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AF观照下预设触发语在背诵式语言输入的记忆制约

2017-06-19柯于国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制约实验班预设

柯于国

(上海外国语大学 研究生部,上海 200083)

CAF观照下预设触发语在背诵式语言输入的记忆制约

柯于国

(上海外国语大学 研究生部,上海 200083)

该研究基于语言的复杂性、准确性与流利性,以预设触发语为最小算子,质化与量化并论,选取并剖释在背诵式语言输入中预设触发语所表征的记忆制约力。通过前测、中测与后测、背诵语言档案袋、教学理论输入等方面探讨预设触发语记忆制约增强效应,折射语块输入重要性,减少母语负迁移,以解决大学课堂英语教学中学生语言输入之制约阀限。

预设触发语;背诵式语言输入;CAF;记忆制约

一、研究背景

背诵式语言输入 (recitation language input)厚植SLA理论与心理学基础、加大语块输入、减少母语负迁移、推进二语习得进程,渐成研究热点。通过语言输入完成二语习得过程,在课堂教学时提供最佳语言输入成为新常态,以促语言习得。Krashen的语言输入假设,不失为最佳可理解性输入,其以认知心理学为视阈,指出语言习得囊括两大系统,一是以语法规则为中心的分析性系统;二是以记忆为中心的套语系统。前者记忆空间小但强度大[1]3-8;后者蕴含诸多语块,易于在语音环(voice ring)中提取,以便准确、流利、地道地表达。背诵式语言输入涵盖诸多短语、套语、成语、固定搭配及常用句型,进一步凝结背诵语块,约略语法规则操作,深化语言应用的直接性,更加准确、流利地表达自己,以促其目的语背诵能力[2]13。

预设触发语(又称前提触发语)指产生预设的特定语词,近来广泛应用于各畛域。

第一,交际语言视阈下预设触发语的多元呈现。德国哲学家、数学家Frege在《论意义和指称》一文中最早提出语言使用的预设现象。运用语用预设理论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而言,可科学编排语篇信息,并为背诵式语言输入教学提供了若干建议[3]44-51。其翔实阐释预设在广告语言的作用,并指出预设在交际语言中举足轻重;同时在其《语用学》一书中指出预设可服务于言语交际;举隅书面表达中的预设及其工作机制。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活力与生机[4]122-129。

第二,认知语言学观照下预设触发语的多元应用。预设触发机制的概念内涵与分类,譬如,常见预设触发机制囊括专有名词、选择限制、状态变化动词、强调结构与重复副词[5]104。理想化认知模式(ICM)与图形—背景理论剖释预设成因和预设磨蚀现象,并将否定分为两种:同一ICM下的否定和不同ICM之间的否定,后者导致预设销蚀。预设触发隐喻是认知主体目标域中所表达的理解与思考,内部与外部共同作用,如除相互触发以外,相似作用较显著。预设触发语可以帮助二语(英语)学习者使用语言,语用预设可承受证词的相关问题,同时先验知识有助于提升学生背诵能力和语块凝结能力[6]17-25。

鉴于迄今为止背诵式语言输入多基于质化研究,实证研究颇为匮乏,本文针对这一研究态势,基于CAF(Complexity,Accuracy,Fluency)视域,质化与量化并论,以预设触发语为最小算子,探讨预设触发语在背诵式语言输入中的记忆制约增强效应及拟合修正。

二、CAF概念内涵的再思考

CAF作为外语输出与外语测试的重要检验阵地备受学者普遍关注。研究CAF对于即时了解学生语言水平、洞察心理变化趋势、诊断语言输出制约、提升语言制衡协同举足轻重。CAF三联体作为场依赖变量在SLA、课堂教学、口语、写作输出驱动等得以广泛应用[7]231-238。CAF定义尚存争议(如CAF可否定义为建构理论)以及其概念范畴较广。

首先,多维观照下的三联体概念。准确性在CAF三联体中研究最早、最透明、最具一致性,在评估精度与识别标准上存在偏差。复杂性涵盖音系复杂性(音段音系与超音段音系)、形态复杂性(曲折模态与词汇弹性)、句法复杂性(层级、内嵌与递归)。流利性指整体语言能力,尤在口语、写作输出中对轻松自然、雄辩能力、语言流畅的感知能力。通过口语输出数据分析,探究量化的语言现象可否提高SLA流利性[8]14-21。流利性指像本族语者的话语速度,高质量输出语言的能力或者执行任务时所表征的停顿、犹豫或语言纠正的程度。准确性指无错误输出语言的能力,如发音错误比、词汇错误比等[9]82-88。

