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发学生主体意识 实现高效语文课堂

2017-06-15赵强

学周刊·上旬刊 2017年17期
关键词:主体意识高效课堂

赵强

摘 要:现代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生命自觉的现代人,教育的重要使命是提升人的主体性。“唤醒主体意识,激扬生命自觉”的“主体性教育”理念,要求教师要始终坚持学生发展主体地位不动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在这一思想引领下的语文课堂要以课标和教材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宗旨,聚力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构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新基础教育核心理念的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主体意识;生命自觉;主体性教育;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17-006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7.036

叶澜教授说:“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语文教学要从师本走向生本,其最大的变化在于教师需要充分认同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来认识文本、解读文本,并以学生的认知基础作为教学的基点,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饱含文本精髓的主问题,并展开教学,实现在课堂上尊重主体,引导体验,展示交流,点拨提升,使课堂的教与学表现出丰富的生命内涵。具体而言,实现高效而有生命气息的理想课堂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备课要准确定位,直击目标

教学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引领,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严禁假、大、空的现象出现,在制定目标的过程中要做到既充分体现教学的三维目标,又准确反映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目标是基础,能力目标是重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上层建筑,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如何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为学生学习指明方向,就需要自己在教学中紧贴文本,联系学生学习实际,课前认真设计预习问题,学生通过课前充分自主预习,提出课堂学习的疑难,教师在了解学生预习情况的前提下,再来设计课堂教学目标,这样从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角度入手,教师有的放矢地安排课堂教学的重难点,立足学生现有认知实际,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目标的制定,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其真正在课堂上活跃起来,学有所得,学有所悟。

教师要基于师生共同制定的教学目标,设计高效的课堂教学主问题,引导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潜心研读文本,对文本解读要精到、深入,目标定位要准确,主问题设计要浅出,要体察“生情”,以学定教;在日常教学中,要了解学生学习这个文本,其原有基础是什么,哪些是学生已经知道的,不需要我们再讲、再问;要清楚学习这个文本,学生的需求是什么,有什么困难,哪些地方容易发生错误,哪些地方容易忽略,我们怎样帮助他们。然后才是静下心来,精心设计涵盖文本、覆盖课堂教学的主问题。

二、在基础教学中实现学生主體学习能力的提升

这个“基础”既是指学生的学,又是针对老师的教。学生学的基础就是会学习,具有自己学习的能力。学生能独立完成的事,老师决不插手,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培养;学生能合作完成的事,老师可以放手,但要关注合作状态和效果;学生需要在教师帮助下完成的事,老师要尽量放手,必要时给予帮助。学生的学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这就对教师的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有教法,更要得法。教师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过多的教学形式,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科基础教学的展开,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素养的培养就不能很好地在课堂中展现出来,课堂教学往往走上只重形式却忽视了基础和能力培养的歪路上。课堂教学应将重心转移到感悟语言、品味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上来,又力求掌握必要的文化知识;课堂教学要解决具体问题,脚踏实地,精讲精练,讲求优质高效。让学生善听、会说、美读、乐写,从而体现出语文教学的本真。

三、“以生为本”是实现教学成功的关键,要贯穿课堂教学始终

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课堂的精彩就是学生活动的精彩,课堂教学的成功就是学生活动的成功。“以生为本”首先表现在学生主动意识被唤醒。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的学是在充分预习和掌握了必要学习方式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创造性课堂活动。学生要首先能动地进行自主学习,在此基础上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然后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全班展示交流,教师解难等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在这样的课堂上,学习成为学生主体自主进行的活动,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真正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

“以生为本”还表现在教师的教必须是以学定教,无论是教学目标的制定,还是教学过程的实施都必须建立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基础之上。不能用教师的思想替代学生的思考,而是要引导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能动的生成课堂活动。学生能独立的提出问题,并能够通过课上合作交流、质疑探究等多种活动成功有效的解决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自身的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锻炼。

四、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个性差异,发展学生学习兴趣

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个性差异,“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这无疑是教育教学的根本。学生想树立自己的尊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时刻给学生以尊严,这个尊严不是施舍,而是学生自觉的认识求知活动。学生要在学习过程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就需要有适合其发挥的土壤,我们现在教学中所采取的课前预习学案、课上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展示交流、点拨升华,达标训练,分层作业等教学环节的设计从方向上切合了“个别对待”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专长等学习要素进行合理分组,小组之间形成一种明确的阶梯目标认知,每个学生都能在目标的引领下积极投入到能得到成功的脑力劳动中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激发出来。

真正理想高效的语文课堂是充满生命智慧的课堂,是在教师智慧的引领下,学生主体意识觉醒的创造性教学活动。教与学是教师和学生智慧的碰撞,在教与学主体充分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人的生命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叶澜.“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的教育信条[R].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

[2] 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2-8.

[责任编辑 齐真]

猜你喜欢

主体意识高效课堂
掩隐于革命与爱情冲突中的女性意识:重读《红豆》
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主体意识的挖掘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从《沧浪诗话》看严羽文论中主体意识自觉性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积极课堂气氛的营造与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