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馆场馆教育视域下博物馆展览进高校

2017-06-19王晓阳

求知导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王晓阳

摘 要:高校图书馆与以教育为首要功能的博物馆合作是进行图书馆场館教育的有力途径。文章探讨了博物馆展览进驻高校图书馆的意义,给出了图书馆场馆教育实现方式上的创新手段与模式的实践案例。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场馆教育;博物馆展览

一、图书馆场馆教育探析

场馆教育是一种教育活动,基于真实情景,在过程中讲求知识传递、互通探究。场馆教育不仅仅指它能利用展品和活动为社会和个人提供教育资源,更重要的是个人和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可以利用场馆资源实现自身的教育改变。高校图书馆拥有天然的文献资源和空间资源,实施场馆教育可以将知识情境化,通过视觉、触觉等将知识传递给学生读者。

二、博物馆展览进高校的意义

博物馆展览进高校拓展了博物馆方的教育实施途径,凸显了以高校学生读者为对象的指向性。高校强调教育的基础性、系统性和专业性,而展览以其开放性、非约束性、自我导向性可成为高校传统教育方式的补充和延续。在没有强制考核等因素的约束之下,学生可以在图书馆场馆教育情境中自我选择以及主动探究,开放式的环境往往能激发兴趣、启迪思想。高校图书馆与博物馆进行衔接,将更能彰显图书馆实施场馆教育的优势。

三、图书馆场馆教育创新实践案例——黄宾虹书画作品展

本文所阐释的实践案例选择中国传统艺术为主题,以浙江省内最大的综合性人文科学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为展览资源来源。黄宾虹是中国近代著名山水画绘画大师,他的笔墨中蕴涵着深刻的民族文化精神与崇尚自然的美学取向。浙江省博物馆馆藏了大量的黄宾虹书画作品以及珍贵实物资料,这为开展图书馆场馆教育打下了良好的资源基础,为策划、实施提供了创新空间。

1.多维巡回模式实践

本次场馆教育以多维展览形式实施,活动模式在时空上采取多馆巡展、线上和线下结合,包括新媒体运用、科技手段和网络教学设计等多维角度。先后在浙江大学图书馆、浙江科技学院图书馆、浙江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进行实施。相较传统的巡回展览,本次场馆教育从策划到实施进行了统筹制作。考虑要适合不同校园馆舍的建筑物理空间环境以及多次陈展等因素,精心挑选、高清采集黄宾虹作品,还原制作成可组合式展板并配合解读性文字,机动灵活地布设展览。

2.“互联网+中华文明”的技术创新实践

将文物本身蕴含的丰富信息发掘出来,化为学生能感知的鲜活形象这正是实施者的理想追求。高校图书馆开展场馆教育,结合“互联网+”的思维,把文化价值与教育学习对接作为结合点,如在本次场馆教育实施的第一站——浙江大学图书馆,建立了“展览+

讲座课堂+互动+图书导读”的E-LIB(Exhibition—Lecture Interaction Book)立体形式。在展览上欣赏艺术画作的独特内涵,在讲堂现场聆听知识思想的迸发,组织学生实地参观浙江省博物馆,结合制作整理的馆藏有关黄宾虹的著述书单进行阅读探究和兴趣拓展,从视觉、听觉以及感识三位一体对学生进行教育实施。

3.互通交流,实现知识汇聚与传播

场馆教育的创新实践需要多方资源技术的融合参与。本案例是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场馆教育的实施顺畅、收效圆满得益于各个团队的配合,确立了由浙江大学图书馆为主导,联手博物馆,结合科技团队作为技术支撑,在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处理、数字文化资源传播和互动展示等关键技术方面实现了应用创新。此外,在图书馆场馆教育实施现场录制了由浙江省博物馆的研究专家对每一幅画作的解读视频,视频经编辑后上传至场馆教育学习平台,学生可以随时浏览播放,在欣赏画作本身的同时又能拓展性地启发艺术思维。

当今以及今后的高校学生,已经在互联网以及新科技的浸润之下成长起来,图书馆场在实施馆教育时,借助新思维势必将获得这一庞大群体的认同。图书馆场馆教育在我国推行较为缓慢,相关工作者要及时了解高校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水平及需求形式,使学生主动缩短与博物馆的距离,为学生提供方便,不能让博物馆展览“养在深闺人未识”。

参考文献:

[1]王 乐,涂艳国.场馆教育引论[J].教育研究,2015(4).

[2]郑 燃.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数字文化服务融合策略研究[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7(1).

猜你喜欢

高校图书馆
中文电子书馆配市场发展探析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高校图书馆办公室的重要性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研究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浅谈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编目与管理作用
当代高校图书馆“大阅读”服务模式探讨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