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体的深度学习优化策略

2017-06-19曹丽萍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7年6期
关键词:优化策略文体深度学习

曹丽萍

[摘 要]阅读教学重在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因此,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策略,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创设生动有效的情境,设置有思维张力的问题,采用共同体学习的方式,注重知识的迁移运用,以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使学生掌握不同文本的文体特征,习得其不同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关键词]深度学习;优化策略;文体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6-0014-03

深度学习已成为当下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理念。它是一种主动性、批判性的有意义学习,强调对知识的深层加工、深度理解以及长期保持,要求学习者善于自主建构且能迁移运用知识,并能在真实的情景中有效地解决复杂的问题。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呼唤深度学习,以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问题意识等,使语文课成为攀岩课、拔节课,有生长感。阅读教学都要求有学科感,要基于文体特征来展开,在教学方法上一般没什么大的差别,但在教学效果上却不一样。究其原因,就是缺乏深度学习的引领。那如何基于文体特征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呢?

一、营造积极文化,优化知识建构

深度学习要求学习者不仅能够从信息的海洋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更要将信息转化为知识,并把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经验联系起来,在已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而民主和谐、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能营造一种安全的、支持的、归属的积极学习文化,促进学生进入一种有活力、轻松但灵敏的求知状态,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向上的情绪状态,从而自我激活已有的知识经验,实现新知识与已有背景知识的联结,促进学生主动地进行知识建构,使学生的思维向广度、深度打开,并具有多元性、有效性和创造性。

如,教学苏教版二年级的科普童话《蚕姑娘》一文,一个学生在了解了蚕的生长过程,知道蚕最后变成蛾后,主动举手说:“老师,我知道蛾姑娘产下卵后,一个小时后就会死掉。”我趁机补充:“是的,飞蛾是一些虫子的成虫,主要任务就是交配、产卵,好繁殖下一代。因此,它产过卵后,就会正常死亡了。”这种知识的主动建构,使课堂教学变得灵动、智慧。再如,教学苏教版二年级的词串韵文《识字7》时,讲到“祖先”一词,一个学生主动要求上臺画人类进化的过程。(如下图)他惟妙惟肖的绘画加口头说明,极具创造力,打开了同伴的知识视野。

二、创设自然情境,促进深度理解

情境认知理论揭示了人类学习知识的本质,认为知识具有情境性、生成性、分布性以及条件性等特征,学习者只有通过参与真实情景中的活动并用所获得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建构知识意义并真正掌握这些知识。因此,教师要创设真实的、有意义的学习情境来支持和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教师不仅要激活学生原先的知识,为解决问题提供脚手架,还要通过对话、协商、反思等来促进学生掌握深层知识、理解复杂概念,使学生建构所需的知识意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捕捉学生的生成,进行智慧的点拨、引领,把学生引向知识的最深处,让他们看到最本质的东西。一位教师这样教学说明文《神奇的克隆》一文。

首先,文中有一段写低等生物克隆的话:“一些单细胞微生物,如细菌,经过20分钟左右的时间,就可以一分为二,再分为四个、八个……这就是低等生物的克隆。”教学时,教师运用了一小段视频,直观形象地再现了细菌克隆的景象,可视化效果很好。看完后,教师追问:“看了这段视频,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说:“细菌变化很快,数量很多。”到这里,一般教师就可能停步,但这位教师继续深入,回归课文、回归句子,回到说明方法上:“你们看,这里用了很多数字,这些数字写出了细菌克隆变化快、数量多的特点,这就是列数字的作用。”

其次,文中还有一段写克隆作用的语段:“人们利用克隆技术能够培植人体的皮肤进行植皮手术;能够‘制造出人的耳朵、软骨、肝脏和心脏等人体‘配件,一旦病人需要,就能重新‘装配…… ”教学时,教师抓取三个双引号引导学生理解。在理解了三个双引号都表示特殊的含义之后,教师出示:“人们利用克隆技术能够培植人体的皮肤进行植皮手术;能够克隆出人的耳朵、软骨、肝脏和心脏等人体器官,一旦病人需要,就能重新移植……”并追问:“你觉得这两段话,哪一种写法好?”通过追问,引导学生明白原文的语言表达生动,从而使学生把握了说明文的语言表达要求。

