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里的象声词
2017-06-16特级教师
◇特级教师 吴 勇
故事里的象声词
◇特级教师 吴 勇
一、走近象声词
师:孩子们,喜欢吃零食吗?
生:(异口同声)喜欢。
师:喜欢吃什么?
生:啥都喜欢。
师:因此,造就了你健壮的体魄。
生:我喜欢吃冰淇淋。
师:知道吴老师喜欢吃什么零食吗?
生:不太猜得出来。
师:那我就直言相告吧!
(出示)
生:辣条。
师:一咬到嘴里,就会发出这样的声音——
生:“咔嚓咔嚓”。
师:(出示:咔嚓咔嚓)好爽呀!嚼一嚼就会怎么样?
生:好辣呀!
师:(出示:嘶嘶嘶)嘴巴里着火了,怎么办?赶紧喝水吧!嘴巴里就会发出——
生:“咕咚咕咚”。
师:(出示:咕咚咕咚)孩子们,像“咔嚓咔嚓”“嘶嘶嘶”还有“咕咚咕咚”,这些描摹声音的词语,我们叫——
生:象声词。
二、触摸象声词
师:对,叫象声词。生活中因为有了声音而变得丰富热闹,我们的习作因为有象声词而变得鲜活、动感。相信吗?有个同学写的一篇题为《快乐的午餐时光》的习作,我们去看一看,到底是怎样的快乐呢?这是片段,轻声读一读。
(出示。生自由读)
师:写得怎样?
生:真实而好玩。
师:可老师给他的评语却是:快乐的感觉写得不够充分。这可怎么办呢?热心的象声词知道了这件事,就决定帮帮这位小朋友。瞧,它们来了!
(出示,生读)
生:(读)“咕噜噜”,我的肚子在抗议!有什么办法?班主任刘老师像个狙击手,哪里有风吹草动,一支锐利的“眼箭”“嗖”地射来,准穿透你的五脏六腑!唉,我胆小,还是选择按兵不动吧!
师:这是黎明前的黑暗!继续。
生:(读)“丁零零”,下课铃终于响了!同学们像一颗颗子弹“哒哒哒”地弹出枪膛,冲到教室外,从值日生手中接过香气四溢的餐盒。我轻轻一嗅,有红烧鸡腿!掀开盒盖,一只又肥又大的鸡腿安安静静地躺在里面。今天的伙食真不错!同学们都顾不上说话,有的在“吧唧吧唧”啃鸡腿,有的在“滋溜滋溜”喝汤。
师:吃得好过瘾!继续。
生:(读)“咣当”,不知道是谁吃得太兴奋,不小心把饭盒碰到了地上。同学们先是一愣,接着“哈哈哈”大笑起来。
师:教室里充满了快活的空气。加上象声词大家感觉怎么样?
生:读起来更好玩了。
生:读着读着,自己也跟着快乐起来。
师:原来快乐可以借助象声词来分享。这样吧,我们一起读读这段话,让午餐的快乐传播到每个人心中。大家读象声词,老师读其他部分,行不行?
生:行!
(师生分读)
师:故事里有了象声词,马上就快乐起来,动感起来了。象声词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魔力?让我们再次走进故事,细细研究故事里的象声词。
★第一个层次
师:回头看看故事片段,你发现象声词和故事里的其他词语有什么不同?
生:象声词都加了双引号。
师:非常敏锐的发现。(板书:出现)原来故事里只要出现象声词,马上给它戴上一顶名叫引号的“小帽子”。(板书:加上引号)这可是象声词的特殊待遇,其他词语无法享受。再想想,象声词为什么要加引号?
生:人说的话要加引号,以此类推,象声词加引号,这是事物在“说话”。
★第二个层次
师:绝妙的以此类推!掌声响起来!再接着看每段话的开头,有什么共同点?
(出示)
生:它们的开头都用了象声词。
师:(板书:开头)用象声词开头有什么好处呢?比较一下吧!
(出示)
(生读)
师:大家感觉到了什么?
生:第二句比较好。
师:为什么?
生:象声词放在开头,能吸引读者的眼球。
师:(板书:吸引读者)掌声响起来,这就是传说中的“先声夺人”。我们以前的习作中常用哪些词开头?
生:“有一天”或者“有一次”。
师:有了象声词,我们可以郑重宣布:“有一天”“有一次”可以光荣退休了。跟着我说一遍:“有一天”“有一次”,你永远不要再来。
生:(齐)“有一天”“有一次”,你永远不要再来。
★第三个层次
师:除了这两个秘密,象声词还有哪些秘密呢?接着看,这个片段一共用了多少个象声词?
