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隔阂与体育的国际传播
——评《文明的冲突:足球在中国的传播》
2017-06-19文/马超
文/马 超
文化隔阂与体育的国际传播
——评《文明的冲突:足球在中国的传播》
文/马 超
足球的远祖——蹴鞠起源于中国,随着封建王朝的衰落,中国的蹴鞠失去了其存在的现实意义,它并没有伴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而发展成为现代足球。无论是作为体育运动还是作为文化形式,现代足球都伴随着英国的工业化革命及其带来的全球化扩张,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文化史意义上的深远影响。中国近代史上的足球也在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冲击下走进中国的大门。在西学东渐的历史语境中,足球作为外来文化,肩负着中国社会转型、实现体育强国的重要使命。一代伟人毛泽东少年时则有加强体育锻炼以强国的言说。由此可见,体魄的强健是中国社会摆脱“东亚病夫”这一带有侮辱性称呼的一种重要尝试。而足球,作为民族强大的想象,也被赋予了家国情怀和政治意义。但是,足球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将近一百年左右的时间,其成绩却并不尽如人意。尤其是在世界性的足球体育赛事中,中国的表现极差。于是,一个历史性的未解之谜出现了:为什么中国13亿人口却找不出多少优秀球员?国家的强大和足球事业的落后形成了反差与对比,这不禁让人思索:中国足球究竟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带着这些疑问,由上海体育学院路云亭教授独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8月出版的《文明的冲突:足球在中国的传播》一书,为我们探寻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有趣的、值得深思的视角。
独特切入视角。享誉世界的著名学者亨廷顿曾经写过《文明的冲突:世界文明秩序的重建》一书,从文明冲突的角度解释了未来世界的发展问题。作者认为,文明在将来的政治格局演变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将来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冲突很大程度上由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而引起。这种论断,成为作者观察足球在中国传播的一个视角。作者从文明冲突的视角对足球在中国的传播进行了分析,认为足球在中国之所以难以取得成功,中国足球之所以难以具备世界水准,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源于大英帝国工业化时期产生的足球运动,其法制性、扩张性和原始的野蛮性文化内涵与中国文化中的人伦性、内敛性以及中庸之道形成了“文明的冲突”。正是深植于中国国民内心的这些特性,决定了足球在中国的传播难以跨越文化的重重障碍,最终在中国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这是中国足球至今难以成长为具有世界级水准的体育运动的根本原因。这种认知,颠覆了以往足球传播研究的技术层面,将文化冲突理论和心理学引入对足球传播的研究中,显示了作者的独特眼光。
该书将足球在中国的传播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呈现出沿海性、自然性和民间性特点。第二阶段则是足球成为举国体育的一部分的时期。第三阶段则源于1992年的足球改革。第四阶段则以2015年足协脱离体育总局成为民间社团为开端。足球在中国的传播出现了一种从原点再到原点的循环性形态。
书名:文明的冲突:足球在中国的传播作者:路云亭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年8月1日定价:88.00元
