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摆脱思维的泥沼

2017-06-17丁凤姣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年17期
关键词:辅导个案强迫症高中生

丁凤姣

〔关键词〕强迫症;高中生;辅导个案

一、背景介绍

小凯(化名),某重点高中二年级男生,父母离异,但一家三口现在仍住在一起。去年父亲的生意面临破产,家中负债,让他感觉压力巨大,并认为作为一个男子汉就应该承担起家庭的责任。他特别喜欢打篮球,并且加入了班级组建的篮球队,自我感觉篮球技术比较成熟,并引以为傲。然而在本学期的校级篮球比赛中却没有获得期望中的名次。两个多月前,母亲因认为他好胜心过强,且思维偏执,建议他来进行心理咨询,但他坚决拒绝。此次因为小凯感觉自己患有严重强迫症且非常痛苦才找心理教师寻求帮助。

二、咨询过程

在约定的当天,小凯如期来到了心理咨询室。他是一个身材高大、阳光帅气的男孩,但他进来时候的神情却有些萎靡,很是紧张。我注意到他的十个手指头的指甲都被啃光了,并且有些指头上还渗出了血丝,可见他极度紧张焦虑。他的求助意愿非常强烈,登记完信息后他就开门见山地倾诉:他认为自己得了非常严重的强迫症,每次写作业或者看书的时候,他总会想自己是否看懂了题目或者理解了内容,为了确认他就会反复去阅读,字斟句酌,但是越反复就会越不确定。在此过程中他又会非常焦虑矛盾,觉得自己不应该这样反复查看,因为这样效率会非常低,而且反复地查看也不能保证题目的正确性。现在基本是只要看到文字就会条件反射地想要反复阅读。这是非常典型的强迫症状,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他的学习。

当我和他一起回顾这种状况可能的起因以及发展的过程时,他告诉我事情可能是上个月的期中考试引起的。那次考试他成绩又下降了,主要是在数学考试的时候比较紧张,没有看清题目或者计算错误而扣了很多不应该扣掉的分数。好胜心很强的他非常焦虑,总想着再也不能掉名次了。为了防止成绩继续下降,自此以后他做题的时候总会特别小心翼翼,不停地反复检查,生怕自己又算错或者漏掉了条件,后来发展到只要是看文字就会反复斟酌,甚至听课的时候也会不断回忆老师的之前说过的话。但这种十二万分的小心谨慎并没有帮助他得到想要的结果,反复查看他感觉越来越慌,好像题目越来越不会做,老师讲的内容也越来越听不懂……他虽然极度想要控制自己不要反复地做这些事情,但是感觉完全不能控制自己,这种情况让他非常痛苦,承受的精神压力更大。

很显然,小凯的这些强迫症状是由对能力、对考试成绩的僵化认识引起的。在和他的交谈中我发现他确实非常看重考试成绩,也非常关注周围的人——包括老师、家长以及朋友对他的看法,认为只有考得好,表现得非常优秀才能够得到其他人的认可。我把这些经过观察和分析得出的关于他的结论告诉了他,同时也表达了对他迫切希望提高自己成绩但没能实现的遗憾,以及我从中看到的责任感与上进心。我的设身处地和积极关注让他好受了一些,他还露出了一点微笑,但是他还是想要从我这里找到马上解决强迫症状的“圣药”。

虽然他非常迫切,但是我并没有决定和他直接讨论有关强迫症的问题。当来访者的思维牢牢地陷在泥沼的时候,对此问题的详细讨论可能反而会强化他的症状,甚至连我也会被带入到他的强迫循环中。我决定从他的动机入手,于是笑着跟他说:“看来你真的非常想要改变自己的现状。”

小凯立刻说:“它太影响我现在的学习状态了。”

“这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你很有上进心,你觉得是吗?”

小凯肯定了我的想法,并且感觉自己确实是一个好胜心很强的人。

“你非常希望自己能够成功,对吗?这样会让你怎样呢?”

“成功了的话,就会非常有面子。”小凯又立刻给出了答案。

“看来面子对你来说非常重要。”

“面子对我来说确实非常重要,否则朋友以及亲戚都会看不起自己。”

“那又怎样呢,别人看不起你又能怎样呢?”

“那样就很没有面子呀!”

“你没有指出没有面子具体会发生什么事情,例如朋友都会欺负你,远离你,父母不让你进家门,甚至生命会结束,天会塌下来等等后果。”我指出他的循环论证,“你现在是因为要面子,所以要面子。”

他沉默了一下,可能开始根据我的语言暗示想象没有了面子到底会怎样。我继续追问:“那你觉得怎样才能算是有面子,百分之百的成功算是吗?”

“百分之百的成功肯定有面子,但是没有人会百分之百的成功吧。”他非常敏捷,立刻发现了这一事实。

“确实是,那中途失败过几次,最后他成功了,算不算有面子呢?”我又提供另外一种方案。

“应该是算有面子的。”

“失败的那几次,也算是有面子的失败吗?”