生:8个。
师:吴老师按照文中的顺序把这些象声词分成了四组。第一组谁来读一下?
(出示)
(生读第一组)
师:描写的是什么场景?
生:饭前的场景。
师:饭前什么场景?
生:饥饿的场景。
师:(出示:饥饿)第二组“丁零零”“哒哒哒”描述的是什么场景啊?
生:取饭。
师:(出示:拿饭)拿饭的心情有点迫不及待。第三组呢?读出来!
(生齐读第三组)
师:吃得好香哇!(出示:吃饭)这时又有什么声音传来?
生:(齐)咣当——哈哈哈。
师:什么意外出现了?
生:饭盒掉在了地上。
师:(出示:摔碗)左边是象声词的变换,右边是故事在发展,这里面藏着一个写作小窍门,谁能总结?
生:象声词的变化,让事情的发展更生动、更有趣。
师:(板书:变换)象声词在变换,故事——
生:在发展。
师:掌声响起来。谁还有更细腻的发现?
生:我觉得象声词可以将故事的转折和变化进行自然过渡。
师:象声词在推动故事发展。(板书:推进故事)譬如,吴老师在上课,只听得“咣当”一声响,下面发生了什么?
生:一个铅笔盒掉到了地上。
师:铅笔盒怎么会掉到地上呢?这里面有哪些版本的故事在上演?
生:原来是一个同学玩铅笔盒,一失手掉在地上。
生:一个同学拿东西的时候,不小心碰到了铅笔盒,铅笔盒掉到了地上。
师:这个故事告一段落,吴老师继续讲课。一阵“咚咚咚”的声音传来……
生:校长想进来听吴老师的课。
生:告诉老师有紧急电话,赶快接一下。
生:一个调皮的学生听得兴奋起来,忘情地敲起了桌子。
师:一个崭新的版本,为她鼓鼓掌!不平静的课堂,故事波澜起伏。这是靠什么来推动的?
生:象声词。
师:好厉害的象声词!孩子们,我们写故事时,当故事遭遇到曲折时,当故事中意外发生时,象声词就可以闪亮登场。看看,我们不知不觉为故事里的象声词总结出三条小秘诀——
(出示,生齐读)
三、使用象声词
师:有了象声词,我们的习作就多了个“法宝”。这个“法宝”到底灵不灵呢?让我们来验证下它的“魔力指数”好不好?谁来读一读这些象声词?
(出示,指名读)
师:听着这些声音,你脑海中有哪些画面一闪而过?
生:想到一只小猫在追老鼠,把东西打翻了。
师:有可能。
生:想到爸爸在跑步机上跑步。
师:“呼哧呼哧”,好大的喘气声。
生:有只小猫在抓老鼠,小老鼠“吱溜”一声逃到了洞里。
师:好险呀!
生:一个同学在学猫叫,旁边同学提醒他要安静。
师:自习课上要守纪律。
生:有只小猫在家里上蹿下跳,主人叫它停下来。可它不停下来,主人追它追得气喘吁吁。
师:小猫和主人在做游戏呢!
生:小猫“喵喵”乱叫,主人做了个“嘘”的手势叫它安静。
生:一个同学偷偷把一只小猫带进教室,藏到抽屉里。
师:课堂上的猫叫声。掌声响起来!让我们沿着自己的想象,把这6个象声词写进故事好不好?你可以根据故事发展的需要,邀请其他象声词加入。请看要求——谁来读一读?
(出示)
生:(读)用一段话,将这6个象声词写进一个故事场景中。
师:注意,是一个故事场景。
生:(读)选择最有魅力的象声词作为场景开头,在象声词变换中推动故事发展,使用象声词时一定要加引号。
师:脑海中闪现一下哪个词最适合?你选择的象声词不同,意味着故事也不同哦!
生:(读)时间为8分钟。
师:比一比,谁的笔头快。动笔吧。
四、评价象声词
师:孩子们,时间到,请把笔放下。谁愿意来展示自己的精彩文字?
生:我愿意。
师:先给这位自信勇敢的女同学鼓鼓掌!我们该怎么欣赏她的习作呢?吴老师设计了一个“魔力指数”。你能得几颗星?
