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阅读期待提高教学实效

2017-06-16葛海妹

魅力中国 2017年19期
关键词:阅读期待

葛海妹

摘要:阅读期待是读者阅读之前内心所预想的情景,反映读者的知识层次、个人爱好和阅读能力,构成一种综合的阅读要求和欣赏水平。只有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才能让学生的心灵真正走入文本,才能让阅读的芬芳弥漫孩子们生活的空间,拓展阅读的教学时空。利用阅读期待,填补文本空白,鼓励学生对文章作种种猜想,虚实结合,从而创造出更丰富的生活内容。巧用阅读期待,激发学生写作灵感,以阅读教学带动了写作训练,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阅读期待;激趣阅读;填补空白;带动写作

阅读期待,也叫阅读的期待视野,是文学解释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和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所先行具有的结构图式与阅读趋向。阅读期待是读者阅读之前内心所预想的情景,包含的期望,反映读者的知识层次、个人爱好和阅读能力,构成一种综合的阅读要求和欣赏水平。教师巧用阅读期待,可以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拓展思维空间,提高教学质量。

一、巧用阅读期待,唤醒真情激阅读

“课堂是一个人感到成为思想家的第一个摇篮。我认为课堂上最重要的教育目的,就在于去点燃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火花。如果学生在上了我的课之后,没有感受到他想要知道的比我对他讲的要多得多的话,如果这种愿望没有变成激发用更多的时间去读书的动因的话,就是说,课堂上的教育目的没有达到。”[1]这就要求教师启发学生产生阅读期待,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以引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2]语文教学唤醒的主要形式是借助文本的、生活的情景激活学生的已有体验,体验作品人物、事件所传达的思想与情感,完成与作者、教师、同学等的对话,从而使学生体验情感,形成态度与价值观。

二、利用阅读期待,填补空白启猜想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学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教师的最终任务不应只是传授给学生知识,而应该是教授学生如何获取知识。我认为,教授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后现代课程观的代表人物多尔认为:“好的故事应具有足够的不确定性以诱使读者参与到对话中来。”[3]《项链》一文,作者只是点到为止,他把广阔的判断空间留给了读者。这种写作风格与二十世纪美国杰出的小说家海明威的“冰山原则”十分契和:文学作品好比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山,直接写入作品的只是露出水面的1/8,而7/8则隐藏在水下。阅读小说《项链》,可以鼓励学生对文章作种种猜想。“她觉得她生来就是为着过高雅和奢华生活”,学生读到此处也许产生一种厌恶感、鄙夷感,为什么不是同情而是一种鄙夷?在舞会上她出尽了风头,“所有的男宾都注视她,打听她的名字……”,读至此不禁又想,这该不会是乐极生悲吧?十年艰辛还债,她变苍老了,活该!这是不是一种痛快淋漓的嘲讽?“项链是假的!”得知项链是假的以后,玛蒂尔德会有什么表现?听到佛来思节夫人的惊叹之后,玛蒂尔德会有什么样的心理,她有可能改变自己的虚荣心吗?同学们展开思维的翅膀,想象故事将会怎样发展。期待视野让读者在阅读时不断地进行预测,从预测句子的末尾、预测下一句到预测下一页书,以期证实自己预测的可行性和吻合程度。因而可以说“阅读是由许许多多的假设许许多多终于要醒的梦,许许多多的希望和受骗所组成的”[4]。任何一个好的文本,都存在有意义空白。这种空白的艺术手法,是借无形表现有形,赋空白于丰富多彩的形象性,依据欣赏主体的不同,表达更丰富的生活内容,虚实结合,有无互补,隐显相益。创造出象外之意、言外之旨、含蓄空灵的艺术境界。

三、巧用阅读期待,激发灵感促写作

苏霍姆林斯基说:“阅读,首先能在他们面前展现着他们自身的心灵世界。也就是说,能使孩子认识到人的精神的伟大,充满对自身的一种尊重感,使他想在充满文化价值的世界过着有趣的、丰富的生活。”[1]譬如学生阅读鉴赏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时,读出的不应只是毛泽东眼里的湘江秋景和他心里的人生豪情,而更应该是学生自己体验欣赏或想象的湘江秋景和相似的豪情壮志、自信蓬勃。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关于激励、唤醒、鼓舞。“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5]只有唤醒生活体验,学生才能把陌生的、外在的、与之无关的内容变为自己的、可以交流的甚至是融于自身生命的存在,读出自己,读出亲切感,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情感的抒发,可以使学生之间的内心感受得到交流,可以相互启发,相互感染;通过抒发,可以使学生的情感更加明确。及时引导学生抒发内心的情感,不仅是阅读的需要,而且也是学生心理的需要。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时,应是多元化的、开放性的。“天赋为每一个正常的头脑打下了必要的、充足的根基,使每一人能成为创造者。”[1]同一个读者在不同的时候读同一首诗,体会也不会完全一样。学习《沁园春·长沙》,在引导学生想象词中上阕所描绘的图画时,我巧用阅读期待,要求学生微微闭上双眼,放飞自由的心灵,给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把诗人所描绘的秋景变成形象的画面,在“大脑荧屏”上放映出来。放映完毕,请同学用七彩的妙笔把绚丽的画面转换成诗化的散文。读者阅读是二度创作,是读者和作者之间的一场对话,作品的价值是由作者和读者共同实现的。例如安雨晴同学写道:“‘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湘江水缓缓向北流淌着,还不忘轻轻抚摸江边的岩石,满江的秋水如翠玉般晶莹剔透。回望湘江的源头,险峻的山峰宛若披了一件火红火红的纱衣,风儿吹过,红纱衣迎风飘动,一浪推着一浪,美不胜收。江中千帆竞发,争先恐后。老鹰在广阔的天空自由翱翔,鱼儿在清澈的水里快乐畅游。万物都在秋光中竞相自由的生活著。”阅读过程中伴随着创造的快乐,阅读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思维,以阅读教学带动了写作训练,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

只有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才能让学生的心灵真正走入文本,才能让阅读的芬芳弥漫孩子们生活的空间,才能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拓展思维,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在阅读教学的实践中,我们每个教师都应和学生一起努力探索,大胆尝试,使之能在阅读教学中焕发巨大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选集》,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五卷本 第2卷,第335、336页,第313页,第308页。

[2]杜威《民主主义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第168页。

[3]〔美〕小威廉姆E·多尔《后现代课程观》(王红宇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241页。

[4]童庆炳《文艺心理学教程》,高等教育学出版社2001年,第294页。

[5]《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8页。

猜你喜欢

阅读期待
浅谈引领学生有效阅读的策略
让阅读浸润学生的心田
演绎“阅读期待”的精彩
词语导入课堂,有“形”有“效”
阅读期待
浅谈利用“阅读期待”提高阅读质量
阅读期待:回归文本的价值体验
怎样用阅读期待激发小学生阅读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