其三,文中的第三、第四、第五三个自然段依次介绍了植物的克隆、低等生物的克隆、高等生物的克隆。教师在引导学生明白这是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后,追问:“这三个自然段的顺序能否调换?”通过思考,学生明白这三个自然段的顺序不能调换,从植物到生物、从低等到高等、从原始自然到人工介入,事物是一步步向前发展的。这里有一种内在的逻辑顺序,这正是说明文的特点,体现它结构的严谨性。

这样的教学,教师心中明了到底要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因此能智慧地点拨、引领,把知识教深教透。

三、设置张力问题,引发深度思维

问题使得思维自动集中到最重要的内容上,进而产生持续不断的、丰富的想象活动。提问是促进学习者深入探究的策略,是教师基本的教学方式。布卢姆将学习目标分为六个层次,即知道、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及评价,它们之间呈递进关系。根据这一理论经,浅层次学习的认知水平只停留在“知道、领会”这两个层次,主要是对知识的简单描述、记忆或复制;而深度学习的认知水平则对应 “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这四个较高级的认知层次,不只涉及记忆,更注重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深度学习的核心特征是高阶思维。发展高阶思维能力有助于实现和促进深度学习,同时深度学习又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思维品质和学习效能。因此,教师的问题设置要指向高阶思维,要有思维张力。

(一)在难点处提问

问在难点处,能让学生思辨明理。深度学习是在理解基础上的批判性学习,要求学习者对任何事保持一种批判或怀疑的态度,批判性地看待新知识并深入思考,从而加深对深层知识和复杂概念的理解。如,教学五年级的记叙文《海伦·凯勒》一文,在梳理文脉环节,一位教师针对第二自然段、第五自然段的两个难点处提问:“分段时你纠结的是哪一自然段?”这样,引发学生的思辨,让他们据理力争。有的学生认为第二自然段开头“就在这时”表示与第一自然段很紧密,应放在第一段(部分);有的认为这是过渡句,承上启下,重在启下,应放在第二段(部分)。同样第五自然段,有的认为与下面第六自然段联系紧密;有的认为第六自然段开头“海伦10岁的时候”一说表示时间跨度大,应该断开。最后经过讨论,他们得出文章可以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自然段,写海伦在一岁半时因生大病而带来了灾难;第二部分是第二至第五自然段,写在沙利文老师的热情鼓励和精心指导下,海伦学习了盲文,拼写了单词;第三部分是第六、第七自然段,写海伦经过艰苦的努力,使自己的说话能力和一般人没有什么两样;第四部分,即最后自然段,写海伦大学毕业后,决心像自己的老师一样,为更多和自己一样不幸的人服务。在此基础上,教师又抛出自己的三分法,即把2-7自然段并成一大段,问学生是否可以,再次引发学生思辨。这样的问题,使学生掌握了不同的分段方法,具有思维的张力。

(二)在虚无处提问

问在虚无处,能促进学生的深度思考。在课堂上,要经常给学生戴“六顶思维帽子”,以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所谓“六顶思维帽子”,即聚焦若干种不同类型的思维,一次一种,以求获得关于某一主题、问题或难题的更多看法,使情感、信念、观点受到挑战,使思维跳出常规模式。这六顶帽子是:关于×××你知道些什么?(有关主题的事实)关于×××你觉得怎样?(有关主题的情感)了解×××的好处有哪些?(有关主题的积极思想)什么问题可能归咎于×××?(判断一个主题)假设×××不存在,将会怎样?(新观点,创造力)你认为×××是所有人需要了解的重要观点?(总结一个主题)。这样,“每一顶帽子”分别激活了某种类型的思维。在课堂上,问题设置要指向这样的思维类型。如,教学《海伦·凯勒》,教师一开始抛出几句名言,问:“你喜欢哪一句?它对你有什么启发?”中间词语检查环节,问:“你理解这些成语吗?用什么方法理解的?”这样有梯度的探底式追问,能促进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深化他们的认识。

四、构建学习共同体,引发深度合作

深度学习是通过探究的学习共同体来促进条件化知识和元认知发展的学习,它的实现需要共同体的支持。为了完成真实或仿真的复杂任务活动,学习者需要参与到相应的实践活动中,通过与实践共同体内其他成员的相互对话、 彼此互动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共同建构解决真实情景中的复杂问题所需要的知识。学习共同体是小组合作的深化。高质量的合作学习有助于发展认知能力、提高工作记忆,促进学生智力、技能、状态提升。如何构建学习共同体呢?