(出示)
生:四颗星。
师:让我们走进文字,看看这个同学是如何获得四颗星的。
生:(读)“喵”,小明的抽屉里传来了一阵猫叫。这只猫是他偷偷放在抽屉里的,为不让老师和同学发现,小明还特意为它准备了鱼干。(师:准备得好充分)这么多鱼干都填不满你的嘴!“嘘”,小明朝小猫做了个静音手势,小猫马上安静了。幸好动静不大,小明暂且逃过了一劫。“哐啷”,(师:意外出现了)小猫不小心踩到铅笔盒上,铅笔盒顺势做了个自由落体,重重跌在地板上。全班同学的眼光都被吸引过来了。怎么办?小明急中生智,从抽屉里摸出水杯,硬着头皮“叽里咕噜”喝起水来。
师:“叽里咕噜”是喝水的声音吗?谁来帮她换一换?
生:换成“咕咚咕咚”。
师:(问作者)可以吗?
生:可以。
师:如果将“叽里咕噜”用在这里,可以怎么改?
生:在“喝起水来”后面加上“同学们‘叽里咕噜’议论开了”。
师:改得好!故事继续——
生:(读)同学们“叽里咕噜”议论开了,老师射来了严厉的目光。“丁零零”,终于熬到了下课。怒发冲冠的小明想把小猫拉出来说它一顿,可是小猫早已跑得无影无踪了。小明赶紧追了出去,小猫一闪身,钻进了灌木丛中,小明“呼哧呼哧”地气喘吁吁无奈地回到座位上!
师:仔细回味最后一句,发现什么了?
生:“呼哧呼哧”与“气喘吁吁”意思重复了。
师:应该怎么办?
生:应该是“呼哧呼哧”喘着粗气。
师:掌声响起来!对照“魔力指数”,四颗星可以送给这位小作者吗?
生:(异口同声)可以。
师:小作者写得不错,特别是“象声词变化,推进故事”做得特别出色!大家也评得很到位。有没有不用“喵”开头的习作?
生:“哐啷”一声,一只精美的花瓶被小花猫打碎了,它吓得大叫一声“喵”。主人闻声赶来,看到自己心爱的花瓶粉身碎骨,异常生气。小猫好像察觉危险正在逼近,“叽里咕噜”叫着求饶。“呼”,主人抡起的扫帚已经打了过来,小猫吓了一跳,“吱溜”逃到了墙角。可主人不依不饶,“呼哧呼哧”喘着粗气扑了过来!
师:小猫“叽里咕噜”,合适吗?
生:不合适。
师:如果非要放在这里,怎么办?
生:在“异常生气”后面加一句:“嘴里‘叽里咕噜’骂起来:‘你这只死猫,从来不干好事,今天我一定要好好收拾你!’”
师:用得恰当!还可能——
生:这时候,走来两个邻居,看到主人气势汹汹的样子,“叽里咕噜”地议论开了:“真不像个男人,一点包容心都没有!”
师:掌声响起来!使用象声词,不能生搬硬套,要为它们找个合适的“家”。还有个“嘘”,谁能用这个象声词,让故事向前推进?
生:(读)“嘘”,小主人不知什么时候出现在小猫身边,做了个“安静”的手势,一把将小猫藏进自己的睡衣里。小猫一动不动,紧紧贴着小主人的身体。这时小主人的爸爸出现了,他东张西望,不停挥动着扫帚:“这死猫到哪里去了,你看见了吗?”小主人用手指了指打开的窗户,爸爸一脸无奈,垂头丧气地走了。
师:一个“嘘”字让故事峰回路转。掌声响起来!还有其他版本吗?希望有更多的象声词加入哦!
生:“嘘”,一只小老鼠从洞口露出了脑袋,它让小猫不要叫。小老鼠“腾”地蹿上桌子,“咯吱咯吱”啃起主人准备用来做午餐的面包,还故意将声音弄得很大。主人的目光一下子被吸引过来,“该死的老鼠,竟敢在这时候跑出来添乱!”说着,将手里的扫帚挥向老鼠。小老鼠看情形不妙,“嗖”地跳下桌,“吱溜”一下钻进洞里。主人再来找猫,小猫早已没了踪影。
师:中国版的“猫和老鼠”!一个“嘘”带动一串象声词,让故事高潮迭起。掌声在哪里?(全班鼓掌)孩子们,这节课我们初步感受到象声词的魅力,期待美好的象声词会一个又一个钻进我们的文字中,让我们的习作变得有魅力,变得有魔力!下课前,老师希望同学们再一次回顾象声词使用的小秘诀——
生:(齐)象声词出现,要加引号;象声词开头,吸引读者;象声词变换,推进故事。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上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