其次,CAF概念范畴化阈限。流利性作为多成分结构,可通过识别下一级维度,检测口语流利性(语言速率与密度)、话语分解(数量、长度和话语停顿分配)、流利性修复(话语错误启动与话语重复数量)。复杂性在CAF三联体中最复杂,最模糊,最晦涩,让被试者承担错误风险并对中介语进行重构,观察语言任务之特性(task complexity)和二语输出表征(L2 com plexity),制定语言能力量表。通过了解语言的特征(项目、类型、结构、规则)或者系统(音系、语态、句法、词汇),注重语言准确性,设计课程大纲,在口语与写作中应用畛域日渐扩大[10]322-326。

再次,三联体制衡的微观量化。在L1口语输出中,语言复杂性不仅产生迟疑犹豫,亦对最初反应时间造成影响。然而在L2口语输出中,语言复杂性对口语流利性影响更大。在L1习得中,三联体之间的制衡(trade-off)相关性较小,仅准确性与复杂性(LC)呈高度相关(-0.883)。在L2和L3学习中,三者之间的制衡(trade-off)样态愈加显明,准确性与语法复杂性(GC)与词汇复杂性(LC)呈高度正负相关(分别为0.876,-0.756,0.811,-0.917)。三联体制衡在写作、口语、听力等量化表征显著[11]66。

最后,鉴于CAF研究之争议及阈限,未来应思考的议题有,CAF能否作为一个理论构想而存在(定义、理论基础、范畴);如何准确定义三联体;三联体是不是多元成分;CAF与其他领域(如音系学、词典学、语义学、句法学)研究新节点以及三联体制衡(trade-off)量化研究[12]13-17。因此,今后一段时间,国外CAF研究应进一步阐释与明确三联体概念内涵,通过质化与量化研究探究三联体内在关系,结合其他领域,展开实质性研究。此外,CAF的三联体制衡(trade-off)在L1、L2、L3的表征研究亦应进一步深入,特别是在CAF研究中把握词块输出的语用次功能范畴(模糊限制语、认知立场、强行与命令、能力与可能、评价与意愿),降低CAF三联体制衡的认知处理负荷。在任务的认知因素中,资源指向与资源消耗呈反向相关,变量之间需消耗额外认知资源。若任务复杂度产生转变,三联体(triad)会呈现制衡,所以应把握CAF三联体制衡(trade-off),关注其形成性研究的特点,衍生三联体制衡之形成(formation)、执行(implementation)、监察(monitoring)体系,提升其优势语序(dominance order)与语言可别度(identifiabili ty),规避语蚀所产生的CAF制衡偏差。

显然,把握CAF的三联体(triad)制衡有助于提升背诵式语言输入质量。在CAF观照下探讨预设触发语在背诵式语言输入的记忆制约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本研究旨在回答如下两方面问题:

1)以预设触发语为最小算子,与对照班相比,实验班学生在前测、中测、后测中,背诵式语言输入有何差异?显著性如何?

2)CAF三联体观照下,通过对预设触发语记忆制约化,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语言输入质量是否显著?使用预设触发语与背诵式语言输入质量是否存在准关联?其记忆制约效应如何?

(二)研究受试

该研究受试共两个班,皆来自上海某高校15级英语专业3、4班。3班为实验班,学生共37名(5名男生、32名女生);4班为对照班,学生34名(4名男生、30名女生),其中3班与4班分别有3位和2位学生对受试持消极态度,均主动放弃该受试。被试平均年龄约20岁。所有班级均参加由学校统一组织的英语摸底测试,实验班与对照班进校时英语成绩旗鼓相当,无显著差异(P=0.107>0.05)。两组学生均使用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二册)。两个班级均由林老师(副教授,90后,2013年、2014年先后获“外教社杯”外语教学大赛三等奖、二等奖)任教,授课方法一致,授课时长相同,教师适时精选大学英语四级作文范文3篇,规定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限时背诵。迥异之处是,让实验班学生背诵段落前,教师把范文中所有预设触发语用红笔予以标注,在背诵式语言输入时让学生加以关注,而对照班学生范文则无任何标注。

(三)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囊括背诵前测、背诵中测与背诵后测、背诵语言档案,背诵维持同一背诵任务类型、课堂教学时长以及统一的多媒体语音室。