(一)学习任务有探究性

学习共同体的学习大多是基于问题的学习。问题让学生在阅读时明白他们的活动目标。倘若学生不了解阅读的目的,他们就会很难发现课文中的重要信息。如,教学科普说明文《蝙蝠和雷达》一文,教师要求学生把第七自然段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中的关键词画出来,然后用三种颜色的小方块分别代表口、耳、障碍物,让学生小组合作,用图式说清蝙蝠夜间飞行的原理。学生画出这样的思维导图:

这样的学习任务,不是简单捕捉文本的内容,而是具有探究性、挑战性,是一种深度的学习。

(二)学习任务分工明确

在共同体学习过程中,要给每个成员安排任务,让他们有事可做,共同参与,共同努力。如,教学五年级的科普说明文《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一文,一位教师让学生合作学习3~5自然段,要求他们完成以下任务。1.独立思考:对火星水的来源,科学家作了哪两种猜测?2.独自用简洁的话说说水的两种来源,说给小组成员听。3.共同体合作,根据第五自然段的意思,绘制思维导图。这样的合作学习,每个组员做什么清清楚楚,有个人学习,有集体合作,任务明确。

(三)学习过程组织有序

由于合作的时间有限,为了确保在分配时间内完成任务,教师要安排好共同体的学习流程。如,教学《神奇的克隆》,一位教师让学生合作学习:“默读课文3~5自然段,思考:植物、低等生物、高等生物的克隆神奇在哪里?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同时,教师提出合作交流的要求:“议——组内交流,人人发言;评——组内互评,完善批注。”这样的合作要求明确,顺序清晰,学生一读就明白合作的流程与方法,使得接下来的合作学习能有序开展。

(四)学习展示有互动有点拨

在交流展示环节,生生之间、师生之间要有互动,教师的点拨要及时。如,《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一课的共同体学习交流展示环节,教师及时发现学生思维导图中的缺漏,并呈现出自己的导图让学生進行比较,使他们发现差异,这样就教在学生的难点处。

在共同体学习中,教师要将学习自主权还给学生,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提高思维训练的深度。

五、设计练笔仿写,实现深度迁移

深度学习意味着迁移运用。深度学习要求学习者对学习情境的深入理解,对关键要素的判断和把握,能在相似的情境中举一反三,能在新的情境中分析判断差异并将方法思路迁移运用。如不能将知识运用到新情境中来解决问题,那么学习者的学习就只是简单的复制、机械的记忆、肤浅的理解,仍停留在浅层次学习的水平上。迁移运用主要是语言的运用实践。

如,教学说明文《春联》一文,在学生理解了春联的特点后,教师给学生讲述了“门对千根竹,家藏万卷书”这副经典对联的故事:“解缙是明朝有名的才子,他从小聪明好学,但家境贫寒。解缙家对面是一家财主,门对富豪的竹林。除夕,他在门上贴了一副春联“门对千根竹, 家藏万卷书”。 富豪见了,叫人把竹子砍掉。解缙深解其意,于上下联各添一字,变成一副新的春联。”请学生猜猜加了什么字。一个学生说:“上联加‘骸。”乍一听,有点可怕!他继续往下说:“下联加‘简。门对千根竹骸,家藏万卷书简。古时候的书都是用竹简做的。”独特的思维令人叫绝。又有学生说加“矮——高”“少——多” “去——来”等。最后,教师告诉学生解缙加了“短——长”。这样的语言实践饶有趣味,发散了学生的思维。

总之,阅读教学重在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因此,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策略,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创设生动有效的情境,设置有思维张力的问题,进行智慧的点拨引领,采用共同体合作学习的方式,注重知识的迁移运用,以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让学生掌握不同的文体特征,习得其不同的文体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优化策略文体深度学习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企业重大风险确定及管理建议的研究论述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若干教研文体与其相关对象的比较
文体家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