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7-06-15徐龙山
徐龙山
摘 要:小学生往往习惯于形象思维,对于数学这门抽象的学科,会不感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化抽象为形象,化繁为简,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善于总结,不断创新,多进行探究性的活动,达到互相学习,共同提升的目的。教师运用新颖的教学方法,采取趣味活动的模式教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这种教学方式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学生的学习帮助更大。
关键词:创新能力;兴趣;教学方法;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20-006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0.039
当前数学教育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在教师教的方面、学生学的方面以及家长配合的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自身的能力,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时间长了,学生会对数学产生厌倦心理。学生在学的方面不注重知识的积累,不能从题目中举一反三,盲目采取题海战术的策略。家长在管理上过度溺爱孩子,让学生养成不好的学习习惯。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学生才能够喜欢学习数学,才能够在数学学习中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
一、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一)教学联系实际生活,变抽象为具象
数学学科抽象复杂,而小学生有一颗好奇的心,他们对新鲜的事物有着独特的好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点,将小学生的好奇心,积极性用到学习中来。这就需要教师创新教育方法,在实际教学中联系实际生活,将算数问题赋予具体的情境,往往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学习的目的在于帮助生活,教师的教学方法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兴趣,而且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具有巨大的帮助。
(二)采取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积极性
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在进步,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方法也走进了学生的课堂。这就要求教师熟练掌握相关的技术,能够发挥出多媒体的优点。多媒体能够将具体的事物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运用声音、图像、影视等感官的形式替代了以往教师单纯的讲述。多媒体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比如,教师在引入新课的时候,可以采取动画的形式,层层诱导,明确重难点,对问题进行更深入的分析,拓宽学生的视野,让他们真正体验数学的魅力。
(三)打造开放性课堂,鼓励学生探索
新课标下的课堂不是教师一个人的,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注重学生之间的探讨,多提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们独立思考,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教师再进行点评。积极鼓励学生探索,发表自己的看法,善于抓住学生的优点进行表扬,尤其是善于创新,善于思考的能力。
二、注重学生学习过程
(一)改变学生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学生的学习习惯决定了学习效率的高低,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树立自己的目标,有了目标才有动力。学习成绩的好坏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学习中多指导学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再做一些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二)注重知识积累,举一反三
数学和语文一样,也需要学生平时的积累,学生平时在做题时应该总结这一类题目的做法,以后遇到同类题目时,得心应手,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教师在讲解题目时,注重解法创新,做到一题多解,多题归一。指导学生记下平时做错的题目,思考自己错在哪里,为什么做错,总结经验,保证以后遇到同类型的题目时不会做错。
三、注重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
1.学生之间互帮互助,轻松学习
学生之间合作,互相交流,共同学习,是学习数学一种有效的途径。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人的力量总比不上一群人。课堂上鼓励学生先独立思考,有具体的解题思路,不要求学生做出答案,学生之间再进行探讨,看别人的思路和自己的异同,总结经验,然后再共同做出题目,核对答案。这种做法可以有效地节约时间,学生不仅独立思考了,而且也和同学交流了彼此的想法,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2.了解学生生活学习状况,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由于家庭情况不同,性格也有所不同。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应该关注学生的方方面面,在课堂上是要求严格的教师,在课后是同学们的好朋友。这样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也会向教师寻求帮助,教师根据学生具体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四、教师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用实际行动影响学生
小学生最强的一种能力就是模仿能力,身边有什么样的人,潜移默化就会对他们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教师是除了家长和同学之外和学生接触最多的人,作为学生的模范,教师应该随时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哪怕是一点点小事情也应该理性处理。教师应该紧跟时代潮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创新教学方法,多参加一些同行之间的研讨活动,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请教,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学生看到教师这么认真,自己也会努力学习,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当然,教无定法,具体的做法还需要广大的教师在具体教学中探索,希望这些经验对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教育学生,也希望教師们进行批评和指正。
参考文献:
[1] 叶澜,白益民.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07.
[2] 陈永明.教师教育研究[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 余文森,刘冬岩.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