使其创作源泉不断涌现。此外社会热点也能够促使学生进行有序地思考,帮助其将自己的观点与生活相联系,由表象探寻至事物的本质,培养其深度思考的能力。
在课堂作文教学中,教师应避免设计与生活联系程度较低的命题作文,而应创造特别的情境,开展富有生活气息的活动,如情景作文、辩论呈现、演讲、片段描述等,因时制宜,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提高其写作兴趣。
四、结语
在高中作文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立足于生活,引领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指导其从生活中挖掘写作素材,将生活中的点滴运用语言进行描述,从而使文章更具个性与富有情感。
[参考文献]
[1]白金松.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生活化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5(24):248.
[2] 何承兵.基于生活化的高中作文写作指导[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6(07):91.
[3] 王峥.生活化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体现及实践[J].阜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