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育模式下班主任工作实践探索
2017-06-17俞彬彬
俞彬彬
〔关键词〕心理教师;班主任;角色结合
《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是中小学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班主任又是德育工作的中坚力量,现代教育对班主任提出一个新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心理辅导技能。现在许多学生在行为中表现出的种种异常如:多话、好动、厌学、打架等并不是单纯的品行问题,往往是由心理问题引起的,因此,将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显得尤为重要。班主任工作有其优势,班主任是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师长,而心理教师作为学生心靈的呵护者,具备专业的心理专业知识,如果班主任与心理教师两个角色相结合,会发生何种化学反应呢?
一、心理教师与班主任的角色冲突
首先,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管理者,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而心理教师更注重与学生相互平等的关系,价值中立地看待学生问题,不批评,不评判,积极关注学生。若处理不好两者关系,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很难在班主任工作中体现,班主任工作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其次,学生会对班主任有所提防和顾忌,不易敞开心扉交流。再次,身兼两种角色的班主任,要清楚自己何时是心理教师,何时是班主任,不能因为心理教师的平等而失去了班主任的威性。
二、心理教师与班主任的角色互补
心理教师与学生相处的时间毕竟没有班主任多,较难深入了解学生实际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若心理教师兼任班主任,在平时的交流与相处中,心理教师可以以其独特的视角,观察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习惯、思想动态等,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生工作与班级管理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事实上,班主任掌握一定的心理辅导技巧,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是教育发展的趋势。尽管这两种角色存在一定冲突,但如果运用好冲突背后的角色互补,将成为相互的助力,使心理健康教育和班主任工作有效开展。我们要努力将两者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做好班级的管理者和学生的心灵引导者。
三、心育成为班主任工作的三大助力
(一)班会课与心理活动课相整合——心理主题班会课
传统班会课一般以说教为主,一个学期真正能落实的班会课并不多,班会课实效性很难显现。但事实上,这是班主任建设班级的一块重要阵地。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班会课的功效,作为心理教师的班主任有其优势,将班会课与心理活动课相整合,形成心理主题班会课。心理主题班会课是由班主任执教,以班会课为载体,充分结合心理辅导课设计中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等,解决班级中具有共性、典型性的心理问题(预防和发展为主)的教育活动。通过对班级共性问题的解决,以整体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并促进班级管理和班集体建设的成效。
例如开学初,学生们满心欢喜地迎接新学期的时候,班主任可以与学生聊聊“目标”的话题,如“目标成就未来”,引导学生如何分析自己,确立适合自己的奋斗目标,并做好计划,落实到行动中,迈好开学第一步。为提高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开展“沟通,从心开始”心理主题班会课,让学生了解与人沟通时如何做到倾听,几招小技巧帮助他们赢得好人缘。学生在相处中难免会出现矛盾,有时候学生会比较冲动,甚至打起来,为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班主任可以给学生开设“做情绪的主人”“学会宽容”等课,让学生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正确处理同学矛盾,勇于承担责任。
其中有一节心理主题班会课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小丽,初一时转学至我校,入学一段时间后,自感不适应新学校环境,总是闷闷不乐。她上课几乎都低着头,不敢举手,不敢看老师,不敢说话,说话时带有明显的乡音,于是一张嘴就显得特别紧张。下课时,其他同学在走廊上玩耍,高兴得又叫又跳,她则经常独自坐在教室里或者站在一旁观看。了解她的情况后,我设计了一堂以发现自身优势,增强自信心为主题的心理班会课帮助来访者发掘自己更多的优点,找回自信心。来访者是一个典型的缺乏自信的学生,甚至有些自卑感,以她的情况为引子,设计了本次心理班会课。课程主要流程如下:情景扫描,角色扮演“我能行与我不行”,自信心测试,优点大轰炸,自信法宝等。其中“优点大轰炸”环节,来访者发现了自身很多优点,例如:做事认真负责,学习刻苦,文笔很好,字写得工整,美术功底也不错。另外,在课上大家一起寻找到了很多增强自信的方法,简单又实用,比如:学会微笑,自我鼓励,自信口诀。通过这节课,来访者发现了很多自己的闪光点,体会到被大家肯定和接纳的感觉,终于明白自己在同学的眼中并没有那么差,同学们也没有刻意地排挤她,看不起她。原来只是自己没有勇气和信心跨出第一步。
这种形式改变了以往通过说教、训导、约束、惩戒等方式方法来处理学生消息行为的德育工作模式,使班主任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他们的需求,更注重倾听学生的心声,并以科学的方法加以引导,提高班会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运用心理效应,形成良好学风班风
1.用皮格马利翁效应,唤起学生学习动力
心理学中“皮格马利翁效应”留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她)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在班级管理中,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心理效应。班主任不要吝啬赞美和肯定别人的语言。无论是爱、赞美、感谢还是期盼,都要说出来让学生知道。
记得刚接五班的时候,原班主任开玩笑地跟我说:“你中奖了!”我知道接下来的任务该有多艰巨。原班主任给我的“忠告”是这个班是全校出了名的,纪律差、成绩差,有好几个“难搞”的学生,打架事件是常有的事,你要摆正心态。真的有那位老师说的那么“神”吗?一个月相处下来,确实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不是很好,但也不是没有办法改变。学生会犯错,但是不能因为一件事而否定了他这个人。每个学生心里都期待老师的欣赏和赞许,如果给予学生积极的期待,那么学生就会努力维护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在班里有个调皮捣蛋的学生小郑,有一次放学,学生们都已经回家了,我去班级检查卫生的时候,发现小郑正倒完垃圾回来,我知道那天不是他值日,于是,我走过去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膀:“你是个认真又细心的男孩,谢谢你为班级做的。”他腼腆地笑了。“相信如果老师交给你一个任务,你也一定能踏踏实实完成,你愿意做老师的小助手吗?”“老师,没问题!”从那以后,检查各门课的家庭作业上交情况的任务就交给他了,因为他在班级中很有威性,在他的监督下,各科课代表说他们的工作轻松多了,作业情况比以前有很大进步。包括小郑自己,为了服众,偶尔偷懒的他,每天坚持认真完成作业,这样同学们就没什么好说的了。渐渐地,他的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