1.背诵式语言输入测试

为确保其信度、效度和区分度,前测、中期和后测均采选自全国大学英语四级写作范文。三项测试皆涵盖一项背诵任务,规定学生30分钟内背诵一篇文章,字数维持在120至130字之间。

2.背诵测评量表

内容基于课堂随机预先打印的英语四级背诵范文,在多媒体语音室,学生在教师指定下30分钟内为背诵做准备,30分钟结束立即回收背诵范文,随后学生戴上耳机,在5分钟内凭助多媒体语音对话系统,背诵范文,录音储存后保存并发至教师指定邮箱。背诵测评量表如下。

表1 CAF观照下背诵测评量

3.背诵语言档案(language portfolio)

为了全面而翔实了解两个班级学生,实验前,课题组向每位学生分发一份背诵语言档案。语言档案(language portfolio)囊括学生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英语自主学习、负动机、同侪他启修正、班级英语学风、家庭教育环境、生源等,学生如实填写完整后立即收回。

(四)研究程序

该研究属对比实验,从2015年9月起实施一学期,历时16周。实验前,在两个班进行统一前测,了解学生英语语言水平。其后,在实验班进行过程教学法,同时对CAF观照下的预设触发语加以阐释。教师在课文讲解时有针对性阐述预设触发语概念内涵、六大分类及其特征。而对照班采取一般过程教学法。

(五)测试

背诵前测、中测、后测分别选定在第二、八、十四周进行。两班学生在每次测试中皆持同一背诵任务,即在多媒体语音室30分钟内完成,测试难度保持基本一致。所有背诵评分均由三位教学经验丰富、教态一丝不苟的教师完成,最终取平均分,三评误差囿于5分(含5分),否则由课题组集中充分讨论予以仲裁。

(六)教学过程

1.理念呈现

在实验班,教师阐述预设触发语的相关理论,尤其在课文讲解中关注预设触发语的功能与其制约阀限。如相关概念内涵(预设、预设触发、触发语、预设触发机制等)、预设触发语六项表征,即专有名词和指称词(Proper nouns &alleged words)、事实性动词(factive verbs)、选择性限制词(selectional restrictions),状态变化动词(state change verbs)、强调结构(emphatic structure)和重复副词(repetition adverbs)以及结合课文举隅若干例子,让学生清晰理解预设触发语相关理论及其制约阀限。而对照班维持过程教学法不变。

2.CAF观照下的预设触发语类型

CAF观照下的背诵培训与掌握预设触发语的类型对学生而言至关重要。预设触发语的类型包孕词语预设(词语预设主要指专有名词和限定词)、语法预设(语法选择制约)、话语触发语(指连接词、介词、副词、整个段落的衔接)、话题主题预设。该类训练提供有效话轮(discourse exchange),并为学生提供充足思维背诵时长,创建背诵话语跨模态,提升其背诵自我效能感。同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启同侪他启修正范式,评估组员背诵效果。

四、结果分析

(一)背诵前测、中测、后测的反映效果考略

表2 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前测、中测、后测效果

三次测试结果显示,在前测两个班学生背诵水平均一般,基本不相伯仲。对照班平均分比实验班略多3分;在中测结果则呈现微妙变化,实验班学生更多关注已标注预设触发语,同时背诵成绩亦相应提升。他们在背诵式语言输入时,关注预设触发语的记忆制约效应与制约弹性,实验班与对照班平均分基本保持一致,对照班仍略多1分;在后测实验班学生更加了解预设触发语,对预设触发语制约阀限渐趋娴熟,同时背诵效果显著提高,对背诵式语言输入之兴趣亦日趋浓厚,实验班平均分反超对照班2分。结果表明,实验前测、中测与后测相关系数分别为0.895、0.912与0.788,皆大于0.6,可得出背诵式语言输入成绩与触发语使用数量存在很强准关联性。从三次测试看出(双尾)=. 000

图1显示,实验班在三次测试中大致上每一子项目平均次数依次递减,在发音错误、停顿、迟疑长度、漏词变化更加明显,说明三次测试存在显明差异;而对照班平均次数在三次测试中时有交叉,在停顿方面变化更加显著,而其他方面均无明显改观。

图1 实验班与对照班三次测试效果图分析

(二)背诵语言档案袋(language portfolio)

背诵语言档案袋分为语言护照(language passport)、语言传记(language biography)与档案材料(dossier),其中囊括学生姓名、性别、生源、家庭教育环境、英语自主学习、同侪他启修正、负动机等项目因素。经统计分析回收学生背诵语言档案袋,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实验班与对照班背诵语言档案袋统计分析

