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金融工具为农业供给侧改革注入新血液
2017-06-15林德萍
林德萍
【摘要】新兴金融工具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入了全新的活力,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但目前我国涉农金融尚存在一些制约和短板。为此,国家应加大农村金融供给支持,拓宽农业服务涉及面,秉承创新驱动发展理念,促进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业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 新兴金融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举措有助于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形成,同时也为金融业的发展谋求共同的合作契机。为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有效利用新兴金融工具,适时对农业供给侧进行改革,不仅能弥补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短板,而且有助于推动我国金融业完成发展的转型与升级。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新兴金融发展的积极影响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在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要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促成进一步转型与升级,还要求农产品的品质提升、市场体系的完善。具体改革需运用现代农业创新理念建立农业市场体系,培养新型现代农业科技方面的人才,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保障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加快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等。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诸多措施的逐一实施,不仅扩大了金融服务行业的覆盖面,而且催生了对新型金融工具的需求,农业金融创新机构将大有作为。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在指引农村信贷方向。目前,我国农业的发展取得了重大进步,已经告别维持温饱的阶段,正在满足社会大众的高层次需求,但农产品质量还不够高,与消费者的高要求不匹配,农产品市场压力较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在于减少农产品的库存量,降低农产品的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此外,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进行,金融信贷机构也在依循农业改革的方向,寻求优质的信贷合作经营,完善符合政策改革的信贷制度。金融机构涉农信贷的策略調整,也为农业产业规模化、信息化、专业化及农业发展创新与市场稳定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在衍生农村金融服务新要求。以往的涉农金融机构由于制度、规模以及环境等方面的限制,存在严重的发展短板。因此,不足以维持现代农业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目前,金融业要抓住“十三五”计划推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良好契机,为弥补其自身发展不足的局面,对涉农金融结构进行调整,对涉农金融服务产品进行创新与开发。这一举措的实施不仅推动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与稳定了农业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且顺应了当前的发展形势,响应了国家推进经济转型与升级的政策,同时有利于金融业自身发展的变革。
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中,涉农金融产品结构单调,创新力不够
涉农金融服务创新力不够。在新时期,农业生产呈现规模化与现代化趋势,消费者对于农产品质量与品质的高需求不断提高了对金融机构涉农服务产品的要求。涉农的金融信贷越来越呈现出多样化趋势,首先,信贷的对象由原来的农业个体户转变为经营商;其次,信贷的额度有所提升;再次,信贷的方式也由原来的小额贷款转变为抵押式贷款,相应的贷款期限加长。加强新兴金融工具的派生,如可转换证券、认股权证、优先股等,改变了金融机构原有的涉农金融服务格局。
涉农金融产品及服务结构单调。在如今现代化农业建设过程中,农业生产规模越来越大,生产技术越来越先进,土壤改良技术快速发展等因素导致了涉农信贷的期限变长。然而,现有的农村金融产品及服务呈现单一化结构,表现为小额度信贷、短期信贷等。此外,涉农金融机构所提供的信贷周期、信贷额度、信贷风险达不到农业经营主体的要求。农村信贷服务缺乏,资源配置不均衡,尤其是我国偏远的贫困地区,涉农金融机构少,金融工具落后。农户信贷程序不流畅,导致了农村金融业的发展停滞不前。
风险补偿机制不健全。针对农村金融业的高风险、高成本、低收益等问题,涉农金融机构关于农业风险保障产品缺乏,农业保险供给不足,使得农业产业的扩大承担的风险增大,体现了涉农金融业风险补偿机制的不健全。金融机构设计的涉农保险产品的创新力,可操作性与农业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存在明显的不匹配现象。此外,涉农金融相关条例与政策宣传不到位,与农户沟通不够,易引起不必要的误会与歧义,从而不利于农村金融机构的快速发展与稳定经营。
利用新兴金融工具,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利用新兴金融工具增加农村金融供给,扩大涉农服务覆盖面。首先,金融机构应增加农村金融供给,提出切实可行的经营策略,均衡金融服务网点,扩大涉农服务覆盖面,改善农村金融建设布局,完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金融机构在谋求自身利益发展的同时,还应注重公共服务的义务与职责。其次,在偏远地区施行“一行多县”,而在中南部发达地区施行“一县多行”的金融政策。扩大村镇银行在农村的服务面,提升村镇银行的服务质量,建立新型的涉农金融机构。适当减少涉农金融服务的成本,深入农村基层建设,加强与农业经营户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对信贷信息、合作项目、风险保障等进行研究分析。最后,为了完善农业风险保障制度,政府机构有必要对涉农金融机构进行政策引导,大力推进农业风险保障的建立,鼓励与支持涉农保险机构服务覆盖面的扩大,服务效率的提升,服务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为了降低农业经济市场的风险,采用风险分散机制,对保险产品的服务模式加以创新。尝试“保险+期货”模式,开辟农户投保新渠道,不断改革与创新涉农风险保障产品。
利用新兴金融工具创新农村金融制度,助力农业结构调整。首先,我国已赋予农户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自由、经营承包等合法权利,金融机构应利用新兴金融工具创新农村金融制度,助力农业结构调整。金融机构对于农村信贷的方式进行改革与创新,允许农村土地权抵押担保的信贷方式。这一举措有利于解决以往涉农信贷抵押担保难的问题。农村金融机构应完善农村土地占用权、使用权、转让权等抵押贷款机制,对农村土地承包制度进行改革与创新。变土地固定资产为可利用的流动资金,有利于农村土地经济的转型与升级。其次,为了有效减少农村农产品库存量,有必要对农业供给侧结构进行调整,增大农村信贷投放比例,从而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弥补现有农业供给侧结构存在的缺陷。针对农业生产成本高、土地与资源紧缺等问题,金融机构加大农村信贷投放比例,大力扶持农业绿色化、规模化、机械化、特色化建设政策。最后,为了促进农业产业的融合发展,有效利用新兴金融工具,使得农业、旅游业、教育业等实现有机结合,开展农村绿色化休闲娱乐项目活动,激发农村经济发展的潜能,为农村市场经济的转型与升级贡献力量。
利用新兴金融工具培育创新发展理念,拉长涉农服务链条。首先,有效发挥金融服务机构的综合职能,保持原有以信贷为主的金融服务产品的同时,发展涉农金融服务产品的多样性。利用新兴金融工具如电子化设备等,拓宽金融服务覆盖面,对涉农金融产品实施适当的优待,开设电子交易平台,营造农业市场发展的良好环境,使得农村金融服务更加便捷、高效。其次,金融机构应注重涉农金融产业链服务,开阔涉农服务的视野。关注农业产业链相关的农村合作社、养殖业、农产品的运输、储存、销售公司等进行全面的金融服务,促进农业市场经济的良性循环。最后,利用新兴金融工具改善金融服务模式,寻求农业发展的新平台。金融机构尝试“农村电商+信贷”的新发展模式、增设新农村网络平台,打开农产品销售新市场。有效利用网络平台的大数据与信息化技术,探索出符合互联网时代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作者为成都行政学院科研处副教授)
【参考文献】
①王硕:《以金融创新全面助力农业供给侧改革》,《中国农村金融》,2016年第8期。
责编/孙垚 美编/杨玲玲