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思品课堂情境创设的方法与策略

2017-06-19赖俐珍

关键词:初中思品教学情境课堂教学

赖俐珍

摘 要:课堂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又是学生能力的发展过程。教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环节上,以此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课堂的参与度,以提升思品的课堂效率。

关键词:初中思品;课堂教学;教学情境;创设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0-035-01

0

思品情境教学就是教师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再现或创设课堂情境,帮助学生通过具体形象的感知形成生活认知的表象,掌握思品知识,并通过具体场景的体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思品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效率的一种有力手段。

一、创设宽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兴趣,提高能力,课堂气氛很重要,因为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坚定他们的学习意志,进而引发兴趣。在思品课教学中恰当地引进音乐,把思想品德教学与音乐合理的联系起来,能营造宽松愉悦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活知识和激发学生的情感。许多歌曲对学生来说都很熟悉,比如,《我的中国心》、《团结就是力量》、《众人划桨开大船》等。这些歌曲与教材相关内容结合起来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人教八年级上册《难报三春晖》这一课,在學习“报答养育之恩”时,为学生播放了歌曲《烛光里的妈妈》,使学生明白妈妈为我们日夜操劳的艰辛,我们应该怎样孝敬母亲,怎样做个好孩子的道理。有的女同学听得热泪盈眶,经过老师的点拨、讲解和分析,既加深了学生对歌词含义的理解,也在情感上得到了升华和提高。

二、创设直观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根据教材特点和实际需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将语言、文字、声音、图片和图像等要素,进行有机整合;创设与讲解内容相适应的环境气氛和特定的教学情境。特别是感受小康、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保护资源和保护环境等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时,借助多媒体的图片或音频资料,更能直观感悟知识,正是通过鲜明的画面构图,逼真的形态色彩、美妙的音响效果,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从而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实效,这些都是传统教学方法所无法比拟的。在讲授人教七年级《创建新集体》这一课时,通过多媒体分别显示“众人拾柴火焰高”和“一个和尚有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众人拾柴会火焰高”,为什么“一个和尚有水喝,三个和尚却没有水喝”?从而让学生明白原来集体力量的大小不取决于成员数量的多少,而取决于成员之间的组织和配合。熟知:团结就是力量,“人心齐,泰山移”,团结的集体才有凝聚力和战斗力。以此进一步认知作为集体中的一员,要有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并为集体做出自己的贡献。

对于七年级的思品课程,主要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课程内容少,容易理解,所以在教学中,我想方设法创设各种教学情境,灵活地选择多媒体课件教学、情景教学、小品演示、分角色表演等渲染气氛的多样形式,动静结合,音视频变化等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把社会生活或学习生活通“复制”或再创造后搬进课堂,给学生以道德感召。

三、创设问题情境,提升学习兴趣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心理学研究表明:疑,最易引起思维的不断深入,有疑才能不断拓宽学生的思路,才能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创新。

如《礼貌显魅力》的教学中,就是从一段故事引出问题开始的:一个年轻人要去张村,可他不认识去张村的路。半路上遇见一位老人,年轻人喊道:“喂!老头儿,这里离张村有多少里?老人脱口而出:“论理(礼),得叫我老大爷!难怪年轻人足足走了五里的路程,一直没有见到有个叫张村的地方”。年轻人停下来想了又想,似乎悟出了什么。思考: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在学生思考之后,引出:礼貌待人是人际交往的最起码的要求。我们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自古强调“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新的一框题:《礼貌显魅力》。又如《挫折面前也从容》,也是从一则故事引入的:日本一家公司要招聘10名职员,经过一段时间严格的面试,公司从30多名应聘者中选择出了10人。发榜这天,一个叫水源的青年人见榜上没有自己的名字,悲痛欲绝。回到家中变要悬梁自尽,幸好亲人及时发现,水源没有死成。正当水源悲伤之时,从公司却又传来好消息:水源的成绩名列前茅,只是由于计算机的错误导致了水源的落选。正当水源一家人大喜过望之时,从公司又传来消息:水源被公司除了名。原因很简单,公司的老板认为如此小的挫折都经受不了,这样的人在公司是干不成什么大事的。并提问:你如何看待公司的决定?假如你是水源的朋友你打算如何帮助他?这样的问题情境,把挫折及其产生原因,面对挫折的不同态度等一系列问题,光凭简单的说教,教学效果自然迥然不同。说到复习课,往往成了“炒冷饭”,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不起来,产生厌学情绪,影响教学效果。课堂上,如果创设问题情境,深化知识层次,加深理解记忆,也能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复习“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这一问题时,引入2016年秋季雾霾波及中国25个省份、100多个城市,“雾都”大面积出现。高速封路、满城口罩、出门迷路、学校停课……面对“雾霾”,我们如何有效地保护自己?政府和公民应采取什么措施,让“美丽中国”露出美丽的真容?英国的经验对我国治理雾霾有什么启示?等时效性较强的问题,这样就能达到动情明理的作用,从而提高教学的时效性。

猜你喜欢

初中思品教学情境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初中思品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的实践研究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情境教学模式刍议
小议初中英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