小凯显然已经觉察到我在给他设置一个关于“面子”的问题陷阱,他掉到了这个陷阱里,然后开始对“有面子”的重要性以及标准进行真正的思考。看他似有所悟,我和他又一起讨论了几个名人的例子,讨论“面子”的标准到底是什么,以及“有面子”的作用到底是什么。最后他和我一致得出结论,其实人们关注自己是否成功,最重要的是想要实现“自我的价值”。但是自我价值的体现不在于有多少人记得自己的名字,也不在于拥有多大的财富,而是在于个体的生命体验以及在活动中的感受。而这种体验和感悟来自对生命的积极关注,其实生命当中的任何一件小事都可以让个体感受到生命的意义。

我还给他朗读了一个小故事。这是个关于一只幸福的鸡的故事。有一天晚上,有一个小偷到农舍偷鸡,他抱着鸡离开的时候不小心打翻了油灯,鸡舍里面的鸡都被烧死了,这只被偷的鸡被小偷感动得一塌糊涂——因为小偷是专门赶过来救它命的呀。小偷把这只鸡抱回去之后,并没有立即杀掉它,而是打算养几天再吃,因此每天都会给鸡喂些食物。每次鸡吃食物的时候都更加感动,觉得小偷实在是太好了,不但救了自己,还愿意养着自己。几天之后,小偷拿着刀要杀鸡了,这只鸡看到他拿着刀感到非常恐惧,因为这么善良的一个人竟然要自杀,一想到他是自己的恩人,又这么善良,鸡便奋不顾身地挡在小偷面前,然后小偷举起刀把鸡给杀了,鸡因为给恩人挡了刀子,也幸福地死掉了。通过这个极端的案例,小凯知道了認知的力量多么的强大,而积极地关注可以让生命的价值得到彻底的展现。

小凯也感受颇深,感叹说:“每件事情都可以从多个角度去看。”

“是的,很多让你非常纠结的事情只要你从积极的角度去看,你会重新发现很多收获。”

“所以你知道你的强迫症状是怎么来的吗?”

他想了一下说:“之前的思维非常狭隘,只知道从一个方向思考问题,完全不知道变通。”

“非常好,你的顿悟能力很强。”我忍不住称赞。“现在感觉思维开阔了很多,对吗?”

小凯用轻快的语气说:“是的,从来没有想过有些事物还可以这样去看待。”

“是呀,你的强迫行为正好是因为僵化的思维不断地强化而导致的。”我在纸上用图示来帮他理解他的强迫思维的形成及加强的过程。小凯非常惊奇,原来在他自己都不知道的时候,强迫竟然已经变成了他自动化的一种思维模式。但是他又有点担心做题看书时的强迫行为。

“你非常想要改变你的强迫,对吗?愿意为此尝试所有的方法,对吗?”我想要再次看到他改变的决心。

在得到他的肯定答案之后,我说:“选择一个你比较空闲的时间点,例如星期天的下午,只给自己布置一道题,这道题可以非常简单。一定要保证做题的时间非常充裕,这时候你不要考虑你的效率,你看题的时候会反复地思考条件,对吗?那就不要控制自己,它想怎么来就怎么来,直到你脑袋再也不想思考下去为止。”大脑总是非常神奇,能够记住这种感觉并自动进行调整,就像之前强迫症状的获得。

咨询的时间就要到了,我问小凯感觉如何,他非常坦诚地说,在来之前,他根本就没有想着会有这样的结果,只是将信将疑,但是现在他感觉非常好。最后,我告诉他务必在星期天下午用之前的方法对付强迫症,小凯保证明天(星期天)下午一定会尝试。

三、辅导效果

几天之后,小凯的妈妈打电话来说,真的非常感谢心理老师,孩子的状况已经好了很多,而且对事对人的看法也没有以前那么冲动,改变很多了。从这以后小凯就再也没有来找过我。

四、辅导反思

一次咨询能够使小凯的强迫症基本解决,属心理咨询个案中效率较高的。对于强迫症的来访者,由于他们僵化的、自动化的思维模式,如果咨询师就他们的强迫思维本身开展工作,往往不会收到好的效果,甚至可能会强化他们的思维模式。该案例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第一,寻找解决强迫症的突破口。在本案例中,通过对“面子”的讨论,引发了小凯自动化认知的冲突,通过具体案例以及小故事的分析,打破了小凯的僵化思维模式。

第二,通过“苏格拉底提问法”,不断修正认知,不断地对小凯的思维发起挑战,让他不断修正自己的认识模式。

第三,认知改变第一步,行为改变第二步。认知产生行为,行为强化认知,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在改变认知的基础上,提供行为改变的有效模式,可以让来访者的改变事半功倍。

当然,本次咨询案例的成功与高效离不开小凯自身强烈的改变意愿和承诺水平。当然,我与他之间的本有的师生关系为坚固的治疗联盟奠定了基础。在咨询过程中,他非常积极主动,也非常开放地接纳了我的观点。

学校背景下的心理咨询与机构中开展的心理咨询有相同点,也存在很多差异,如何融会贯通地使用咨询技术达到高效的心理治疗效果,是学校心理工作者需要不断探索的方向。

(作者单位:湖南益阳市第一中学,益阳,413000)

編辑/张 帆 终校/于 洪

猜你喜欢

辅导个案强迫症高中生
你不会是……强迫症吧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我该如何战胜那莫名的恐惧与不安
创伤,是祸?是福?
走出自我否定的樊篱
寻找家的感觉
为什么我们乐于逼死强迫症?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
两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