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渗透策略
2017-06-18解艳华
解艳华
摘 要:语文知识的运用不仅体现在日常的交流与沟通中,还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紧密融合。传统文化精神与语文学科教学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何正确认识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精神的重要性,优化传统文化精神的渗透策略与课堂教学情境设计,促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与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与主要形式,将是现代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精神;教学渗透;教育策略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不仅表现在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形式上,更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甚至已经融入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其主要特点就是积极正面、爱国奉献、自强不息等民族文化精神。而以初中语文教学为载体而进行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渗透,不仅需要教师对传统文化精神有一个更加全面、细致的了解与掌握,同时还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实际,恰当、适时、适度、适量地进行传统文化的教学渗透与拓展,这将是现代初中语文教学创新的关键与重要突破口。
一、转变初中语文教学思路,做好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的深入分析与研究
1.树立初中语文传统文化精神的教学理念,强化教师对传统文化精神的把控能力
教师应该积极树立初中传统文化精神的教学理念,将传统文化精神中的优秀文化意识以及杰出文化内涵进行总结性的研究与拓展,重点做好对传统民族精神与传统美德精神的理解与分析,并将其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与语文教学融为一体,提升教师对整个传统文化精神的把控与引导能力,提升教师对现代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设计与辅导能力。
2.做好初中教学内容的深度分析与理解,在每一篇课文中寻找传统文化精神教学的突破口
教师还应该做好对初中教学内容的深度分析与理解,尤其应该找出每一篇教学内容在传统文化精神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突破口,将这些教学突破口与传统文化精神的形式与内涵结合起来,选择恰当的初中语文教学方法,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认识传统文化精神,在认知中强化文化精神理想,在文化理想下开展更加美好的实践生活。
二、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积极融入传统文化形式以及传统文化精神
1.运用视频教学拓展初中语文教学,增強学生的形象化理解与认知能力
教师可以积极利用视频教学来拓展初中语文教学,让学生在视频观看中一方面加深对语文课文与教学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精神以及传统文化内涵的认知,实现语文教学过程的形象化、立体化、多样化。比如,老师在进行《唐雎不辱使命》的教学时,可以利用最新电视剧《大秦帝国之崛起》进行拓展教学,让学生对整个春秋战国历史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并对文章学习有一个更加多元化的视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以学生为导向来设计语文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融入语文教学过程
教师应该坚持以学生为导向来设计语文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更好、更快、更全面地融入初中语文教学情境中来,发挥学生的语文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比如,老师在进行《端午的鸭蛋》教学时,引导学生对端午节的起源、习俗、饮食等方面的文化意识进行细化分解与掌握,发挥学生在传统文化意识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与学习自主性。
3.将传统文化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凸显传统文化精神的生命力
教师还应该将传统文化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结合,赋予传统文化精神以新活力、新动力、新形式,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掌握传统文化精神,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精神的创新性理解与精准化认知。比如,老师在进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教学时,不仅应该将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进行全面的讲解性展示,还应该结合中国梦与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精神作为新文化精神做重点性的讲解与分析,提升学生对优秀文化精神内涵的理解与掌握。
4.注重对诗歌等传统文化形式的教学与扩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语文综合能力
教师尤其应该充分利用诗歌、古文等教学内容,做好传统文化精神的总结性梳理,重点关注学生对优秀文化人物、实例、人格品质等方面的认知度与接受度,提升学生在传统文化精神的理解与实践过程中的学习主动性与自主性,让传统文化成为学生学习的重点与兴趣点,发挥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与学习积极性。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精神是实现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方向,而对于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认知与理解将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教师不应该拘泥于具体的传统文化精神,而是将整个传统文化精神中积极进取、内外兼修、国家民族意识、忠孝节义等部分以一个整体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对文化意识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控与学习,这样才能真正做好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精神的渗透。
参考文献:
[1]裴东霞.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
[2]周业佐.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J].快乐速度,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