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众筹模式分析与展望
2017-06-19文/顾峥
文/顾 峥
中国电影众筹模式分析与展望
文/顾 峥
众所周知,中国电影产业近十年来发展迅猛,无论是电影票房总额、电影总体投资额度、电影作品的产量、影院屏幕数、观影人次还是电影周边产业都呈现出爆炸性增长,各种数据都比十年前增长了三倍甚至十倍。虽然近两年我国电影发展的势力稍有减弱,但也不排除这是在爆炸性增长之后进行的调整。从西方发达国家电影产业的发展轨迹来看,中国电影产业的增长符合传统文化产业的成长模式,但需要注意的是,这其中也有一些当代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模式和新现象,特别是当代互联网产业和电影产业的融合和碰撞产生的一些新特点,如互联网众筹模式,其不仅使电影产业更趋向于在线化和数据化,更加具有交互性特征,同时,网状的海量信息流的高渗透率也使得相对传统的电影产业有了更多互联网特性,这些都值得分析和关注。
我国电影众筹模式发展现状
2013年,几部通过众筹资金制作完成的影片使电影产业从投资层面开启了互联网众筹模式,这并不是对传统产业的颠覆,而是一种升级换代。2013年初,一部明显有着亚文化特征的喜剧电影《十万个冷笑话》众筹成功,短时间内就获得了5000多人的支持,成功获得100万元的启动资金;当年年底,动画电影《大鱼海棠》的制作团队用一部6分钟的短片在众筹平台上融资,获得4000多人的支持,成功获取158万元的后期资金,得以顺利完成制作,影片上映之后获得近6亿元的票房;2014年底,动画电影《大圣归来》通过社交媒体从100多位支持者手中筹集了780万元得以完成电影制作,上映后取得了9亿多元的票房,大大超过预期,出资人共获得本息3000多万元,投资回报率高达400%。有这三部现象级电影的成功,电影产业再也不能忽视众筹这种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影响力,电影产业本身就需要庞大的资本才能使整个产业链正常运转,众筹是对这一资本需求的有效补充。
众筹这一互联网金融模式发端于美国,其中在这方面规模最大、最有影响力的是Kickstarter公司,该公司于2009年在纽约成立,截至2016年底,其已经成功资助近12万个项目,为近800万人提供了超过27亿美元的资金,按照众筹的项目主要分为电影、音乐、美术、摄影、戏剧、设计、技术、食品等十三个大类。电影众筹是Kickstarter公司最重要的最有影响力的业务,其在七年时间里,帮助2000多部短片,4000多部电影众筹成功,其中大多数片子是籍籍无名的。北美最具影响力的圣丹斯独立电影节上超过40%的参展影片是通过kickstarter众筹体系募资的。这种募资体系使得普通大众皆可通过众筹网站来参与电影投资,不再局限于通过大电影制作公司来筹集资本。我国电影众筹平台发展也相当迅猛,但是与国外同类众筹平台相比,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2013年,在北美,仅Kickstarter一家众筹平台就有200多万用户参与了总计约5亿美元的众筹,而我国全部的众筹平台加起来,参与者和筹资规模尚不及Kickstarter的三分之一。
从本质上来讲,电影众筹模式就是在互联网的新规则下,依靠某种形式的大众集资来完成某个项目。电影众筹平台普遍采用的运营规则如下:众筹平台主要起到筛选和展示的功能,对提交上来的电影创意计划进行评估以及修改,通过之后发起者在众筹平台展示募集计划,同时向投资者募集资金。融资募集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两个月;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达到预设的融资金额,发起者将无法提取资金,已获必须返还给投资者;如果融资项目完成,融资者便可以提取资金,平台从资金中抽取5%~10%作为服务费。项目实施后,投资者可以从项目发起人那里获得项目的相关产品(一般情况下是电影票,或是在线免费观看权等)作为回报。
众筹模式对电影产业的积极影响
从现阶段的电影众筹模式来看,这种融资模式具有一些明显的互联网特征,虽然从表面上看众筹模式只是对电影的资本筹集方式进行了一些改变,但这种互联网特性将潜移默化地影响传统电影产业,并带动其发生变化。
众筹体系对筹款人的大众性、开放性。众筹体系以互联网为平台,开放程度高且入门要求低。相对于传统的集资渠道,众筹体系较低的集资数额,促使创意发起者可以相对轻松和快速地获得资金,且这一模式对筹资者的身份地位和资产抵押并没有明确的要求,只要你有创意、有想法,并且能够提出一个相对成熟且可完成度高的制作计划,或者你有制作好的创意短片和完整的计划剧本,就有可能在众筹平台上集资成功。这种无门槛的筹资模式使得参与者的文化背景和专业知识更加多元化,也使得电影计划充满着多样性,能够拓宽电影市场类型模式的多元化,提升电影的表现力,这在传统电影工业体系内是难以实现的。
众筹体系对投资者也完全开放。
众筹能够完全依靠大众,而非公司、企业或是风险投资者来完成募资。随着我国电影产业的迅速发展,许多投资人坚信大投入才能有大产出,投资额快速攀升使得电影投资有着比以往更大的风险性,而众筹模式可以有效、快速地筹集大量资金,大大降低了投资者的风险。另外众筹给投资者带来一种参与新体验,在众筹平台上,每当出资者所参与的电影拍摄有了新进展,都会及时在网上发布,这种参与感能够极大地增加投资者对作品的关注度。众筹模式的另一隐性价值在于,电影众筹其实相当于一种预售,利用事先产生的票房去制作电影,如果电影创意集资成功,并且拍摄影片顺利又能通过电影审查顺利上映,将会大大提升电影投资盈利的可能性。