图2展现了实验班在负动机、班级英语学风等均优于对照班,但对照班在家庭教育环境、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同侪他启修正与自主学习等方面略高于实验班方面,总体而言,差距均大同小异。此外,我们亦有一些意外发现。首先,实验班的学生负动机明显高于对照班。据学生背诵语言档案袋记载,该班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必要自信、对英语语言社团持颇多负面态度、对课本内容兴趣不浓。其次,从家庭教育环境看,无论从父母学历、父母英语辅导等方面对照班均高于实验班,这说明对照班学生拥有较好英语学习环境。最后,在同侪他启修正与英语自主学习方面,对照班学生均优于实验班,不难窥测对照班学生学习方面偏向团队协作与互相学习。

(三)记忆加工时预设触发语与其背诵减分的关联方考察

记忆加工时预设触发语类型、出现数量、出现频率对其背诵减分呈现正相关性。笔者使用视频分析软件ELAN(V4.5.1)对学生背诵录音进行分层(tier)转写,凭借正常背诵作文速率,对其进行层级(tier)设定,并对每个层级加以标注,如表3。

表3 不同预设触发语类型观照下CAF子项目平均出现时(ms)和减分率(%)对比分析

表3映现了段落背诵时,预设触发语出现时差越短,减分率则越高。实验班学生可主动使用预设触发语,有助于提高减分速率。另外,预设触发语在长句、短句与词组等三类型出现时长均高于对照班,同时其与减分率亦呈现某一特定的正相关。

(四)预设触发语在背诵式语言输入的记忆制约截口增强表征

表4表明,经过语篇加工后,预设触发语在背诵式语言输入过程中彰显其记忆制约力,使段落更具有很强的逻辑性与流畅性。在三次测试范文中,通过五句话长度与十句话长度两个位置跨度来分析跨度条件下预设触发语被知觉为外界临界比例理与其标准差,呈现不同语篇在“介绍句—目标句、目标句—预设触发语、预设触发语—回指句、回指句—预设触发语”的记忆制约临界比例。

表4 不同语篇加工位置跨度条件下预设触发语被知觉为记忆制约临界比例与标准差

五、讨论

CAF三联体(triad),即复杂性、准确性、流利性在这三次测试中均得到较好验证。三联体之间出现彼此制衡(trade-off)。三篇范文在词汇、短语、长短句方面复杂性基本保持一致,但第二篇与第三篇涵盖的四级核心词汇略多于第一篇,但是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学生学习成绩不降反升,个中缘由可能源于学生对这次试验比较感兴趣,在中测、后测中提升了自我效能感与背诵动机。因此,两个班在停顿、迟疑度方面平均次数明显更多。这也是竞争效应(tradeoffeffect)与拉平效应(leveling effect)共同作用的结果。特别是两个班在背诵时学生工作记忆中的语音环(voice ring)、中央执行器(central executive)、视觉空间板(visual space board)也存在一定差异,该领域研究有待进一步探讨。

从学生背诵语言档案袋可得出若干初步结论。首先,实验班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十足自信、亦对英语语言社团亦持颇多负面态度、对课本内容兴趣不浓。其次,从家庭教育环境看,对照班学生拥有较好语言学习环境。最后,在同侪他启修正与英语自主学习方面,对照班学生学习方面更侧重团队协作与互相学习。自下而上学习多于自上而下,而实验班偏重自上而下多于自下而上。纵览诸如此类发现,可以看出,对照班学生各方面整体略高于实验班学生,对照班学生前测成绩高于实验班学生恰巧验证这一点。

基于CAF视阈,预设触发语的记忆制约凸显作用在背诵式语言输入方面更加显明。尤其从CAF子项目平均出现时与减分率之间的呈现的关系以及不同语篇加工位置跨度条件下预设触发语被知觉为记忆制约临界比例与标准差,映现预设触发语在背诵式语言输入的记忆制约增强效应,可对背诵式语言输入因子参数进行重设,更多关注微观参数(micro-parameter)。此外,凭助预设触发语在篇章中的动态制约(dynamic binding),彰显其在背诵式语言输入的记忆制约凸显力(shell prominence force),探寻预设触发语与语篇的输入接口(input interface),窥测其切分制约(segment restriction)。