丰富的内容分析。在该书内容上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在第一部分,作者从足球的起源谈起,以中国的蹴鞠和现代足球相比较,分析了现代足球的文化内涵和法理特征。作者认为,足球的本性与中国人的国民性有着巨大冲突,它造成了中国人和足球难以相融,在现代足球的宗主国以及世界各地的足球强国中,很难找到像中国人一样的足球理念。因此,足球在中国的传播始终充满了困难,它构成了一种文明和文化的冲突态势。对此,作者从文化层面分析了中国蹴鞠难以演化成现代足球的根本原因。一是因为儒家文化崇尚的做人的最高境界是顺从人格而非竞争人格,其对个人身体有一定的约束性,它不允许人的行为有过度的竞技性、对抗性和野蛮性;二是儒家文化遵从等级秩序,认为人生来就不平等,因此要懂得长幼尊卑的次序。然而竞技有规则和条件。而竞争的首要条件就是竞争者之间人格上的绝对平等,这和儒家长幼尊卑的思想构成了冲突;三是儒家文化具有大同社会的理想,其蕴含有求平均的愿望,同一性的思想对追求差异性的对抗性运动有一种天然的抑制作用。在儒家文化的统治下,中国人的游戏精神、身体主义、抗争思想都受到了一定的压抑,这导致中国文化与足球精神的不相容。
第二部分论述了中国足球的文化多样性。作者认为足球实际上蕴含着“恶”的精神本质。而这种“恶”的精神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带给足球最大的荷尔蒙冲动的同时,也给全世界带来了一种破坏性力量。
对此,作者从文化心理层面出发,对儒家伦理文化、性善论文化,以及反荷尔蒙主义的足球文化等进行了分析,论述了足球之所以在中国传播出现障碍的原因。作者认为,现代足球的主体是一种死亡隐喻,具体到每一个足球人的心中,现代足球的本质只能是惧怕死亡渴望生存。同时,作者认为足球的玩法和打法是本民族文化历史和风土人情的集中体现,国民性和足球的关系和足球的传播历史相伴而生。因此,考察足球的传播就需要考察国民性特征,而为取胜而设立的足球和为了求和而设立的儒家教义无法调和,这导致中国足球呈现出更多地拒斥现代足球规则的现象。从文化冲突的角度看,中国人几乎无法融入现代足球的深层精神。
在第三部分,作者从中国人的足球理想这一角度分析足球对中国人的影响。作者认为,现代英式足球传入中国的途径有很多,但是足球在中国的传播一直未能脱离强势人物的推荐,国家领导人的足球情怀对足球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为此,作者分析了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和习近平等新中国的国家领导人对足球运动的喜爱与推荐。然而,尽管足球传入中国受到国家领导人的重要推荐,但是足球的扩张过程也是一种“仪式化再造”过程,原始粗鄙的乡村踢球游戏逐渐得到非世俗化的改造,并最终成为一种可与远古祭神活动相媲美的大型现代化产品。而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式的道德铁律对现代足球秩序的改造具有重要作用。但是,这种道德并不等同于“法制化”秩序,在道德的推进下,中国足球的发展容易出现道德失控的现象,如中国足球场上的语言暴力、肢体冲突等其他失控现象。
第四部分分析了中国的足球改革发展的问题。作者认为,正是因为中国人外柔内刚的个性,隐藏着中国人求胜求强、求全求大的集体心理,中国足球以及关注中国足球的民众,都认为中国的足球理应达到世界一流水准。正是在此简单而强横、拙稚而原始的思想指引下,中国足球走向了一条改革之路。为此,作者从中国的法制精神、足球的创伤记忆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中国足球改革困难重重。而中国足球要想具备世界一流水准,就必须从自身的现实条件出发,培养具有中国本土化特色的足球文化。为此,需要建构具有中国做派的足球文化体系,从中国自身的文化出发,结合足球的发展现状,遵循足球本身独特的发展规律,推动足球在中国的发展和传播。
第五部分分析了中国足球的超体育蕴涵。作者认为,中国足球是政治的一个符号,行政化足球和以行政力量为主导的中国足球是当前的基本状态。这展示出中国举国体制旺盛的生命力,浸润出集体意志行政化、行政力量法规化以及法制思想灵活化的内蕴。这种行政化的足球和草根足球对立,而中国足球缺乏草根性和民间性,这导致其活力不足。反观国外足球强国,如英国足球的草根性和业余化是其足球强大的基本保证。为此,中国足球要想强大起来,就要重建秩序,发掘足球本身蕴含的野蛮性,并恢复足球本身的纯粹游戏性本质。
总之,作者不仅仅从技术层面论述了足球在中国的传播,而且从足球本身的文化蕴涵出发,与中国传统的文化价值观进行了比较,认为中国文化在本质上是反足球精神的,如足球文化中蕴含着“恶”的精神,而中国文化以向善为追求等。正是两种不同的文化造成了“文明的冲突”,也造成了足球在中国传播和崛起的困难。作者从文明冲突的角度为中国足球的困境寻找了答案,视角独特,具有深刻性。
作者单位 内蒙古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