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品牌形象的多媒体设计表现研究
2017-06-15张立丹
张立丹
摘要:新媒体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传统媒体的传播模式,也改变了企业品牌传播的策略和渠道。在传播方式上,新媒体着重建立品牌与消费者的情感联系;在传播行为上,新媒体环境中的消费者从被动接受方转为主动分享者。媒体传播模式的变化促使企业改变了品牌传播策略,以适应新媒体环境,创造受众群认同的品牌。本文通过分析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概念的不同含,从不同角度对新媒体带来的品牌传播变革加以分析研究,最后根据多媒体环境下的企业形象特点,提出不同的推广策略和传播效果。
关键词:品牌 企业形象 多媒体 形象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0-0100-02
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核心因素,其形象设计的优劣直接决定着企业在竞争市场中的地位和公信力。数字化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品牌设计提供了新的传播模式和发展空间。如何在设计日趋数字化的新媒体环境中,利用多媒体技术与传播属性改变设计观念,创造出既能体现企业品牌内涵,又能传达有效信息和新媒体特点的品牌形象,是值得经营者和设计者为之深思的问题。
一、什么是多媒体
多媒体,最早出现在1986年的计算领域之中。将其作为传播模式进行研究和分析,则出现在最近几年。从概念上看,多媒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多媒体是指通过计算机将视频、影像、动画、声音等动态因素与图形、文字、线条、造型等静态字符以整合运用,传达信息的传播形式。狭义多媒体,是指以计算机为载体,通过文本、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媒体符号,对艺术作品进行的任意组合。
虽然概念范围和范围界定有所不同,但广义多媒体与狭义多媒体都有一个共同点:都以计算机(包括网络)为传播介质;不同的是,前者更多强调的是传播媒介属性,研究重点主要放在网络媒介上,而后者则更多从设计手段出发,其设计过程多以电脑为载体,设计效果也往往离不开网络传输。
二、多媒体设计的优势
(一)整合性、兼容性
作为一种新型的传播设手段,多媒体的设计手法较传统媒体视觉设计复杂和多样化,其设计手法既包含图形、文字、动画设计等传统媒体的表现手段,也使用了以图像、音频、网络通信技术等新媒体的表现手法,是多种技术手段的整合结果。
(二)交互性
是指由于多媒体设计是兼具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的特质,因此其操作环境具有人机互动的特点,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对信息传播交流的方式和过程进行调整、控制的可能性和能力。设置良好的交互功能和交互页面,是多媒体视觉设计的重要内容以及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三) 协作性
多媒体视觉传达设计将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介的传播效果融为一体,形成视听结合、传接相结合的设计图像。协同性是以互联网为技术基础,将海量化、多样性的信息方式转变成可由电脑统一处理的数字化信息技术。
(四)多頻化视频、音频化
与传统媒体传播介质不同,多媒体视觉传达信息的方式多是通过显示器、数字显示屏、音频输出装置传达给信息接受者,并以鼠标、键盘、操纵杆等接受设备反馈信息,继而实现人机交互功能。
三、多媒体视觉设计的局限性
互联网的技术优势和传播特点,使依托于网络的多媒体设计明显优于传统媒体。但与所有的设计一样,多媒体视觉设计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一)页面设计的局限性
互联网的交互特点,使受众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和喜好进行内容浏览,而网络媒体自主化或海量化的获取信息的方式也让受众的选择更加自由。相比传统媒体单一、静态的设计,网络媒体阅读更加注重的是视觉感受,因此网页视觉设计能否在最短时间吸引受众的注意,也就显得极为重要。目前国内电脑的显示器尺寸多与16开的书页相等,过小的版面使视觉设计者无法采用与海报或户外广告相同的因素构建色彩强烈,能给人的视觉带来强烈冲击力的画面。这就使得网页设计在视觉冲击力显得相对薄弱。
(二)技术设计的局限性
网络视觉设计是以网络技术为基础,发达的数字化信息和互联网技术为页面的设计表达提供更多的可能,同时又因软硬件和视觉设计的特殊要求,对仍以文字、图形、影像为基本设计元素、平面设计为载体的视觉设计技术产生了一定的限制。这主要是因为现有网络带宽的硬件限制,要求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视觉设计要尽量做到“小而精”,如果视觉设计精美文件格式占有空间较大,就会对网络速度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不利于网络设计的传送和发布。
四、品牌的涵义及对国内品牌的影响
(一)品牌的涵义
品牌,最初的涵义是通过特定的标志在事物身上留下烙印,以加以区分和识别。随着社会的变革发展,现代社会的品牌已经演变成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全部体验和印象。它包括物质体验和精神需求两个方面,传递的是一种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快速的生活节奏、富足的经济生活使人们更加看重产品背后的隐含价值和精神感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品牌得以快速发展,它代表了消费者个人的一种精神需求和生活方式,而非产品的物理属性。 事实上,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市场竞争不再仅仅是产品和技术的竞争,还有以建立核心消费群的品牌竞争。与产品竞争不同,品牌竞争看中的是与核心消费群体建立情感,培养忠诚感,它有其既定的市场规则,任何品牌都会自觉遵守这些规则,以保持其在市场和消费群体中地位和影响力。在市场经济竞争越发激烈的今天,品牌被视为企业的核心竞争要素,被认为是最有价值的投资。一些国际品牌的资产,如可口可乐、微软的品牌就高达数百亿美元,是典型的品牌效应经济。品牌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产品依靠技术产生轰动效应的可能已微乎其微,在产品属性日趋同质化的今天,品牌依靠独特的文化内涵与价值理念及稳定的消费群,成为市场的赢家。
