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院校太极拳课程教学形成性评价改革刍议
2017-06-15蓝恒
蓝恒
摘要:为改变太极拳课程教学评价方式单一的状况,充分体现学生个体差异,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广西中医药大学太极拳课程教学评价进行了形成性评价的教学评价改革。现简要地概述实施的方法及实验成效。
关键词:中医药院校 太极拳 形成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G852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0-0153-02
太极拳教学作为中医药院校体育基础必修课程,充分突出了中医药院校体育教学特色。在太极拳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更加易于中医思想的培养形成。太极拳学习过程高度融合了阴阳辩证的思想,其主旨通过拳术的练习,认识自我,健全体魄,同时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太极拳的学习过程与中医思想中阴阳相生、未病养生等思维又是不谋而合的。为让太极拳课程能与中医思想融会贯通,于教培思,本文通过太极拳课程教学形成性评价改革来简单阐述中医药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路。
一、课程评价原先的状况
1.太极拳教学课程教学评价方式单一
2016学年以前,广西中医药大学太极拳课程是每一位大一新生的必修课,不分男女,不分专业。小班授课,每个小班人数大于20小于30人次。课程考试及评分由任课教师评定,课程终结性评价占据课程总分百分之九十,平时考勤占百分之十。
2.终结性评价未能体现出学生原先的差异
广西中医药大学大一新生来自全国各省市,除少数因身体残缺申请免修体育课的学生外,所有新生基本都参与太极拳课程的学习,并且太极拳课程的学分类同各专业课程参与学年各种评奖评优。因此,课程是能引起学生的重视的。然而由于是面向全国招生,大一新生的身体素质良莠不齐,单一的终结性评价占据百分之九十的成绩评定,未能全面地认识到新生入学前的差异。
3.课程评价方式未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广西部分中学及全国各地少数中学有太极拳课程的教学,在中学就学过太极拳课程的学生是能够比较轻松地得到学分的。而从未接触过太极拳的新生,在学习过程中是相对比较吃力的。因此,单一的终结性评价体系,不能够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二、形成性评价改革的选择
形成性评价最先由美国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斯克里文于1967 年在其所著《评价方法论》 中首先提出。形成性评价注重在教学进程中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的评价。终结性评价在教育体系的作用是巨大的,它能反映教学效果、学校办学质量。然而为了能更加全面地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评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个因素,如态度、方法等,选择形成性评价对学生课程学习有更为巨大的帮助。同时亦能激发学生合作学习,团队互助,获得自信,由被动被评价向主动参与到学习评价体系转变,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1.注重学生对自我及学习过程的认知
形成性评价的运用主要目的是为明确活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及时修改或调整活动计划,以期获得更加理想的效果。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认清自身的水平与目标的差距,并在学习过程中依据个人及目标不断调整学习的方法和手段,以期达到渐进式的学习过程。其有别于终极性评价、一次性评价忽略了学生学习过程的记录及评价。
2.充分认识学生之间的差异
形成性评价要全面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综合状态,不是单一地评价学生的成绩。后进的学生,主观努力学习的过程应该被评价记录打分;上进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之余是否帮助团队中后进的同学共同学习进步也应当作为其评价记录打分;中等的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及团队帮助提高的次数都应该评价记录打分。全面了解和掌控班级学生之间的差异及水准状况是形成性评价是否能有效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师要全面充分地认识了解每一个学生。并为其每一次点滴的进步,或者对他人的帮助、练习的次数做全面的记录及评分。
3.形成性评价的选择不是摈弃终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不是放弃终结性评价,而是课程最终评定成绩中,形成性评价占百分之四十,而终结性评价占百分之六十。从分值的比例上来分析,终结性评价依然作为教学效果评价的主要方式,同时肯定了形成性评价的作用,其目的显而易见,就是要充分肯定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团队意识,激发学生自信心等。如简单地放弃终结性评价,用形成性评价来主导学生成绩,亦不能体现出教学效果。因此,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要有一定比例的适用方能体现出两种不同评价的实效。
三、形成性评价实施细则
1.模式统一,承认学生原本差异
构建统一的评价模式,注重形成性评价在整体中的作用。在统一评价体系之内充分分析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注重主动学习提高的过程评价,淡化个体之间水平差异评价。
2.重视过程,肯定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
形成性评价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记录及评价。因此,在实施评价的过程中,细致地记录学生学习的过程是整个评价的关键:评价学生未学之状态,评价学生学习进步的过程,评价学生学习的态度,评价学生团队学习中发挥的作用,评价学生选择学习的方法,评价学生自我的评价等。通过一系列的评价来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学习收获。
广西中医药大学太极拳形成性评价考核细则分值表
3.不放弃终结性评价
在评价方式的改革中,让学生充分认识学习过程的重要性,同时也让学生认识终结性评价是具备检验形成性评价的重要手段。在改革实施中,终结性评价要主导学生的最终分数,并具备一票否定的作用:既终结性评价必须及格方能体现出综合评价(形成性40%+终结性60%),如终结性评价不及格,就要补考。并在终结性评价中,实施考教分离原则。克服学生成绩评定的主观性、随意性等不确定因素,公平、公开、有完整记录地考试,全面、认真、公正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学年实施后班级取得的实验效果
1.激发学生参与到学习的过程
学习的过程是一种值得与教师与团队分享的过程,不仅学生自己看到自己的进步,教师及团队也能一起鼓励其
提高。使团队中每一个人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实现学期体育成绩全通过,达到班级零不及格的教学要求。
2.培养学生团队集体主义
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团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共同参与难度动作的学习或带领后进的同学学习,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3.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记录及评价,使得学生全面认识学习的过程意義。不再出现先天运动天赋不足、不愿意参与课程学习的想法。而是让更多的同学认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主动克服困难,用团队协作等方法来应对学习。
4.学生身心素质的改观
体育成绩评价方式革新,带动了各班级学生积极参与课外练习,学生集体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增加、体测数据有较好提升、学生情感培养效果明显,较好地达到身体素质提升及学生心理情感体验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樊静.中医药院校太极拳课程实行教考分离的研究[J].运动,2012,50(9).
[2]王 博.中医药院校开展传统保健体育教学思路探讨[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9(6).
[3]翟立武.高等中医药院校传统保健体育教学改革特色[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30(3).
[4]龙专.中医药院校传统保健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5(8).
[5]孙志有,路俊艳. 高等中医药院校传统保健体育开展的影响因素分析[J]2012,9(4).
责任编辑:杨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