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命意识教育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体验

2017-06-16林康顺

魅力中国 2017年19期
关键词:生物学教学探究性学习体验

林康顺

摘要:生物科学是探索生命规律的科学,生物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自身的学科优势和专业知识优势,引导学生去探索生物的生、老、病、死规律,使学生认识到生命是最为奥秘、最为珍贵的自然财富。同时让学生体会到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其他生命之间必须和谐相处。通过生物学教学,教会学生能关爱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能尊敬老爱幼。让一切生命都能够健康成长,从中体验生命意识的乐趣。

关键词:生物学教学;探究性学习;体验;生命意识教育

“爱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这是中国几千年文化一直传承的“爱”的教育。每个在生态系统中生存的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规律,都应给予重视和珍惜。由于社会发展带来的竞争压力和多种因素,让许多人变得疯狂、丧气,甚至蔑视自身或危害他人的生命。为此,激发人们的生存动力和强化生命意识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在大力倡导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今天更加突出。初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开展好生命意识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笔者担任政教主任从事德育工作多年,同时又任教生物科教学,在工作中深刻体验到生命意识教育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充分优势,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呼唤生命意识教育

生命意识是对自身生命和它类生命的尊重与关爱。打开网页我们可以看到一大堆关于青少年摧残生命、自杀等报道,有的案例暴力严重、影响恶劣,甚至造成重大伤亡。例如,有青少年因不满父母、师长的批评而自寻短见,吞服安眠药或跳楼自杀;还有青少年因与同学纠纷,聚众斗殴,甚至当众剥光女同学衣服进行羞辱,并用烟头烫伤其身;在北京动物园还发生大学生用硫酸泼洒动物的眼睛等事件……这些关于青年轻生、暴力摧残生命的冷酷现象已十分严重。这种对生命如此冷漠、甚至是冷酷,就是生命意识的缺失,笔者认为也是当前教育的缺失。只有加强青少年生命意识教育,明白呵护生命的意识和价值,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身为生物科教师,要充分利用独特的学科优势,在生物学教学活动中进行生命意识教育。

二、利用生物教学资源优势,开展生命意识教育

生命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价值,一个有道德的人首先是善待自己生命的人。教会学生爱自己的生命,由愛己之命引向爱他人之命,爱这世界上的一切生命。

(一)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培养学生爱惜生命。

生命是自然界中最为宝贵的财富,是自然界的奇迹,生命蕴含着无穷的奥秘。在生物学教学中怎样引导、激发学生如何正确认识生命,培养学生爱惜生命意识,已成为重要的课题。

1.生物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生命意识的研讨学习。笔者在《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一节教学中,在讲述青蛙的生殖和发展过程时,特别说明蛙卵在水中孵化和幼体在水中发育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危险,如干旱、水质污染、鱼类捕食等,最后能够存活下来并发育成幼蛙,成蛙更是寥寥无几了,它们的发育和生长过程就是一个奇迹,从而说明生命的诞生多么的神奇和生命生存的伟大,以此值得我们去珍惜。

2.生物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人生命诞生的奇迹。笔者在《人的生殖发育》一节教学中,讲述了人的生殖过程,需要千万个精子进入子宫和输卵管,最后只有一个生命最旺盛的精子能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具有生命的受精卵,这就是优胜劣汰的过程。接着,就是辛苦的十月怀胎和生命的诞生。紧接着还需要父母十多年的精心呵护,才能成为今天的你们。因此,教导每个同学都应孝敬自己的父母,都应传承父母的灵魂和智慧,珍惜父母的养育之恩,同时更加爱惜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

(二)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人与其它生命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热爱生命。

生命是具体的、可感受到的生物体,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世界因为生命丰富才如此多彩,丰富的生命世界也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例如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给所有的生物提供食物。“民以食为天”,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院士,他研究和培育的的杂交水稻,使粮食产量提高近三成,解决了我国乃致世界许多国家的粮食危机,为人类的生存作出了巨大贡献。

笔者在《免疫》一节教学中,讲述了牛疫苗的发现而消灭了天花病毒,说明生物之间除了共生、竞争、捕食关系以外,还隐藏着许多相互抑制的关系,只是我们人类还没有发现而已。随着人类的不断探索与研究,许多人们现在没有办法攻克的疾病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得到有效的医治。

(三)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短暂,让有限的生命去实现最大的价值。

从花草到人类,从地球到宇宙,世间万物的生命都是有限的。例如,家蚕雌雄交配后,雄性就会死去,雌性产完卵后也会死去,家蚕的一生,寿命不到两个月。即使是人类,我国公民的平均寿命也只有2万多天。笔者在《健康的生活》一节教学时,让学生阅读课本,再观看介绍健康生活的影片,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健康的生活观。学生各抒己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吸烟、酗酒等不良行为和习惯对健康的危害,自觉形成坚决抵制毒品、提倡积极健康的生活、创造有价值的人生观。笔者最后启发学生谈谈如何让有限的生命绽放出光彩?有位学生说出自己的理想是:只有做个好孩子,孝顺父母,才能让父母幸福的走完人生。这位同学的理想虽不算崇高和远大,但情真意切,把课堂的“生命意识”教育推向了高潮。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只要人人心中都有爱,世界就能充满爱;人的心中爱有多大,它的价值就有多大,生命的意义就有多大。

三、生命意识教育,必须进行“爱的教育”

不关注细节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教学中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到教学效率的高低和教学效果优劣。例如,老师对学生投去一个充满希望的眼神,给予一个赞许的点头,一个鼓励的微笑,或者拍拍学生的肩膀,甚至充满善意的幽默语言或行为,不仅传达了师生之间的一种关爱,还表达了教师对学生的一种尊重、信任和鼓励。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运用细节来从事教育教学,可以达到事半公倍的效果。例如,笔者在探究蚯蚓刚毛在蠕动中的作用时,紧紧抓住教育细节进行生命意识教育。告诉同学蚯蚓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善待它,不能伤害它,在实验中应该轻拿轻放,还要不时给蚯蚓洒一些水,探究完了再放回土壤中。

在探究“公鸡的绕道取食”过程中,强调学生不要将绳子把公鸡的脚绑得太紧,避免造成伤害。在观察鲫鱼鳍的作用时,提醒同学们,剪鱼鳍时不要过于残忍,也可以改变其他方法进行。比如用绳子轻轻的直接将鱼鳍绑起来,避免损伤到鲫鱼。教学中,教师多采用关爱生命的教育细节,用温馨的语言提醒,相信会让爱的种子悄悄地播种在同学们的心灵中,发芽、生长、开花、结果。

教书育人是中华民族的美德。身为生物学专职教师,把生物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固然重要,但实现国家《生物课程标准》目标,把学生培育成积极、健康、热爱生命的人生观更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朱小蔓.《中小学德育专题》.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1.

[2]沈正元.《教育,关注生命》.江苏教育.2002.

[3]汪忠,刘恩山.《生物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生物学教学探究性学习体验
优化生态课堂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浅谈类比推理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运用
基于思维的可视化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高中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常态化的策略研究
利用微课辅助高三生物核心概念的理解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究策略的培养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