(二)国内品牌的发展状况
全球品牌化经济的发展,使国内企业开始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我国在改革开放30多年来,始终在国际经济市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含金量高、享有世界声誉的品牌却很少。这样的反差不得不值得我们深思。作为美食大国,我国自古就讲究“饮食文化”,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饮食也是数不胜数,但放眼国际餐饮市场,能被消费者津津乐道的饮食品牌却是寥寥无几,而麦当劳、肯德基、星巴克、可口可乐等外国饮食品牌却在国内扎根立足,对人们的餐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究其根本原因,就是传统饮食出售的事食物,而国际知名品牌出售的事一种服务方式和价值观念。简言之,在餐饮市场較量中,民族餐饮缺乏品牌意识。又如,作为国内第一汽车制造厂,长春一汽历史悠久,产品附加值也很高,但在市场销售时,因其“大众”系列汽车依托于德国大众品牌,所以消费在进行购买行为时,看重的是汽车品牌而非生产厂家。这就是品牌价值的隐形影响力和价值直接体现。改革开放30年以来,国内企业在进行产品生产和经营时,往往只注重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技术的引进与学习,却忽略了对企业品牌的保护和建设,有时甚至为因为市场利益而牺牲了品牌维护。因此,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市场竞争越发激烈的背景下下,如何凭借多媒体手段快速有效地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将成为国内企业不得不迫切思考的问题。
五、企业品牌形象设计策略
企业品牌形象的设计和建设,不仅包含设计手法,还涉及市场营销、消费群体、服务标准、市场推广等诸多领域。从视觉设计的角度考虑,企业品牌形象策略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一)识别策略
品牌的独特性说到底是指品牌设计的差异性。个性化的品牌形象突出的是品牌自身的个性与特色,带给消费者的是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感受和精神需求。消费者重视的是品牌带来的独属体验,而非产品的物理属性。 网络时代的多样化选择特点,使品牌的独特属性对“个性”行为带来深远的影响,如可口可乐。虽然产品经历无数次革新,但其识别设计系统却一直保持深红的底色来衬托白色的文字的图案设计,并未因经营者的改变而有所改变,具有极高的识别性。
(二)文化策略
文化,是指与消费有关的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如语言习惯、宗教信仰、价值观念和购买行为等,文化背景决定了消费者的行为方式,并对其购买决策会产生潜在影响。文化是影响消费者行为诸多社会心理因素中,影响最为广泛和深远的一个因素。知名的国际品牌推广不仅包括成功的形象策划与传播方式,独特的个性文化亦是重要原因。如,重庆谭木匠木梳的设计,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长长久久的生活理念与木质材质相结合,造型设计采用传统的雕花造型,整体设计古朴典雅,既体现了传统文化中的温润和谐,又不失现代感,小小木梳,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产品推出就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并形成独特的品牌效应。
六、品牌形象设计中的多媒体特点
随着互动媒体和多媒体技术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设计手法开始加入到品牌形象设计中,设计者通过整合运用的方式,将传统媒体中的文字、图像、线条与新媒体中的动画、视频、音乐、三维动画等传媒方式综合在一起,既为受众提供一种全新的视听感受,又为讲求效率的现代人提供了一种多样化的、大容量的接受信息的理想渠道。事实上,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多媒体,最终的目的都是为受众传达信息。 多媒体技术是目前能在短时间内集中传播信息的高效手段,它的出现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传统方式,符合信息时代的阅读方式。
七、结语
时代的发展必将带来新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企业品牌如想在互联网时代更好、可持续的发展,不仅需要学习利用多媒体的传播手段和技术优势来设计和建设品牌形象,还要将思考如何运用多媒体维护和发展品牌形象。这是时代赋予经营者和设计者的历史责任,也是多媒体视觉设计未来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张婷婷,曲飞宇.实施整合营销传播战略路径研究[J]. 甘肃社会科学, 2004(5).
[2]方敏,尹建国.企业形象识别设计对企业品牌经营的影响[J]. 装饰,2003(12) .
[3]丁喜胜.浅谈企业品牌形象的塑造[J]. 商场现代化, 2007(1).
[4]王家华定位时代下的品牌传播策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5]任佳春.基于互联网的社会化媒体企业品牌传播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3.
[6]郭曲红.品牌传播策略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3.
[7]张玉红,郝东,杨倩茜.互联网背景下提升中小企业品牌形象策略研究[J]. 办公自动化,2015(20).
责任编辑:杨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