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教材文本,进行言语实践
2017-06-19孔伟英
孔伟英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价值在于提升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能够以文本教材为依托,从学生语言表达的流畅性、丰富性、灵动性等方面入手,对学生进行言语表达能力的训练,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材文本;言语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6-0050-01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言语不清、吞吞吐吐、颠三倒四、答案简单等现象时有发生,这都是与学生言语表达能力不高有着直接的关系。要想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就要以教材文本为基础,以学习语言、发展语言为目标,注重对学生进行言语表达能力的训练,从而使学生从小就养成良好的言语表达习惯。
一、巧借教材文本,追求语言表达的条理性
从心理学来看,语言表达是学生思想由内部向外部转化的过程。在这个转化的过程中,有的学生会感到有一定的障碍。在这种教学情形下,教师要善于从课文入手,帮助学生理清文章顺序,理清思维结构,从而使学生学会有序、流畅地表达。
如人教版语文第五册《花钟》一课,主要通过对不同花开放时间的描写,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和热爱大自然的生活习惯。在课文的第一段,作者从凌晨四点的牵牛花写起,一直写到晚上的昙花等,分别介绍了它们的开放时间。在课堂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感受到作者言语表达的条理性,教师让学生反复朗读这段话,并思考:“在这儿,如果把表示时间的词语去掉,与原文比较,有什么区别?”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经过思考后认为:如果没有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整个段落就会显得杂乱无章,很难知道花儿开放的具体时间。教师再趁机追问:“由此,你明白了什么?”学生总结出:在写文章或者说话的时候,一定要说得有条有理,让别人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主要以具体课文为例,从文本内容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入手,让学生明白如何才能把话说得有条有理,以及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叙述等。经常进行这样的引导,必能为学生言语表达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巧借教材文本,追求语言表达的生动性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要以教材文本为基础,抓住文本中有特色或者有内涵的段落,引导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从而使学生能在这“大语言”环境下,有据可依、有例可循地发表自己的阅读见解,进而使学生的语言表达更加形象生动。
如第七册《鸟的天堂》一课,主要通过对作者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致的描述,由衷地发出了对“鸟的天堂”的赞叹。其中,作者在描写的时候,为了使读者真正感受到鸟多,主要采取了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我注意地看着,目不暇接地看着,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来了……”在教学时,教师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并说说:“从课文中你读懂了什么?作者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学生再次回归课文,品味语言,真正感觉到了这样的描写可以使文章显得更加生动。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主要以文本语言为载体,鼓励学生品味语言、感悟语言。学生在品味中真正感受到了动静描写的优势。这为他们今后的说话与写作训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巧借教材文本,追求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在语文教学中,针对学生回答问题经常答非所问,或者词不达意的现象,教师要善于以文本教材为凭借,并通过追问的形式让学生逐渐能够回答准确、回答到位。长此以往,将有利于学生良好回答问题习惯的养成,使学生言语表達的准确性得到明显提升。
如第九册《鲸》一课,作为一篇说明文,用词准确是本文最大的特点。在课堂教学时,为了使学生感受到作者在语言表达上的优势,教师主要让学生边阅读课文,边把自己感受深刻的词语、句子画下来。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再次回归课文,细读文本,对“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鲸隔一定的时间必须呼吸一次”“鲸每天都要睡,睡觉的时候,总是几头聚在一起”这些句子中的“主要”“必须”“总是”等词进行比较,通过加一加、减一减,真正感受到了作者在遣词造句上的用心,从而为学生阅读与写作中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主要根据课文的性质特点,让学生品味语言,比较语言,感受文本在遣词造句上的优势。这样教学,可以使学生在比较、品味的过程中真正感受到文章用语的准确性。长此以往,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一定会得到飞速提升。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避免面面俱到的教学,应从文本内容的核心价值入手,注重学生言语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要以文本教材为凭借,引领学生理解、品味、推敲言语表达的妙处,以实现言语内容与言语形式的高度统一,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