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维可视化技术在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中的运用
2017-06-19牛业忠
牛业忠
摘 要: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课程的教学不仅只是传授理论知识,还需结合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培养小学生健康优秀的思想品德,实现良好的社会性发展。因此,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归根结底是品德、思维能力的教学。如何从传统的知识传递上升到小学生思维的培养,是每个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文章简析思维可视化技术的特性,并结合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重点,提出该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建议。
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是小学生德育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品德与思维的培养不同于知识的简单传递,说教式教学往往无法触及学生的内在思维,深入大脑灵魂影响学生。因此,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升级教学模式迫在眉睫。如何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实现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的教学升级,值得我们关注。
一、思维可视化技术概述
思维是人类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当人类通过社会生活与实践学习在大脑中形成一定的思维路径时,也就有了一定的思维。相应地,思维可视化技术是指以视觉化的形式将原本不可见的思维方式、思维路径甚至思考的过程呈现出来的一种技术。这种可视化的过程能让枯燥的知识更立体,更系统,更易被吸收。大家所熟知的思维导图就是思维可视化技术中的代表之一,要把思维可视化技术运用在教学中,需要在认识上做如下调整。
1.认识到思维训练与知识传授的关系
教师不应忽视思维训练与知识传授中的任何一方,因为两者始终是互相促进、和谐共存的。良好的思维能力训练能推动学生自然而然地吸收知识,而脱离了知识的思维训练,也就失去了载体,无法贯穿于知识传授的思维训练也只是高屋建瓴,纸上谈兵。
2.正确定位课堂教学中的师生角色
思维训练的核心是思想的互动与碰撞,因此,教师应从原来的灌输讲解者转变为学习思维过程的引导组织者,学生从原来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参与者,成为思维的主人,双方在不断的互动与碰撞中,令整个教学过程鲜活起来。
二、思维可视化技术在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中的运用
1.将思维可视化技术运用在教学目标的构建过程中
知识、能力、品质是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的三大教学目标。但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会偏重知识传授,而忽略其他两大目标。其实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材内容有清晰的单元主题划分,因此,建议教师在教学备课时通过思维导图提前把握教材整体内容,划分单元重点,制定三维教学目标。
2.将思维可视化技术运用在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善上
教学过程中,思维可视化技术能帮助学生大大改善学习方法。课前预习时,教师可根据教材和教学目标,为学生设置有特色的思维可视化课前预习题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搭建呈现自主学习成果的平台,或上台演讲介绍,或组队进行比赛,或进行别开生面的表演,还可通过图示、视频等解答学生疑问和进行课堂总结。
3.将思维可视化技术运用在提升课堂实效上
思维可视化技术的一大优势就在于让大脑的思维更清晰,让思维的引导更自然。通过思维可视化技术,一方面教师不用再死板地强灌知识,可围绕中心主题设置可视化的思维题目。另一方面在课程效果的评价和呈现上,也不用再局限考试试卷,而有了诸如思维导图、图像搜集与绘制、学生演讲、特色活动组织等多种形式,课堂实效也清晰可见。
三、结束语
当下,课堂教学改革已经逐渐得到大家的重视和推行,课堂教学已经不仅仅停留在知识的单向传递上,还有兴趣培养以及双向的思维启发。教师利用思维可视化技术尝试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对学生内在品质的培养以及思维能力的启发有良好的效果以及长远的积极意义。因此,要想更好地推行素质教育,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心智发展,则应就思维可视化技术做进一步的研究与实践。
参考文献:
[1]胡德海.探究思维可视化技术在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上旬刊),2015(7).
[2]王爱芳.思维可视化技术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運用分析[J].小学教学参考,20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