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竹里馆》英译文分析

2017-06-17黄静莉

青年文学家 2017年15期
关键词:主体性王维

黄静莉

摘 要:翻译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诗歌翻译尤为如此,汉诗英译更是如此。王维的《竹里馆》语言简朴清丽,诗中有画,传达自己宁静淡泊却又孤独寂寞的心情,著名汉学家翟理斯的译本就极力刻画了这种孤独。为探索译诗的特点,本文将从语言特点和艺术手法等方面分析比较原诗和译诗。

关键词:王维;竹里馆;翟理斯;汉诗英译;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5-0-01

一、引言

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既是诗人,也是画家。他早年信奉佛教,参禅悟理,因此他的诗不仅极具画面美,还富有人生哲理。苏东坡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1]

《竹里馆》创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收录于《王右丞集笺注》,是《辋川集》的第十七首。此诗语言简朴清丽,虽然只有二十个字,但为读者完美描绘了一幅“明月照深林”的清幽唯美画面,更是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丝丝孤独,做到了有景有情,有实有虚,相映成趣。[3]

本文所选取的译本为著名汉学家翟理斯(Herbert Allen Giles)所作。翟理斯是剑桥大学第二任汉学教授,也是前英国驻华外交官,其《竹里馆》译本以诗译诗,形式上保留了诗的特征,内容上极力强调了诗人的孤独,遗憾的是原诗的画面感和诗人宁静的心情未能在译诗中体现出来。

二、译诗之美

形式上,原诗为一首五言绝句,第二、四行押“ao”韵。译诗也采用了四个诗行进行翻译,韵式遵循交韵(alternating rhyme),即“ABAB”式,每一诗行均为抑扬格,含四个音步,规整的结构使译诗极具音乐美和建筑美。就这一方面来看,翟理斯再现了诗歌之美。

内容上,原诗提到了“幽篁”、“深林”、“明月”三种意象,“独坐”、“弹琴”、“长啸”三种动作,译诗以“bamboo grove”和“moon”;“seize my lute”,“sit”和“croon”基本还原了原诗提到的意象和动作。

语言方面,原诗简朴清丽但意味深长。译诗选用的均为简单词,运用了跨行接续(enjambment)、省略及借代(metonymy)手法,整首诗就是一句话,第三、四行两行最前面省略“with”,用“ear”和“eye”代指人。

三、译诗之憾

以上为译诗处理得较好的方面,但遗憾的是译诗没有体现绘画美,并且翟理斯为表现自己的感情损害了译文的忠实性。

诗人在原诗中所描绘的是自己在月夜里在清幽的竹林中一边弹琴,一边吟咏诗歌的画面。对原诗的解读通常是说此诗传达了诗人“安闲自得、尘虑皆空”的状态,但是也有学者说这首诗传达的不仅是晚年隐居后王维生活的悠闲自得,更是诗人“潜隐在心底的痛苦”及其“无法消释的沉郁和幽愤的心情”。[2]无论诗人想表达的是什么,译诗所传达的只有孤独,一种被忽视、无人问津、无人做伴的孤独。译诗用直白的语言将诗人隐藏于诗后的孤独表现了出来。标题“Overlooked”直接点出了诗人的状态,是隐居乡间,无人过问的。第一行单用“alone”既是为了押韵也是为了强调诗人的孤单。第三、四诗行用一样的结构“no…save…”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独自一人弹琴吟诗的孤寂。

翟理斯将诗歌背后的所蕴含的感情显性化的同时破坏了诗歌表面意象和感情的美感,活脱脱将王维刻画成了一个“深闺怨妇”,而不是一个参悟佛理,懂得一个生活禅趣的居士。这应该与翟理斯的境遇有关,译者的主体性即体现于此。据说翟理斯性格暴躁、“好斗”,常常把著名的汉学家批得体无完肤。幼年时,翟理斯父亲因教会含冤入狱,导致其后来仇恨教会,对传教士猛烈批评。[5]种种境遇都可能会造成他内心的孤独与寂寞,这种孤独与寂寞也被他排解在了翻译中。

在译诗中抒发自己感情也导致译诗没有体现原诗所描绘的画面的美感。原诗最后两句描绘的是空明澄澈的月夜幽林之景,但譯诗采用了意译的手法,将原诗的画面隐去,直接抒发孤独之情,此举影响了译诗的忠实性,不太可取。相较于翟理斯的版本,宇文所安的译本(It is deep in the woods and no one knows—/the bright moon comes to shine on me.)[4]采用了直译的手法,较好地保留了原诗所营造的月光相伴的画面美。

四、结语

所谓诗,译之所失也,王维的诗歌是“诗中有画”,景中有情,更加难以在译文中完全展现原诗的美,这本来就是一种遗憾。诗歌翻译难与此,也美与此。翟理斯的译本在建筑美和音乐美上做得很好,但是却犯了翻译的大忌——不忠实于原文。翟理斯在《竹里馆》的翻译中过分强调了自己的想法和感情,致使译文在画面和思想感情上面目全非。作为译者应该时刻牢记,忠实是翻译第一原则,不忠实的翻译不能称作翻译。

附:翟理斯译本[6]

Overlooked

Giles

Beneath the bamboo grove, alone,

I seize my lute and sit and croon;

No ear to hear me, save mine own;

No eye to see me, save the moon.

参考文献:

[1](宋)苏轼著;屠友祥校注.东坡题跋[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

[2]邵明珍. 重读王维——从《竹里馆》说开去[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4):114-120+140.

[3]陈琳,曹培会. 诗歌创译的世界文学性——以《竹里馆》英译为例[J]. 中国翻译,2016,(02):85-90.

[4]林月悦. 译者主体性视域下的许渊冲及宇文所安唐诗英译对比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4.

[5]王绍祥. 西方汉学界的“公敌”——英国汉学家翟理斯(1845—1935)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

[6]吕叔湘编.中诗英译比录[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业.1980.

猜你喜欢

主体性王维
大海里并不能自由往来
走哪条路好
偷袭与反偷袭
谁是谁
独辟蹊径,语文课堂要凸显学生“主体性”
高中地理教学方法探究
简析高中物理的教学方法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
论“教学留白”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