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气”里的智慧
——《花的勇气》文本解读
2017-06-16李慧文
◇李慧文
“勇气”里的智慧
——《花的勇气》文本解读
◇李慧文
《花的勇气》是一篇略读课文,节选自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的散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冯骥才撷取了能够表现维也纳春天的三幅画面,五月热情如火,三月诗意浪漫,相比之下,“花的勇气”让四月的春天有了独特的壮丽色彩。
综观全文,作者的情感变化可梳理如下:失望—吃惊—遗憾—赞叹—惊奇—震撼。可以看到,作者掌控文章节奏的能力很强,让读者紧紧随着他一起感受“花的勇气”。
用情感变化做文章主线,这一点大家都能看到,不足为奇。细细咀嚼全文,换一个角度解读,会发现“花的勇气”里面藏着作者的写作智慧。
一“冒”“铺”“藏”“躲”——欲扬先抑
很显然,第7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所在——雨中的小花有一种独特的美。从哪些词能体会到它的美?“冒”和“铺”这两个重要的字眼当中,藏着作者的惊喜和赞美之情。细品这两个字,它们如同电影特效一样,让读者感同身受,脑海中浮现出那百花齐放、生机勃勃的场景,不得不感叹作者用词的精妙。
冯骥才是运用语言的高手。写雨前的小花,他也不吝用形容词,独具匠心地使用了“藏”和“躲”。课题是“花的勇气”,冯先生却让小花们又“藏”又“躲”,岂不是自相矛盾吗?非也,这正是他的高明之处。文章采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用雨前小花的“低调”,衬托出雨中小花“拔地而起”的勇气。
明白了“欲扬先抑”还不够,这时候,我们的解读可以再往前一步:雨前的小花真的是在“藏”“躲”吗?理清思绪,会得出如下答案:雨前小花在“藏”“躲”,并不是害怕,而是在积蓄力量;一旦蓄满能量,哪怕没有阳光,哪怕是在冷风冷雨中,小花也无所畏惧,绽放出美丽。原来,小花们不仅仅有令人敬佩的勇气,而且有智慧!
二 雨中的小花——塑造形象
第7自然段写雨中的小花,动感十足,写出了花儿们的变化。从全新的色彩,写到小花们的“神气”,冯先生成了文学界的张艺谋,掌控着镜头,转换着画面,塑造着形象。
最出彩的是最后一句,每一朵小花都“傲然挺立”“神气十足”,而且是“在冷雨中”。冯骥才《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原文当中的这一句,比课文多了“像英雄那样”这几个字。在冯先生看来,小花们堪比英雄,有一种“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气概。“在冷雨中”,它们反而昂首挺胸,用“神气十足”挑战恶劣的环境。
此情此景,情景交融,作者清晰地看到了,而且用妙笔勾勒、塑造出花儿们不屈的形象:这些小花看似弱不禁风,实则有一身铮铮铁骨。在榜样的感染下,读者不难得到这样的启示:花儿都有勇气,它们身上都有一种强大的力量,人又怎能不珍惜生命,活出自我的精彩呢?
三 深入地思考——哲理式结尾
第8自然段中,作者不像其他人做媚俗的赞美,而是在惊奇之余做了深度思考:这些小花为什么“偏偏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紧接着,自问自答“小小的花儿居然有如此的气魄”。花儿有气魄吗?当然不可能有。“气魄”从哪里来?从作者心中来。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在爱花、热爱生命的作者眼里,小小的花儿也有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作者为之“怦然一震”,从花儿的身上明白生命的意味是勇气,结尾堪称画龙点睛之笔,文章立意于此处得到了升华。
无独有偶,冯骥才先生的另一作品《珍珠鸟》也入选了小学语文课本。《珍珠鸟》一文,写了人与珍珠鸟相亲相伴的过程,最后一句是由衷的感悟——“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这一富有深刻哲理的句子,令人回味无穷。把《珍珠鸟》和《花的勇气》等文章联系起来可以发现,冯骥才的散文无论是写景还是写物,都能在细腻的文笔中赋予哲理味。从写法的角度归纳,冯骥才的散文往往会有一个哲理式结尾,引发读者深深的思考。
冯骥才写《花的勇气》一文,经过深度思考,在结尾处提炼出“生命的意味是勇气”这样的颇具哲思意味的主题。毫无疑问,“勇气”当中凝聚着他多年的写作智慧,哲理式结尾值得我们学习、运用。
在教学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比学习第2、7自然段,了解欲扬先抑的写法;可以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脑海中想象冷雨中小花们不屈的形象;可以联系《珍珠鸟》,指点学习哲理式结尾的写法乃至运用到习作当中。倘若真的这样教,学生一定能汲取到作者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智慧。
(作者单位:江苏泰兴市老叶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