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语言的比较学习策略初探

2017-06-16陈贤彬

小学教学(语文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构段比喻总分

◇陈贤彬

基于语言的比较学习策略初探

◇陈贤彬

“比较”在词典中的解释是“就两种或两种以上同类的事物辨别异同或高下”。“比较”从生本视角来看,顺应儿童好胜、好强的特点,是一种生本、学本之间的语言实践活动。本文尝试从语言的特点、结构的异同、表达的差异等方面来探索比较学习的策略。

一 比较——发现语言的特点

1.比较有规律性的语言。

引导学生发现、学习有规律性的语言,对学生的语感形成是很有好处的。有规律性的语言有些是显性的,比较容易看出来;有些是隐性的,需要我们引导学生比较体会。如《我的“长生果”》一课有一处比喻,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的方法来品读:

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不住涌起愉悦之情。在记忆的心扉中,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阕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

这段话两组四个比喻,有两个本体,四个喻体。这处比喻不仅好在喻之精妙,道出作者少年时代美好的情怀,还好在喻之对应上:从少年时代到读书生活,从视觉到听觉等。当学生对这两组比喻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时,可以采用多角度比较的方法来引导他们思辨。

笔者在教学时,把“像蜂蝶”与“像泉水”进行错位比较,把后面“似画面”与“似乐章”进行错位比较。通过错位比较,学生不难发现隐藏在其中的语言规律。

2.品味陌生化的语言。

教学中可以用增减调换的方法,比较还原,来品味陌生化语言。如《慈母情深》中描写母亲的句子: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这段话重复了三次“我的母亲”,作者用这种简单的重复写出了对母亲工作环境差、工作强度大的惊讶和自己深深的内疚。这里可采用多种方法来比较学习:“减”——把三句“我的母亲”删减进行比较,“调”——将三句“我的母亲”前置进行比较,从而在比较朗读、比较体味中悟出作者的情感。

二 比较——发现结构的异同

1.同一文章段落的异同。

同一文章,会有不同的构段方式、内容等;相似的段落,如果细细品味,也会有微妙的差异。如《山中访友》一文,第一处写古桥,作者尊称其为“德高望重的老人”,通过想象,例举老者“站了几百年”,“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等,可以称为例举式想象构段;第二处写大树,想象着自己成为那棵大树,与大树融为一体,是物我相融式想象构段;第三处是写落花等,从嗅觉、视觉、听觉三个方面展开自己的想象,为多感官式想象构段。

2.不同文章相同结构段之差异。

不同的文章有一些相同结构段,这些相同的结构段也会同中有异。《与象共舞》一课第5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也是全文最精彩的地方。这一段看似简单的总分段式,却与上一课《威尼斯的小艇》的第4自然段的总分段式有着细微的不同。所以笔者在学生整体感知之后,引导他们与前一篇课文进行段式比较。

同样是总分段式,通过细微的比较,可以发现“分”的不同,发现情感的不同等,学生的学习会更深入一些。

三 比较——发现表达的差异

1.不同视角的表达。

文字描写的世间万物是客观的,而影射到人们内心的影像是不同的。老舍的《北京的春节》一文后面附有梁实秋的《过年》和斯妤的《除夕》。三位作家对春节的描述,有着不同的视角,难能可贵。要充分利用这三个文本,进行多视角的比较:全景与聚焦的不同、描述与独白的区别……从而发现语言的魅力。

2.不同作品类型的表达。

对作家的表达特点,可从文中的只言片语中体会,也可以从其文集中整体感悟,还可以从其所处的年代、地域等背景来感受。《轻叩诗歌的大门》是综合性学习,我设计比较浪漫主义的李白与现实主义的杜甫,豪放派的苏轼与婉约派的李清照等,在比较学习中学生体会到不同类型、风格诗歌的特点。又如朱自清的《匆匆》和林清玄的《桃花心木》,这两篇散文各具特点:《匆匆》结构精巧,文字清秀,情景交融,是典型的抒情性散文,是“形散神聚”;《桃花心木》语言朴实流畅,寓意深刻,在叙事中明理,是典型的叙事类散文。在学习这两课时,不妨进行比较式学习。

总之,通过比较,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发现能力,促进表达,发展思维,使阅读走向深入。

(作者单位:浙江杭州市绿城育华小学)

猜你喜欢

构段比喻总分
提升小学语文写作能力的教学策略探究
十个比喻 说透人生
比喻
加强构段训练,提高写作技能
买椟dú还珠
课堂练笔,帮助学生过好语言表达关
提升小学语文写作能力的教学策略探究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