纵览基于CAF三联体的彼此制衡(tradeoff),不难挖掘国外CAF研究呈现为“三阶驱动轮”集成界面:一阶驱动轮(范畴:多语言三联体制衡)、二阶驱动轮(内容:跨学科概念整合)与三阶驱动轮(工具:新技术媒介或设备)。鉴于此,在背诵式语言输入畛域衍生出若干颇富价值的新议题。如在欧洲诸国,学生学习两门或两门以上外语,适应以语言形式为纲(focus-on-forms)还是以语意与形式兼顾(focuson-form)?其内置语言记忆制约与外置语言记忆制约有何差别?产生拉平效应(leveling effect)还是竞争效应(trade-off effect)?另外,不同区域国家或地区(如中国、韩国与日本)的学习者背诵式语言输入时(如英语或德语),在相同时空概化记忆约束(generalized binding)下,工作记忆的中央执行器(central executive)、语音环(voice ring)与视觉空间板(visual space board)有何不同?准确性和流利性在记忆容量(memory voltage)上有何制约?预设触发语在背诵式语言输入时的聚焦凸显度如何?这些问题在未来一段时间有待进一步讨论。

六、结语

本文以CAF为切入点,探索预设触发语在背诵式语言输入的记忆制约。结果显示,实验班学生在背诵式语言输入时采用更多预设触发语,背诵成绩和预设触发语数量呈现显性相关。其在指称表达语、事实性动词、状态变化动词、时间短语和从句等触发语使用明显高于对照班学生。以预设触发语为最小算子,经过CAF子项目检测,预设触发语在背诵式语言输入中记忆制约增强效应显著。当然,本次实证亦存若干罅隙,譬如学生学习过程心理波动、学生对背诵式语言输入的厌倦情绪、以及教师在背诵评卷时主观误差等因素,有待后续研究进一步关注与规避。

(感谢我的博导束定芳教授、贵刊匿名专家与编辑部的宝贵建议与意见,在此一并感谢。)

[1]STEPHEN D K.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Persimmon,1982.

[2]丁言仁.课文背诵与模仿:成功英语学习者的学习经验[J].中国外语教育,2010(4):13.

[3]石安石.语义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

[4]胡庆芳,杨翠蓉.精彩课堂的预设与生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5]束定芳.现代语义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6]王文斌.隐喻性词义的生成和演变[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4):17-25.

[7]COLLENTINE J.The effects of learning contexts on morphosyntactic and lexical development[J].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2004(2):231–238.

[8]EllIS 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2n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8(6):14-21.

[9]LEE.The repetition of chunks in Korean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xtbooks[J].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2015(37):82-88.

[10]DEKEYSER R.The complexities of defining complexity[J].Paper presented at AAAL 2008,Washington D.C.2008(6):322-326.

[11]WOLPER,J.Why simple wins:escape the complexity trap and get to work that matters.Talent Development;Alexandria,2017 (4):66.

[12]ANDREA R,NEKTARIA-EFSTATHIA K,DIANA M.Effects of task complexity on L2 writing behaviors and linguistic complexity[J].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2017(7):13-17.

The Memory Constraints of Presupposition Triggers in Recitation Language Inpu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AF Theory

KE Yuɡuo

(Graduate School,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Shanghai 200083,China)

Based on the theory of the triad of CAF,taking the presupposition triggers as the minimum operator,combining qualitative analysis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this paper selects and releases the shell forces represented by the presupposition triggers in the language input of recitation.Through the pretest,test and the post-test,the language dossier,and the teaching theory inpu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ffect of the shell of the presupposition trigger to propel the chunk input,alleviate the negative transfer of the mother tongue and solve the limitations of language input in college classroom teaching.

Presupposition Trigger;Recitation Language Input;CAF;Shell Binding

H059

A

1009-8666(2017)05-0052-08

10.16069/j.cnki.51-1610/g4.2017.05.008

[责任编辑、校对:王兴全]

2017-03-06

江西省科学教育课题“CAF理论研究的新进展”(NJX201500324);景德镇陶瓷大学重大规划课题“CAF理论在口语语言测试的应用”(JDT2014 0045Ky)

柯于国(1983—),男,湖北黄石人。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计算语言学。

猜你喜欢

制约实验班预设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行知实验班
实验班以情促教教学策略谈
卓越司法人才培养实验班的小样本考察(2014-2017)——以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13级实验班为样本
临安市五措并举破解土地要素制约
我国会计电算化实施的制约因素分析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村民自治的制约因素分析
健康卡推进受多方制约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