众筹体系可被看作一种投票和宣传方式。电影创作者在电影制作的前期,就可以通过众筹网站展示电影创意,用是否能完成募资计划的方式来测试电影项目的关注度,同时寻找观众兴趣点。在创作影片之前,通过众筹体系来寻找观众投资,可以说是一种投票,或是一场有效的市场调研,也可以说是进行一次有效的市场宣传。众筹在电影前期宣传中可以放大传播效果,2014年我国全年电影票房近300亿元,而电影宣发方面的投入约40亿元,占比达13.5%,且电影宣发费用占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可见宣传营销在电影工业体系中的重要性。而互联网金融模式不仅能为电影筹集资金,还有助于电影的营销宣传,可谓是一举多得。众筹平台能够产生强社交性传播效应,使用口口相传的方式传播信息,能够更加有效地吸引潜在的有着相同文化取向的观众人群,从而大大降低电影在发行放映阶段的宣传成本。
众筹体系促使电影计划更加注意创新性。一般来说,募资计划普遍具有新颖性和代入感。作为文化产业的电影工业必然要注意创新性和变化,但电影工业的高投资性,使得人们在进行电影投资时,由于相对谨慎或者说保守而显得缺乏创新性。在众筹模式中,投资人的广泛性使得资金能够聚少成多,虽然有时是大笔资金,但落实到具体投资人的金额并不多,这使他们相对激进,更敢于尝试创新题材,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众筹平台上一些特别的科幻概念和亚文化概念的创意计划能普遍得到追捧,并较快地完成募资计划。
我国电影众筹模式的不足
虽然电影众筹项目有着以上列举的种种优点,并在我国发展势头迅猛,但不可否认,这种新兴的金融模式也有着一些很难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影响着其进一步的发展。
我国金融监管政策导致股权式众筹开展不利。美国电影众筹存在多种模式,除了国内主流的预购式众筹和少部分捐赠式众筹外,还有一种较为重要的股权式众筹。股权式众筹的投资者购买的是创意发起者的股权,一旦电影成功将拥有分红权利,获得超额利润。这种资本运作模式,适用于大制作电影的募资,但是风险较高。由于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国内的法规并不健全,政策不明朗,因此现在国内的众筹网站筹集资金相对较少。如果将来出现类似于美国的上千万元募集计划,并且要求以股权或现金等价物等作为回报,极易引起金融监管部门的关注并进行政策限制,这些都是潜在的风险。而作为投资者,首先想到的就是规避风险,这也间接导致了我国众筹领域的发展迟缓。
缺乏相应的众筹违约解决方案。众筹成功之后违约,却没有合适的解决方案,将很有可能打击众筹的发展。电影制作的复杂性和困难度,使得电影项目很有可能无法按照约定时间完成,如《大圣归来》就几乎拖期一年才上映,有时甚至无法完成制作,更多的情况是上映之后,投资者觉得影片的实际质量和当初众筹平台所展示的创意计划有非常大的差距,无法满足投资者的预期。对一部有着艺术属性的无形商品很难按照普通有形商品去界定是创作者主观的粗制滥造,还是客观条件无法满足创意计划的约定。由于预购以及电影众筹领域法规的缺失,对此也很难向众筹投资者做出有效的赔偿,这也是众筹模式未来发展的一个重大隐患。
众筹平台的筛选机制带来的副作用。由于众筹平台大部分都处于发展初期,所以平台迫切地希望能有更多更大的项目来获取更多的资金,以提高其在互联网金融市场上的影响力和占有率,这就导致众筹平台在筛选过程中投大众所好,以平台意愿来揣测和判断大众的投资倾向,事实上这种机制是违背众筹模式的开放性和大众性的。这种不合理的筛选机制会预先选择性地排除平台认为融资不顺利的创意计划,这样一来,本来应该属于大众的选择权变成了某些平台决策人的商业选择,原本可能输出创新价值的众筹网站成为类似传统体制中的监控者,那么现阶段国内电影类型少、商业模式单一的状况仍然无法得到改变。
现行众筹平台存在知识产权保护的风险。众筹模式决定了发起者必须要在众筹平台上展示其电影创意计划,但由于国内对相关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过于薄弱,以及山寨抄袭之风盛行,导致许多真正有想象力的创意计划不太敢在众筹平台上募资。如果创意计划展示详尽,那么被抄袭山寨的风险很大;而如果创意计划展开得不够详尽,募资效率又必然会受到影响。两难之下,最终导致众筹网站上线的创意计划大都缺乏新意。
结语
当前我国电影众筹模式的发展虽然受到以上一些因素的制约,但这一新兴的金融互联网模式依然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按照著名互联网学者凯文·凯利的说法,互联网体系可以被想象为一种超级生命系统,这种系统的核心价值在于它演变的不稳定性。虽然以当下的眼光,从传统行业的角度来看,众筹模式还存在着种种不足,但是这种不足也可能会带来某些巨大的改变以适应新的商业产业环境。
众筹模式与电影工业的结合不仅为电影行业带来了新的募资模式,同时这种新模式和旧有体制的结合也推动了电影制作的社会化,改变了传统电影行业天生相对保守的决策机制,使得电影产业不再像以前那样封闭。投资者和观众的双重属性推动了商业民主化,使得大众的地位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甚至是主导者,全程参与到电影从生产到消费的流程中,逐步转变为由观众主导的互联网模式,而这一转变如果能够顺利地实现并发展壮大,众筹模式将不再被看作是一种简单的筹款方式,这种大众购买、大众参与、大众消费以及大众推广的模式很有可能创作出让人完全意想不到的电影作品,甚至改变整个传统的电影工业体系和电影工业文化。
作者系中央戏剧学院电影电视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